第114章 難以捉摸

催繳賦稅,必定擾民,甚至刻剝百姓,夏竦爲官多年,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卻沒想到杜中宵在永城縣違反了這個常規,自己派蒙大海私訪,卻發現百姓人人稱好。不管蒙大海怎麼解釋,夏竦總是不信,反而讓他認爲杜中宵心機深沉,隱瞞了事情的真相。

聰明人就是這點不好,夏竦自己心機頗深,容易記仇,也就容易把人向壞處想。

此次私訪永城縣,夏竦就是來查真相的。一聽杜中宵等在這裡,先入爲主,認爲杜中宵這個人不老實,可能派人在州里監視自己的行蹤。卻沒想到是自己家人泄露消息,一時非常尷尬。

咳嗽一聲,夏竦對蒙大海道:“這兩日家裡有人在本縣嗎?”

蒙大海拱手:“回相公,夏主管正在永城採買貨物,想來是——”

夏竦擺了擺手:“罷了,既是如此,也省了再派人去知會杜知縣。”

杜中宵冷眼旁觀,哪裡看不出事情的蹊蹺?之前他就覺得夏竦來永城不是什麼好事,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好在自己做事穩重,也沒有什麼怕他查看的。

夏竦對杜中宵道:“知縣,去年營田務解到州里數千擔秋糧,今年夏稅又有近五千貫石。雖說完糧納稅是爲朝廷做事,可搜刮太重,難免百姓怨恨。京西路唐蔡諸州也曾營田,都是紅火數年,因爲官府搜刮太甚,百姓逃亡,最後營田務盡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知縣謹慎。”

杜中宵拱手:“相公所言極是。卑職提舉營田務,深知人力是一切根本,並不管刻剝百姓。夏稅除解往州里的錢糧之外,營田務各庫充盈,足備災荒。百姓家裡都有積蓄,並沒有人戶逃亡。”

夏竦面無表情,淡淡地道:“要想知道百姓到底如何,當深入田畝,知民疾苦。安座官衙,看着賬上數字再好,也未必是真。知縣,這幾日你陪我在營田務,各村裡看一看,百姓日子過得到底如何。”

杜中宵拱手稱是。

接觸得多了,杜中宵深覺夏竦這個人很複雜。他天資聰穎,恃才傲物,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裡。但對真有才華的人,也不吝於提拔。龐籍、宋祁、宋庠等人,都曾經受到夏竦恩惠。一方面夏辣經驗豐富,政事練達,治理地方政績突出。另一方面心機深沉,對跟他作對的恨之入骨,不擇手段進行打壓。

從西北迴朝,夏竦本以爲自己出將入相,可以做宰相了。沒想到遭到羣臣反對,只做了樞密使。短短几個月,就連樞密使都做不下去,只好出守外任。此時朝中范仲淹、韓琦和富弼當政,夏竦認爲他們結黨對付自己,恨之不已。偏偏臺諫被這些人的追隨者把持,夏竦每上章自辨,往往自取其辱,更加讓夏竦認爲現在的朝中官員結成一黨迫害自己。

夏竦自己是不結黨的,當遇到朝中如此大的反對勢力時,其心理越來越偏激。偏偏現在風頭最盛的諫官歐陽修不知收斂鋒芒,公然提出君子結黨,讓夏竦這些被壓制的官員受害心理更重。

自歐陽修爲諫官,幾乎每月都有針對朝政的宏篇大論,得到兩府范仲淹、富弼等人的支持。杜中宵作爲一個圈子外的知縣,冷眼旁觀,都感覺到了慶曆黨人已經面臨危機。一方面他們主導的改革遲遲沒有切實的成效,只有人心整肅、吏治爲之一清這些空泛的評價,另一方面對政敵打擊過甚,即將面臨他們強硬的反擊。這一擊,即來自於被打壓最重,心機也最深沉的夏竦。

夏竦爲什麼一定要查一查永城,杜中宵大約能猜得出來。如果自己清白,那就是極大的政績,也給夏竦臉上貼金。可這個特殊時刻,夏竦極怕杜中宵的政績成色不足。他正跟兩府官員頂牛,甚至使用一些不上臺面的手段,如果治下有知縣刻剝百姓,會被政敵用來對他付他。

暗暗嘆了口氣,杜中宵無奈地微微搖了搖頭。夏竦這班神仙打架,自己這個凡人遭殃。如果不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夏竦不會這麼疑神疑鬼,連微服私訪的法子都使出來了。

一再強調不能刻剝百姓,也可以看出夏竦這個人的複雜性。他自己家裡奴僕成羣,從事各種商業活動賺錢。但爲官還算清廉,也能體恤民情,並不欺壓百姓。

在後衙設宴,款待夏竦之後,杜中宵把喬保平和羅景叫來,對夏竦道:“相公,這位喬孔目,日常主管營田務事務。這一位羅貼司,整理營田務賬籍。相公若要查看,可吩咐二人準備。”

夏竦道:“不必了。今日暫且歇息,明日你與我一起到各村裡看一看。營田務上交稅糧不少,如果百姓家家的儲積,能夠吃飽穿暖,是你的政績。——杜知縣,我話在前面,莫要在我的面前作假!”

杜中宵拱手:“卑職不敢!”

送夏竦到住處安歇,杜中宵把喬保平和羅景叫到官廳,對兩人道:“你們今夜辛苦一番,找幾個信得過的吏人,把營田的賬籍整理一番。夏相公對鄉間巡視,只怕會對各村賬籍,不要到時手忙腳亂。”

兩人叉手稱是。

杜中宵又道:“今年我們完稅太早,知州相公心中生疑並不奇怪。只要我們不做虧心事,就不怕前來巡查。你們只管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要慌亂。此次相公前來,並不是針對你們。”

喬保平和羅景稱是,一起告辭,去做各種準備,應付夏竦的盤查。

杜中宵一個人坐着想了一會,叫過柴信來,對他道:“你派個親信的人回縣城,到碼頭那裡,尋到夏相公的家人,告訴他相公已到永城。若有什麼事情要地方幫忙,讓縣尉和主簿照顧一番。”

柴信叉手稱是,轉身去了。

杜中宵自己心裡清楚,夏竦這次前來,除了證實自己有實打實的政績之外,也查不出什麼來。自己就是這麼能幹,就是能夠一月完稅,還不侵擾百姓。不過夏竦證實了之後又會如何,杜中宵心裡沒底。

此時慶曆新政已到高峰,對夏竦、呂夷簡等人的攻擊也太過激烈,杜中宵隱隱覺得,朝中即將發生大事。按着自己的歷史記憶,慶曆新政的熱鬧勁快要過去了。

新政結束之後,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杜中宵有些茫然。前些日子,與自己熟識的蘇舜欽被范仲淹舉薦入京,監進奏院。不知道能不能幫自己一番,下一任謀個好地方。

第54章 炮轟甘州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56章 兩說第98章 無事生非第30章 僥倖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29章 波及部族第57章 喜事第58章 鐵監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44章 先玩吧第96章 出陣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42章 巧遇第136章 納稅人第194章 要強硬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24章 抓人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72章 不務虛名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102章 投降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7章 出戰第126章 細作第88章 入幽州第57章 喜事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168章 安撫第11章 墾田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26章 前路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3章 破城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53章 技術狂人第215章 軍校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63章 過蒲昌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64章 曲線前進第77章 小社會第89章 同去第27章 善後第198章 定調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1章 墾田第199章 軍校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48章 人選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42章 商路第32章 收網第146章 圍城第65章 生事第180章 奇人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51章 三本冊子第34章 新錢第66章 酬功第108章 勸降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24章 衝突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05章 面對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65章 天賜良機第8章 制硝第5章 往何處去?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103章 爭議第73章 出門難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212章 通車了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19章 使節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46章 分道揚鑣第66章 反殺第25章 欽差試炮第50章 如釋重負第88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