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重新選過

第二日,用罷早飯,杜中宵吩咐人把崔向和一衆將領叫到自己住處。大家站定,杜中宵道:“牢城營一共有犯人一千五百二十一名,有土地七萬兩千五百畝。依此,把犯人分爲十五個隊,每隊一百人,各自住個一村子。每個村子相距三到五里,圍繞着營田衙門分佈。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隊。”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道要怎麼分?”

杜中宵道:“依犯人名冊,每一隊都是隔十五人抽一人。每十人編爲一夥,抓鬮選夥長。再從這一百人裡,抓鬮選出正副隊正。這是犯人自己的管理編伍,與看守的人無涉。”

聽了這話,崔向沉默一下,便就吩咐人把名冊拿了過來。

杜中宵拿過名冊,隨手點了五個將領過來,讓他們把犯人的隊伍分好。而後對其他人道:“牢城營的兵士,一共一千零八十名。按一百名犯人配三十名看管士卒,再配五名官員算,需派五百二十五人到各村去。剩下的人員,都在牢城營衙門這裡。如何分派,崔指使與一衆官員商議來定吧。”

崔向和幾名官員拱手稱諾。杜中宵起身,道:“你們自回去安排,一個時辰後,我到衙門去看。”

崔向與一衆官員拱手稱是,告辭離去。臨出門的時候,杜中宵道:“用心做事,不要自作聰明。說是按名冊抽人,那就必須跟名冊對上。對不上的,日後不會輕饒!”

衆將領聽了,心中一凜,稱諾出去。

杜中宵走出院子,看着東邊升起的太陽,默默站在那裡。幽州一戰,動用五六十萬大軍,加上民夫過百萬人,本以爲是了不起的大戰,最後卻平平無奇。不過大勝之後,爭功的人卻多。現在京城裡,因爲戰功,各路人馬爭得面紅耳赤。

作爲樞密使,沒有人跟杜中宵爭功,也沒有人爭得了。但別人爭功,樞密使就是關鍵人物,給誰說一句話,不給誰說話,甚至反對,可能就是兩個結果。杜中宵知道,這一切塵埃落定,自己不可能再管軍了,也懶得理這些事情。關脆出來,拋開那一切,讓他們去爭吧。

其實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救濟幽州和雲州百姓,再一個就是對奉聖州的戰事。不過,契丹主力已經被打敗,剩下的根本無法抵擋宋軍,朝廷中的官員就不在意了。而救濟百姓,現在是中書的事,樞密院不需要管得太多。想來想去,朝中也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伸了伸胳膊,杜中宵深深吸了一口氣。早春天氣,柳葉泛綠,到處開着各種花朵,空氣裡滿是清新的氣息。風吹在臉上,沒有一絲涼意,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

出了院子,杜中宵站在住處門前,看着周圍景色。過了好長時間,看看差不多了,走向衙門。

早有士卒稟報,崔向帶着官員迎出來,向杜中宵行禮。

進了官廳,崔向道:“太尉,犯人已經分好了。各村的將領,正在查看名冊。”

杜中宵點了點頭:“好,此事做罷,這兩天就要讓他們去建各村房屋。現在正是初春,是春耕的時節,牢城營需要的耕牛、農具,也要儘早運來。”

崔向道:“回太尉,本地原來也有一些村落,裡面的房屋,可以居住。”

杜中宵搖了搖頭:“以前的房子全部不要,要另起新的。而且各村如何佈置,要仔細考慮。一要住着方便,還要看管方便。他們是犯人,不是普通百姓,平時要緊緊看住。若是有犯人逃了,看的人罪過不小。所以,各個村子如何居住,看管的人在哪,犯人在哪,一間房住幾個人,都要想好。”

崔向一下怔住。他還以爲,牢城營裡就跟普通的百姓一樣,各自分了田地,士卒們看着他們種好就成。卻不想,牢城營終究是監牢,必須看得緊了。

過了好久,崔向道:“太尉,牢城營雖然是罪犯,一向都管得較鬆。若事事看着,犯人們還怎麼做活?此事有些難辦。而且村子都不小,也看不過來。”

杜中宵道:“有什麼難辦的?既然看的是犯人,牢房裡如何,可以參照着建房屋。每日裡要幹什麼活計,由官員和選出來的隊正商議就是。到了時間,各自敲鐘,一起幹活。時間到了,各自回返。活計做得好的有賞,做得不好的受罰,簡單明瞭。”

見崔向還是不明白,杜中宵嘆了口氣:“算了,此事我以後詳談。”

在杜中宵心裡,牢城營裡的生活有些像前世農村生產隊的時候。每天到點上工,一敲鐘,全村的人集合。安排完了今天要幹什麼,分派好,便就由隊長帶着去了。一個村有三十多人管理,還有犯人自己的隊正等人,管理應該不難。卻不想,這個年代,對那些哪裡有概念?

此時的組織,人們最熟悉的是保甲。各家互保,一家出事,其餘都受牽連。用的是嚴刑峻法,以及連帶受罰管理。那些精細的手法,實在不熟悉。想想也難怪,在禁軍整訓之前,禁軍的組織度都低下得可憐,更何況是民間管理呢。一時之間,崔向覺得難辦,也屬正常。

所謂管理,此時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有一個帶頭的,所有人都聽帶頭的話。手下人聽話,說明這個首領管得好,不聽話,說明這個首領管得不好。不管是爭取手下民心,還是嚴刑峻法,都是人們認爲有用的手段。軍隊如此,民間也如此。

杜中宵明白,管理是科學,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禁軍整訓,重新編組,目的是什麼?就是用科學的管理辦法,代替以前的簡單粗暴。幽州一佔說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走到官廳裡,副指揮使程連捧了名冊,呈給杜中宵。道:“太尉,這是分好各村之後名冊。”

杜中宵接過名冊,展開觀看。一些重要將領,如耶律乙辛、十神奴、蕭阿刺等人,由於是隔着十五人編隊,都被分開。這是杜中宵本來的用意,每個村裡,各種身份的人都有。再打破契丹原來組織,看他們在新的環境下,如何適應。

看到耶律洪基,見他被選爲隊正,杜中宵道:“此事不妥。吩咐下去,凡是契丹帶王爵者,包括耶律洪基,俱不得爲隊正,別選人來。若是讓他們做隊正,不跟以前的契丹軍隊一樣?這樣做,你們是自找麻煩!牢城營,一切都要是新的,不許按舊規矩!回去重新選過!”

程連恭聲稱諾,接過名冊來。心中卻是暗暗叫苦,覺得杜中宵要求古怪。

第94章 武都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92章 鄭重其事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72章 不務虛名第148章 人選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49章 伊州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78章 仙人跳第64章 寶地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53章 技術狂人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4章 三項任務第19章 應募者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40章 派兵第46章 初戰告捷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12章 慶功第2章 入宮第46章 遊學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05章 突破第183章 專業化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10章 三岔口第57章 靜候時機第52章 除夕第40章 壟斷經營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9章 酒糟蒸酒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26章 前路第6章 再回相州第19章 應募者第9章 葉縣第23章 割韭菜第96章 免稅第155章 降了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5章 難得良機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36章 帥司所在第191章 合圍第78章 重炮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75章 進擊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62章 佈置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9章 攻破曲陽第264章 大勝第50章 困難第79章 破靜州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29章 過界第50章 好酒第141章 傳言第7章 御史臺案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22章 見面第193章 會員制第86章 以工代賑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80章 另起爐竈第68章 審明紀律第22章 大勝?第172章 擔憂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99章 軍校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114章 獻城第99章 破靈州第25章 窮治地方第52章 禁地第87章 軌道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56章 依山而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