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該讓而讓

衙門不遠有一處桃園,此時花開得正豔,如同粉色的海洋。有蝴蝶,有蜜蜂,在花間忙碌不停。杜中宵站在桃園旁,看着一處花海,沒有說話。

從慶曆二年登第,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想起這二十年官場,杜中宵感慨不已。說心裡話,自己獨創的東西不多,大部分成績,都是把前世的知識,移植到這個世界換來的。惟有最後幽州一戰,是自己親自指揮,靠着強大國力,和自己的小心謹慎,取得了完勝。

想起這二十年,杜中宵覺得自己學到的東西不多。整個仕途,除了隨州營田的日子,多是在邊疆渡過,對於內地的政治生態,有些不熟悉。官場上面,雖然沒有敵人,但也沒有信得過的盟友。以後的日子若是自己繼續生官,這是個麻煩。

看了看李復圭,杜中宵嘆了口氣。說起來好笑,自己沒有盟友,有的只是這些手下。隨州練兵時的幾位將領,現在都位至高層,在朝廷舉足輕重。可幽州戰後,自己不會再掌軍,這些武將支持有多少用處?

嘆了口氣,杜中宵搖了搖頭,覺得有些茫然。若是讓自己現在做宰相,其實並不容易。雖然依靠自己的功勳,可以壓制別人,但缺少盟友夥伴,政治上施展不開。怎麼辦?杜中宵也不知道。

看了一會桃花,李復圭道:“太尉,戰後禁軍整訓,要重新建軍校。我聽人說,武松和姚守信等人要回軍校。這一戰雖然他們都立功甚多,卻還是不帶兵。”

杜中宵點了點頭:“此事我也聽說了。不過,還沒有定下來。以後一部分將領,可能會在軍校和帶兵之間來回切換,不必大驚小怪。數十萬禁軍,將領要調來調去,做什麼都正常。”

杜中宵知道,還是因爲自己的原因,十三郎和姚守信這些自己帶出來的將領受到壓制,輕易不讓他們帶兵。當然,現在軍校的待遇也好,倒沒有什麼。以後自己不帶兵了,或許他們才能不受牽制。而且這個杜中宵可能任宰相的時候,文彥博等人的態度可不好,兩人重回軍校是很可能的。

有什麼辦法?不管文武,一人獨大,總是要受到猜忌,這是正常的。自己不是權臣,沒有想過用自己的小集團把持權力。只能夠用時間,一點一點把別人的猜疑打消。

李復圭見杜中宵對此事並沒有激烈反對,有些失望。自己的這位老上司,能力沒有話說,但過於佛繫了。也不爭功,也不搶位,讓自己這些手下人着急。現在誰看不出來,杜中宵在軍事上面,有着可以說一不二的潛力。偏偏在戰後最關鍵的時候,杜中宵放下那一切,跑到牢城營來。

看着李復圭,杜中宵笑了笑:“審言,你仿住,朝廷的權柄,是在聖上手裡,不是大臣手裡。如果大臣權柄過大,聖上難以心安,就要惹出禍端了。對於大臣來說,知進退,不讓聖上爲難,是明哲保身的當然之理。很多東西,你的就是你的,別人搶也搶不走。但還有很多東西,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搶。要不然縱然搶到手裡,也不是你的。明白不明白?”

李復圭點了點頭。他當然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接受了之後,真能泰然處之又是一回事。做到這個位置的,有幾個傻子?很多事情都明白,只是做不到罷了。

杜中宵主動避開戰後論功的時候,包括趙禎在內,朝廷大臣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有的歡喜,有的可惜,各有各有想法。但他們不得不佩服杜中宵,能夠真地放下。

身在官場,功名利祿,哪個能夠真地放下?很多時候,哪怕知道怎麼做會有長遠好處,爲了眼前利益,也不能那樣做。不是他們看不到,而是他們不甘心。

看着眼前的一片花海,杜中宵道:“我不滿二十登第,至今二十年了。二十年做到今天,升官說不是特別快,但也不慢。最重要的,每次升官,我都心安理得。爲什麼?因爲我自己知道,不是僥倖,是靠着功績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我與聖上不熟,朝中沒有大臣賞識,做到今天可不容易。”

李復圭道:“太尉從知火山軍起,做的事情,都是別人一輩子望塵莫及的,自不必說。後來開拓河曲路,恢復西域,哪個不是蓋世軍功?此次幽州大戰,太尉一手指揮,更不必說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我是因功績而升,不是靠着有人賞識升官。所以我看的,只是自己有哪些功績,不去想會得到什麼獎賞。你們也一樣,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

李復圭點了點頭,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從心裡面,他也不知道跟着杜中宵這種長官,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或許開始的時候升得沒那麼快,但長久。

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今夜備些酒肉,我們暢飲一番。好久沒有跟你們痛快暢飲了。”

李復圭拱手謝過,兩人轉身回衙門。到了門口,杜中宵道:“此次戰後,縱然功多,回去告訴其他人,也不要爭功,更不要搶着升官要爵。這種時候,人人都想着升官發財,上面也爲難。退一步,後邊就海闊天空。功勞先記下來,不必一定要立即兌現。”

李復圭道:“太尉的意思,軍功也讓?”

杜中宵搖了搖頭:“軍功豈能讓?功勞是自己拼命掙來的,而且不是自己的事,還是手下許多將士的事,不能讓的。但有了軍功,不要想着立即就能升官發財,這是兩回事。”

李復圭想了想,點了點頭道:“下官明白。太尉放心,大家不會生事的。”

杜中宵點頭,與李復一起進了衙門。命手下士卒去殺了一隻羊,在院子裡與李復圭飲酒。

杜中宵沒那麼高尚,連自己的功勞都讓出去。功勞可以不立即兌現,漏掉卻不行。自己這樣,這些老部下也這樣。軍功可以先不兌現,卻絕對不能漏掉。只要功勞在,一時退一步,後面總會有合適機會。

李復圭銳意進取,總覺得戰後賞賜不滿意,才巴巴來找杜中宵支持。杜中宵不反對他這樣,有軍功有能力,憑什麼不能升官?自己的人,就什麼都要讓別人?但總體上,不希望自己的手下,戰爭一結束就臉紅脖子粗地要升官。官職只有那麼多,你也想做,他也想做,最終總有人不滿意。

人生的路還很長,不必爭在這一時。二十年間,從小小州縣官做到樞密使,杜中宵升得夠快了。不只是自己,手下這些將領也是一樣。像李復圭,不是跟着杜中宵,怎麼就敢想着做宰執了。十三郎和姚守信十年時間,做到高級將領,已經夠快。不要老想着做狄青,十年升官高級將領,還想着做樞密使。官升得太快,後邊要吃苦頭的。

杜中宵現在做宰相,能做多少年?年不到四十,難道還真跟呂夷簡一樣,做二十年宰相?哪怕做二十年宰相,自己那時才六十呢。宋朝最快升到宰執的是寇準,最後的結果如何?有時候,要讓一步。

第17章 需要改革第36章 獻城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66章 反殺第211章 分岐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47章 探礦第47章 探礦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209章 難題第32章 不許看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8章 約期舉事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85章 四散而逃第2章 入宮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26章 細作第9章 葉縣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230章 大勢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41章 新奇吃法第65章 強行收錢第85章 內亂第126章 輸不起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77章 無可奈何第67章 無法可想第56章 買書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230章 大勢第26章 圍堵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57章 掛麪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41章 傳言第60章 全軍出擊第71章 花超了第2章 入宮第30章 換酒而已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76章 靈州城第37章 白紙做畫第75章 小人書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8章 約期舉事第2章 託付第42章 吃個痛快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章 平安是福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47章 隨你喜歡第41章 爲考而學第213章 京城第193章 會員制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83章 專業化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17章 大主顧第91章 攜手致富第7章 堵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01章 好心第70章 試探第35章 風雨欲來第64章 形勢逆轉第70章 試探第87章 進城第5章 刁難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213章 京城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20章 官哪第33章 悔不當初第107章 大同府第61章 物是人非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48章 西進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21章 迴歸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00章 入城難第136章 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