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親征

都堂裡,幾位宰執伸了個懶腰,準備散去。這幾天幽州的情況變化太快,幾位宰執幾乎跟不上那裡的發展。每天的都堂議事,都特別冗長,着實不輕鬆。

正在這時,一個小黃門進來,拱手道:“諸位相公,官家口詔,速入大內議事!”

幾人聽了不由怔住。

文彥博道:“不知因何事,聖上如此緊急?我們都堂議事已久,正要去用些茶飯。”

小黃門道:“相公,小的如何敢問?聖上口詔,諸位速速進宮就是。”

文彥博嘆了口氣,對田況道:“看來有什麼緊急事情,沒奈何,我們到大內走一趟吧。”

幾個人起身,隨着小黃門,向北到了垂拱門外。衛士早已得到消息,沒有阻攔,徑直進了大內。

到了崇政殿外,行禮如儀,小黃門報過,幾人進了大殿。

趙禎在那裡正襟危坐。幾人行禮,吩咐賜座。

各人坐,趙禎道:“適才得河北路行樞密院戰報,劉幾、竇舜卿和劉兼濟三軍,攻破幽州。幽州一破,前線的戰局便就不一樣了。而且,幽州是大城,控扼燕山道路,是契丹大南京,非同小可。”

衆人聽了,急忙一起起身,向趙禎道賀。雖然大家知道這次很有可能收復幽燕,但卻沒有想到能這麼快。自從杜中宵出兵,便摧枯拉朽一般,幾乎沒有阻礙,連戰連勝。

自大宋立國,契丹便就是北方的強權,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宋朝身上。契丹兵強,是所有人的共識。特別高梁河一戰,太宗兵敗,這種意識更深入人心。此次在幽州,雖然宋軍已經佔據優勢,但在這些宰執的眼裡,還要經過苦戰,才能打敗契丹人。現在進展如此順利,讓他們不敢相信。

重新落座,文彥博拱手道:“杜太尉用兵如神,此戰才能如此順利。當年以三萬營田廂軍救援唐龍鎮,連敗契丹和党項,甚至擊斃了契丹國主。此次率大軍與契丹決戰於幽州,指揮得法。”

趙禎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自本朝立國,太祖建封樁庫,便有意於幽雲。奈何契丹兵強,屢次與之交戰,不能夠戰而勝之。此次契丹南下,非是本朝進攻,萬幸指揮得法,而有今日局面。現在契丹四十萬大軍被圍於武清,若是能聚而殲之,則契丹精銳盡喪。”

韓琦捧笏:“陛下,此是千載難逢之機,萬萬不可錯過了。滅此四十萬大軍,契丹再無精兵,北方無憂。自石敬塘獻出去的燕雲十六州,收回來就不難了。”

趙禎道:“招諸位來,就是商議此事。現在有兩件事,需要商議。一是幽州已下,雲州實際上沒有多少兵馬,契丹大軍又已被圍住,可以考慮進軍了。”

田況道:“雲州那裡只有王凱五萬兵馬,還有河東路整訓過後的數萬兵。從幽州之戰看來,整訓過後的兵馬,戰力是靠得住的。剛剛整訓的,由於軍官不足,還要經過磨礪才能真正大用。雲州大城,縱然沒有重兵駐守,攻破也是不容易。僅靠王凱五萬人,似乎有些不足。”

韓琦道:“要麼雲州等一等?等到殲滅了契丹大軍,從幽州調兵過去就好。”

趙禎道:“王凱報,契丹大軍被圍於幽州,內部空虛。前些日子,陰山以北胡人見有機可乘,有意出兵攻契丹。若是不能儘快收復雲州,只怕契丹敗亡,其他胡部又起。儘早收復雲州,王凱纔可以調集兵馬,彈壓陰山以北胡人。”

聽了這話,一衆大臣不說話,思考辦法。現在大軍聚於河北路,京城只剩天武和拱聖兩軍,實在沒有兵再調到河曲路去了。其餘地方的軍隊,跟河東路兵馬類似,都缺乏軍,不足大用。

見衆人不說話,趙禎道:“我欲派天武軍去河東路,與王凱一起,南北對攻雲州。攻下雲州,立即北進,彈壓胡人。沒有了契丹大軍,北地胡人不是朝廷兵馬對手。”

文彥博拱手:“陛下,如此一來,京城只剩拱聖一軍,且是炮兵。有些空虛了。”

趙禎道:“現在圍契丹大軍於幽州,正是用炮兵的時候——”說完,靜靜看着衆人。

參政宋庠福至心靈,捧笏道:“幽州一戰,事關國運,事事皆要小心。一個不好,被契丹人逃了出去,以後必爲大患。臣以爲,陛下可親統拱聖軍北上,御駕親征。到了幽州之後,與諸軍一起,滅契丹國主耶律洪基於幽州之地。燕雲盡復,契丹兵滅,正是國運隆盛之時!”

聽了這話,其餘宰執盡皆明白,趙禎有意親征。

想想也是,重兵集於河北,現在佔盡上風,正是親征的好時候。澶州之戰的時候,寇準強求真宗親征,爲的是鼓舞宋軍士氣,果然收到奇效。現在親征,則是皇帝摘取勝利果實,增強威望的時候。此戰勝利的軍功太大,沒有皇帝在,杜中宵就功高難賞了。

作爲皇帝,趙禎到了幽州,功勞還是杜中宵的功勞,聲望卻被趙禎收走,後續事情簡單很多。更重要的是,幽州這一戰對於宋朝太重要了。這一戰後,周邊再無大的勢力,不免拔劍茫然。作爲皇帝不參加這樣的戰事,肯定不甘心。而且現在有了鐵路,來去方便。

想來想去,文彥博拱手:“宋參政說的是,現在幽州正是用炮的時候。陛下親帶拱聖軍,北上幽州參戰,滅契丹大軍,正是將士們想的事情。”

韓琦道:“契丹大軍被圍於武清周圍,離雄州不過一二百里路。陛下坐火車到雄州,親率大軍去武清參戰,將士必然踊躍!大軍會集,滅契丹大軍,是朝廷幸事。”

田況道:“龍衛軍已經到了雄州,現在近五十萬大軍聚於幽州。陛下到了,方可指揮如意。而且如此重兵,陛下不親臨,也非朝廷之福。左右有火車,數日就可以到雄州,一切都方便。”

見衆人同意。趙禎緩緩點了點頭,道:“耶律洪基是我後輩,與重元爭立多年,方登大寶。卻不想初登帝位,便就南侵,不可忍也!既然衆卿都覺得親征爲好,我便率拱聖軍,前去幽州。韓琦和宋庠兩人隨行,樞密院有杜中宵和富弼在河北路,就不必了。內政暫委文相公和田太尉兩人,若有大事,公文來往就可以了。有火車通達,來往便利。”

衆臣一起稱是。現在明白,趙禎今天這麼急召集衆人來幹什麼。幽州一下,與契丹的戰事就進入了尾聲。若是慢了,只怕杜中宵把仗打完,趙禎沒親征的機會了。

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11章 鐵甲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75章 進擊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15章 朝爭第11章 未雨綢繆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39章 壟斷漲價第62章 援軍第129章 提拔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章 疾風暴雨第58章 鐵監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14章 富弼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81章 出鐵第84章 兄弟相見第218章 開花彈第81章 親征第235章 突破口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28章 剛剛好第20章 威力盡顯第86章 以工代賑第140章 反常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3章 同年重逢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71章 主戰第59章 巧遇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49章 農事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53章 升遷第85章 物是人非第43章 不同待遇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92章 鄭重其事第150章 破城第15章 攻城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99章 破靈州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56章 兩說第17章 破城第60章 交鋒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54章 贊助者第62章 心累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33章 回鄉第90章 月餅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78章 期貨第206章 不自知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56章 人多糧少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39章 兩難第168章 安撫第67章 帶你看炮第45章 乾寧軍第41章 爲考而學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59章 巧遇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53章 技術狂人第14章 隱情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96章 出陣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40章 派兵第112章 慶功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153章 各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