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接駕

今天是難得的好天氣,豔陽高照,沒有什麼風。城裡百姓興高采烈,張燈結綵,好像過節的樣子。

趙禎的火車剛剛停到站臺,杜中宵和韓琦帶着衆臣急忙上前,分列兩邊迎接。

與宋庠一起下了火車,趙禎看着迎接的杜中宵和韓琦,又看看不遠處迎接的百姓,點了點頭。滅掉契丹,一統天下,自己就有了不下於太祖太宗的功業,足可以算明君。做皇帝幾十年,現在應該是最得意的時候了。多年宿敵被圍住,心中何其暢快。

行禮畢,趙禎見了本城父老,一起回到了衙門。衙中設宴,爲趙禎接風洗塵,同時款待前來道賀的本鄉父老。契丹將滅,這些原來兩輸的本地百姓都興奮異常,非常熱烈。

宴會至晚方散,各自安歇,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趙禎便命杜中宵前去見駕。

行禮如儀,杜中宵進了趙禎住處。趙禎穿着便服,見杜中宵進來,吩咐賜座。

上了茶來,趙禎道:“此次圍耶律洪基於武清,太尉居功至偉。這些日子,你辛苦了。”

杜中宵拱手道:“臣爲國效力,何敢言辛苦?”

趙禎點了點頭道:“此次大勝,賴你良多。戰後論功行賞,必不會虧待於你。”

杜中宵道:“臣謝陛下。有今日戰績,全靠屬下的將士用命,百姓擁戴。昨日韓相公來,臣就說起來,陛下來河北路,當讓將士和百姓見到賞賜纔好。可命三司,多向河北路運些酒肉來,讓參戰的將士們享用。當然,獎勵的賞錢也不能少。還有,河北路和幽州,最好免其一年錢糧。”

趙禎點頭:“不是難事。此次內庫出一千萬貫錢,就是賞賜將士。立了此大功,朝廷必不會虧待。”

杜中宵猶豫一下,還是拱手謝過。本來依他的本意,論功行賞,賞賜的形式大有講究。既要讓將士們得到好處,還要儘量不要單純用金錢來賞。不過一想,這是一個好大的工程,這個時候,提出來並不合適。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做好了,現在沒有必要。

最早建立營田廂軍的時候,實際是與開墾土地等與一起,軍功賞賜的很大一部分是地方,並不是金錢的形式。後來離開軍隊,整訓的時候,很多當年的制度改成了宋軍現行的制度。時間長了,杜中宵也懶得去改過來了。現在連續大勝,也沒有改的動力。

這麼多年,做到了樞密使,杜中宵已經沒有了最開始的熱情。很多事情,可改可不改,就不會再去改動了。杜中宵改變了這個時代的很多東西,這個時代,也改變了杜中宵。

說過幾句閒話,趙禎道:“契丹大軍被圍,現在如何?什麼時候能發起進攻,把他們消滅?”

杜中宵道:“各路大軍已經到武清附近,隨時可以發起進攻。不過,臣以爲不必急。契丹現在沒有軍糧,已經開始殺馬充飢。等上幾日,契丹人沒有糧草補充,士氣必然低落,那時進攻,更容易些。”

趙禎道:“此次姚守信一同前來,其拱聖軍中大炮不少,可以前線使用。還有,製出來的無敵霹靂車也大多都帶了過來,進攻時,可以省不少力氣。”

杜中宵道:“臣以已經被霹靂車先行,到武清去了。今明兩日,姚守信也可以帶兵去武清。陛下當先去幽州走一遭,安撫民心。此次契丹南來,幽州遭創最重,民間非常悽慘。依臣估計,僅僅減免賦稅是不夠的,還需要朝廷救濟。如若不然,今年春耕只怕都沒有辦法。”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也好。幽州百姓一百餘年不在朝廷治下,其情可憫。可由朝廷出錢,從河北路收買種子,貸給百姓就是。免其一年賦稅,也足夠了。”

幽州的地理氣候,與河北路相差不多,種子可以由河北路供給。這一場大勝,對宋朝的意義格外重要,花這些錢,朝廷不算什麼。滅了契丹主力,收了燕雲十六州,宋朝須要儘快收拾殘局。

此次幽州之戰,後果不僅僅是消滅了契丹主力,整個契丹都受到影響。四十多萬部族大軍,陰山以東的草原部落丁壯被抽調一空。四十萬籤軍,幽州、雲州、平州甚至中京道和東京道的幾個州的丁壯也全部抽空了。缺了這些丁壯,接下來的幾年,甚至是數十年,這些地方的生產和生活都受到影響。

隨着契丹敗局已定,有數萬籤軍向宋軍投降。但大部分籤軍,都已經由於勞役過重,加上一直食短缺,失去了生命。幽州地區接下來的幾年,會非常困難。

趙禎來,剛好用皇帝的名義,向幽州提供一些幫助,頒行一些優惠政策。不只是收攏民心,這些地方也確實需要幫助,不然會非常凋弊。

聊過了幽州的事情,趙禎道:“時間還早,我們去指揮的地方,看看你們最後一戰怎麼打。”

到了趙滋的官廳,趙滋急忙上前行禮。落座之後,上了茶來。趙禎吩咐把韓琦、宋庠、富弼、李復圭和李璋等人叫來,一起商量戰事。

衆人到了之後,趙滋命士卒把巨幅地圖掛起來。道:“現在武清地區,契丹一共有兵馬約四十一萬人,其中籤軍十八萬人。這是他們最後的兵力了,外面已無援軍。我們的那裡的軍隊,南邊是武松和劉渙的十萬人,馬懷德和李惟賢的十萬人。北邊是賈逵和景泰的十萬人,還有劉兼濟和竇舜卿的十萬人。一共四十萬大軍,分爲南北兩部。在武清城中,是張岊的四萬五千人。另有龍衛軍五萬人,在雄州,隨時可以到武清。我們能夠騎戰的,若再加上新到的拱聖軍三萬人,共有五十餘萬。”

趙禎道:“以五十萬人對四十萬人,兩軍其實相差不多。”

杜中宵道:“陛下,人數是這樣,戰力可不是如此。契丹的四十萬大軍,十八萬籤軍,實際上是不能作戰的。便如我軍,還有二十餘萬運糧的兵馬,並沒有計入。契丹的遊牧騎兵雖有二十餘萬人,卻多是被打敗過的,士氣已不如前。自從被圍,契丹多次突圍,沒有一次成功。到了現在,契丹人連突圍的勇氣都沒有,只是在那裡死捱日子罷了。”

韓琦道:“若不算籤軍,我們倒是以五十萬對二十餘萬,佔據絕對優勢。”

杜中宵點頭:“不錯,本朝兵馬絕對優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契丹兵馬都集中一處,軍營連綿在一起,沒有分開駐紮。想要各個擊破,沒有什麼機會。當然,四十萬人擠在一起,契丹人指揮不靈。他們就是在那裡,等着我們攻而已,沒了戰意。”

宋庠道:“此戰本朝佔絕對優勢,滅契丹大軍當無問題。不知要如何進攻?”

趙滋指着地圖道:“本來我們欲以北方二十萬大軍,配合龍衛軍,一直向南壓迫。南邊的二十萬大軍擺開陣勢,不讓契丹人逃亡。拱聖軍來了之後,多了許多火炮。現在預備用火炮,各路齊進,把契丹人壓縮到南北兩三裡寬的地方,而後用炮轟擊。”

衆人聽了點頭。特別是對趙禎、韓琦和宋庠這幾個對戰爭不熟的人來說,火炮可比人可靠。

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86章 多學多煉第57章 靜候時機第31章 競爭第13章 聲東擊西第67章 無法可想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34章 不原諒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59章 巧遇第146章 圍城第64章 寶地第44章 奇兵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248章 北上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36章 學校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25章 規劃第82章 不甘心第5章 舊人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16章 佈置第2章 連夜攻城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35章 怎麼切換?第122章 倒黴鬼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60章 聞風而至第197章 鴉兒看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25章 遊街第53章 無主之地第30章 僥倖第55章 玩具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40章 反常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81章 故人來第265章 使節第36章 收錢第54章 同病相憐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171章 初敗第191章 合圍第265章 使節第160章 新生活第23章 意興闌珊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4章 生活問題第58章 鐵監第241章 保值第4章 應對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43章 自有人買第96章 歸順第188章 大勝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75章 大軍到來第38章 峰迴路轉第89章 賺錢第一第59章 地方矛盾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29章 提拔第19章 應募者第70章 各有怨言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5章 制刀第186章 刺刀戰第24章 追與逃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80章 左右逢源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5章 朝爭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52章 分岐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3章 意興闌珊第91章 同年閒談第14章 陣前殺將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06章 慶功第74章 鍊鋼第176章 佔領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