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另起爐竈

雄州,杜中宵與富弼、趙滋等人圍着地圖,商量最近戰事。劉幾佔領幽州後,竇舜卿和劉兼濟兩軍立即南下,與賈逵、景泰兩軍一起,堵住了契丹北去退路。

杜中宵道:“現在武清一帶,除了城中一萬五千人,北邊還有二十萬大軍,南邊二十萬大軍。一共四十萬人,把契丹大軍圍死了。雖然說不上水泄不通,契丹想跑卻不容易。”

富弼道:“大軍合圍,是不是要發動進攻了?儘快把契丹大軍消滅在那裡,結束戰事。”

杜中宵搖頭:“不急。契丹沒有軍糧,我們多圍一天,他們的力量就消減一分。圍上半個月,說不定不用打,他們已經餓得走不動路了。”

趙滋道:“武清正在桑乾河兩流之間,等上些日子,河冰化了,契丹可是插翅難飛。”

富弼聽了笑着搖頭:“哪裡會等那麼久?契丹糧草不多,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該拼命了。”

杜中宵點點頭,在房間裡踱了幾步,對趙滋道:“吩咐李復圭,現在大軍在武清,運輸物資比前些日子強了許多。讓他盡最大努力,讓那裡的駐軍物資充足。這幾仗打得很好,多運些肉過去,讓官兵們吃得好一些。現在冬天,哪怕就是從河曲運肉,也不怕路上壞了。”

趙滋點頭稱是。現的糧草物資,都是從外邊運來,河北路沒什麼儲存了。好在有鐵路,千里之外運過來也不難。草原上的肉和奶,江淮的糧食,都源源不斷運來。

杜中宵想了想,又對趙滋道:“你把我們的進攻計劃詳細寫好,今日就發往京城。最後決戰,要報告聖上,不能由我們獨斷了。這一戰,是國運之戰,事事都要做好。”

說完,對富弼道:“劉幾送了些幽州俘虜的契丹人來,我們去會一會。過個一兩日,把他們送到京城去,也算是誇耀戰功了。一次俘這麼多契丹大臣,還是沒有過的事情。”

兩人出了房門,到了旁邊的官廳,吩咐人把契丹俘虜帶來。

耶律仁先等人進了官廳,見杜中宵和富弼坐在上面,急忙行禮。

杜中宵是樞密使,官職在那裡,官服不同,耶律仁先等人自然認出來。富弼曾經出使契丹,這些大臣許多他都認識。只是多年之後,雙方在這種場合相見,讓人唏噓罷了。

杜中宵道:“留守遠來,着實辛苦了。路上招待不週,還請多多見諒。”

耶律仁先無奈地道:“敗軍之將,留得一條性命,就是太尉仁心。至於其他,何肯奢望。”

杜中宵道:“留守和諸位,先在雄州待幾天。等我上奏朝廷,再依旨而行。現在我大軍已圍耶律洪基在武清城外,估計要不了多久就可圍殲。此戰之後,天下一統,說不定還有用到諸位的時候。”

耶律仁先看看其他人,面色黯淡,心中嘆了一口氣。攻破幽州之後,誰都看得出來,此戰的大局已定。契丹的主力,全部被包圍在武清。不斷退路被封死,國幾也無援軍。

契丹這種遊牧政權,傾國之力出兵,軍隊當然非常勇猛。但由於草原人口所限,這樣規模的大軍一旦被殲滅了,就是滅頂之災。不要說再徵集大軍,部落的青壯短時間都補不上來。

如果消滅了耶律洪基,草原可以說是家家哭喪,很難有幸免的。由於缺少青壯,接下來的幾年他們會非常艱難。不要說對宋朝造成威脅,就連基本生產都無法維持。

這是草原與中原大不相同的地方。由於人口差路,短時間喪失大量人口之後,草原很難補上來。不像中原地區,沒了幾十萬軍隊,眨眼就可以再拉出幾十萬人來。

說了幾句閒話,杜中宵道:“聽聞留守寫信給武清的耶律洪基,結果他不但不醒悟,反而還大罵留守。似此是非不分之人,必然時日無多。諸位先在雄州住些日子,等候朝旨吧。”

說完,吩咐人把耶律仁先等人帶下去,關押起來。

衆人出去,杜中宵對富弼道:“此次幽州俘虜的契丹人中,有不少的漢人大臣。如何處置,朝廷還沒有旨意下來。太尉以爲,應該怎麼做?”

富弼沉吟一會,道:“既然是契丹大臣,與契丹人一樣處置即可。不過,這些大臣中,頗有些有用之才,若是棄置不用着實可惜。這些人,雖說是漢臣,可從他們出生,這裡就屬於契丹,又有什麼辦法?”

杜中宵道:“話是這樣說,可若是不懲罰,會給人閒話。雖然自出生起便就在契丹境內,他們可以不做官嗎。做了官,當然就要承擔做官的責任。依我之見,除非是特旨,還是把這些人棄置不用的好。不連累他們的子孫,已是朝廷恩典。若不然,那些及早迴歸朝廷的人,如何心服?便如馬懷德屬下,有一個師主孟黨,便就原來是幽州人。去年他帶着人南下,然後進軍校,今年在乾寧軍多立戰功。像這種人,纔是要重用的。重要孟黨這些人,給別人做個榜樣。”

富弼道:“太尉說的是。只是許多大臣棄置不用,覺得可惜而已。”

杜中宵搖了搖頭。有什麼可惜的?這個世界,什麼人才都缺,就是做官的不缺。不說這些契丹大臣負什責任,他們曾經在契丹爲臣,用了之後,就有無窮麻煩。還不如一切棄去,整個幽州地區全部重新開始得好。重新來過,以前的一百多年就此忘了吧。

幽州地區漢人最多,其次是渤海人,數量也不少。契丹是一國兩種制度,漢人用漢法漢俗,契丹人用胡俗。渤海人是跟漢人一樣,用的漢法漢俗,跟漢人一樣看待。實際上,在宋朝之後,渤海人也就不存在了。契丹國內的民族,最大的有四個。除了契丹人,還有奚人、漢人和渤海人。契丹人和奚人的關係非常密切,習俗也像。漢人和渤海人的關係很密切,習俗也像。

佔領幽州之後,對這裡的治理,與內地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不過,杜中宵不想照顧這些區別。奚人就作爲契丹人看待,渤海人直接當作漢人,省卻無數煩惱。現在朝廷的財力,有底氣這樣做。而這樣做最關鍵的,就是棄置契丹官員不用,全部從內地派官員來,完全用漢法。

富弼說的對,有的契丹官員棄置不用着實可惜。但可惜就可惜了,又能影響朝廷什麼?

送走了耶律仁先等人,杜中宵回到住處。泡了一壺茶,坐在椅子上休息。此戰之後,契丹政權很可能就此覆滅。接下來,宋軍可以派一二十萬人北上,平定草原地區。沒了這些主力,應該就沒什麼大的戰事了。平定了草原,修一條鐵路,幾千年來的草原威脅應該就此消失了。

第70章 試探第28章 醉仙釀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5章 難得良機第51章 進逼甘州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81章 焉耆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47章 有賞有罰第82章 契丹要害第35章 怎麼切換?第70章 商場開業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40章 模範村莊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97章 大刀闊斧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07章 不奉旨第94章 樞密副使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12章 大生意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49章 免死第88章 和爲貴第98章 必死之局第41章 差強人意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96章 出陣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17章 大主顧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21章 家事第6章 御史之論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65章 生事第32章 收網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46章 貢品第51章 各有封賞第257章 偶遇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03章 杖斃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27章 知己知彼第76章 試刀第81章 新知州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81章 合議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98章 只取朔州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58章 糧草到了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38章 查糧第87章 軌道第33章 泄秘第33章 悔不當初第73章 生財之道第263章 初勝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04章 安排第122章 稀奇第153章 外戚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30章 商路第222章 觀軍第96章 貨物有別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65章 渡河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45章 邪教第3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