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重炮

武清城外,一騎快馬箭一般到了耶律洪基等人身前,猛地立住。馬上的騎士翻身下馬,向耶律洪基叉手道:“陛下,南邊古匿和迭裡得兩軍戰敗,已經敗退過界河。”

耶律洪基像沒有聽到一樣,只是看着前面戰事。

耶律仙童咳嗽一聲,對騎士道:“聖上讓古匿堅守界河,不得退卻。他們怎麼這麼不濟事?”

騎士道:“小的聽到的消息,宋軍二十萬人,其攻勢不可阻擋。古匿和迭裡得支撐不住,只能退了回來。現在界河以北二十里處,聽候朝命。”

耶律仙童道:“兩軍還剩多少人?古匿十幾萬人馬,着實沒有用處。”

騎士道:“兩軍還有約八萬人。”

耶律仙童聽了,擺了擺手,讓騎士離去。向耶律洪基拱手:“陛下,宋軍合圍,如今正是危急的時候。古匿那裡還有八萬人,不可放棄了。還是讓他退回來,我們合兵一處,再與宋軍周旋。”

耶律洪基面不改色地道:“讓軍隊回來。回來之後,把古匿斬了!他這一敗,南邊的宋軍二十萬大軍就逼了過來,我們如何能夠從容攻城?”

耶律仙童稱是。吩咐人來,去讓古匿和迭裡得帶兵退到這裡大營。

現在耶律洪基的身邊,還有約二十萬契丹精銳,以及十五萬左右的籤軍,計約三十五萬人。加上古匿帶回來的八萬人,總兵力依然過四十萬。加上北去救援析津府的五萬左右的奚族兵馬,這四五十萬人就是契丹的全總戰力了。這一場仗敗了,契丹強權就煙消雲散。

看着騎士離去,耶律仙童暗暗嘆了口氣。現在契丹的局勢非常危急,如果不能儘快攻破武清,很可能就全部都栽在這裡了。可看前面,進攻沒有絲毫進展。南邊二十萬宋軍追古匿而來,北邊的賈逵即將到武清,還有後邊景泰五萬兵馬,也快速逼近。

打了這麼久,契丹人已經明白,宋軍上了十萬,契丹即使用盡全力,也很難消滅。一旦被南北宋軍堵在這裡,北邊析津府失陷,就大勢已去了。進不可能,又沒了歸路,怎麼辦?

時勢如此,契丹軍隊的士氣越來越渙散。耶律洪基只是強打精神,每天在這裡,盯着屬下兵馬攻城而已。那些他看不到的地方,已經亂成一團。

析津府城頭,耶律仁先看着城外連綿的宋軍軍營。幾天時間,外面宋軍的火炮越來越多,而且還越來越大,不由得心焦。城頭契丹是有火炮的,只是射程不如宋軍,威力也不如宋軍,根本就壓制不住攻城火炮。每天被火炮攻擊,耶律仁先甚至有一種錯覺,自己腳下的城牆快塌了一樣。

正在這時,身邊的翰林學士韓運道:“快看那裡,宋軍又運來了新炮!啊呀,這炮如此之大!”

耶律仁先擡眼望去,就見每門炮用十幾匹馬拉着,慢慢擺到城前。數一數,竟然有六七十門之多。

“這些炮,是宋軍真正的底氣嗎?”韓運不由搖了搖頭。“先前的那些炮就有些承受不住,如果這種大炮轟來,城牆如何擋得住?”

耶律仁先沒有說話,只是看着城外宋軍安裝火炮,心裡說不出的滋味。前幾日,他接到了哥哥耶律義先的書信。信中說契丹已經沒有了前途,讓他及早歸宋,將來也有歸宿。可自己是契丹皇族,怎麼能夠這個時候投降呢?戰死這裡,也是爲國盡忠了。

想起多年以前,唐龍鎮外,契丹國主耶律宗緒由於離前線太近,被宋軍一輪大炮轟死。耶律義先是惟一活下來的人,失了條胳膊,留下了性命。這麼多年,耶律義先在宋朝還好,不做大官,總是還有一場富貴。也是在那個時候,耶律仁先主動放棄了河曲路,爲耶律洪基保住了上京道。

沒有想到,多年以後,自己又見到這種威猛無比的大炮。幽州城雖大,能不能擋住這種火炮?耶律仁先暗暗嘆氣。他自己知道,多半是擋不住的。

劉幾與劉兼濟、竇舜卿站在城外,看着士卒在那裡安裝火炮。這是最大型的重型火炮,只有軍一級纔有。由於運輸不便,在大軍圍城數日之後,終於運了過來。

竇舜卿嘆了口氣:“想當年,我隨着杜太尉去救唐龍鎮,契丹國主十萬大軍圍城。結果由於帥帳離我們太近,太尉就命姚守信,佈置了重炮。一輪炮發,契丹國主斃命,數十位大臣爲他陪葬。現在的很多事情,都是由那一戰而起。說起來,已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

劉兼濟道:“這種重炮,我只見過兩次試射,威力着實驚人。不知道數十門炮,能不能轟塌幽州的城牆。如果轟塌了,戰事就應當結束了。幽州兵馬不多,攻佔了這裡,就堵住了契丹的歸路。”

竇舜卿道:“這炮的威力極其驚人,可不是小炮可比。一枚炮彈,是普通炮的兩倍有餘。如果再轟不塌,我們就要考慮蟻附攻城了。”

劉幾道:“我問過指揮炮兵的謝圖。據他說,按炮兵自己的測試,重炮轟塌城牆沒有問題。只是幽州大城,可能要多轟幾炮。左右炮已經運來了,我們不必焦急。”

劉兼濟道:“幽州並沒有多少兵馬,我們十五萬大軍來攻,早些破城纔好。南邊擋契丹大軍的,只有賈逵和景泰。怕他們擋不住,契丹兵馬來救。”

劉幾笑道:“到了現在,契丹人還有多少戰力,着實是難說得很。昨日,賈逵與契丹北來的奚族兵馬遇上,一戰將其擊敗,據他估計,兩三天內,就可以把奚人逼回去。”

聽了這話,竇舜卿道:“多年以前,杜太尉僅帶三萬營田廂軍去救唐龍鎮,立下多大軍功?那時契丹剛剛征討完党項,數十萬大軍,也奈何不了我們。而且還擊斃契丹國主,一衆大將,逼得契丹大軍主動退出河曲路,拓地數千裡。現在我們數十萬大軍,契丹人如何是對手?”

劉幾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數十萬大軍,畢竟不如當年的營田廂軍訓練精良。就是杜太尉親臨河北路,還是謹慎,不敢再如當年那樣。”

竇舜卿笑着搖了搖頭,不再說話。他在軍校多年,很多事情看得清楚。現在的宋軍,確實不如當年的營田廂軍,但戰力也不會相差太多。最大的問題,是不如當年,杜中宵完全控制軍隊。河曲路勝後,朝廷爲防杜中宵軍權過重,進行了各種操作。這麼多年過去,還是沒有一支能比上當年的軍隊。

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42章 疑惑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81章 新知州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49章 農事第46章 分道揚鑣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12章 慶功第126章 行會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36章 帥司所在第75章 進擊第31章 良好兵源第205章 抓人第103章 杖斃第82章 鍊鋼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62章 佈置第125章 規劃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95章 特區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71章 何去何從第60章 全軍出擊第63章 葉縣第98章 鋼如泥土第42章 疑惑第126章 輸不起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154章 投奔第5章 往何處去?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42章 故交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19章 打獵第44章 貴人?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82章 霹靂車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72章 不務虛名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70章 試探第93章 死路一條第76章 試刀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50章 爲什麼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7章 破城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24章 劫富濟貧第97章 大刀闊斧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2章 託付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75章 大軍到來第71章 何去何從第70章 各有怨言第95章 絕路第45章 邪教第12章 打就大打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95章 經銷商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5章 中招第154章 投奔第167章 陣兵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