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盡殲來敵

迭裡得咬了一口肉乾,罵道:“直娘賊,一路南來近二百里,不見一戶人家。這些宋人,難道都遷入到了城裡去?此處村鎮,縱然人走了,也應該有糧留下來,卻怎麼也找不見!”

一邊的親兵道:“糧食於農人是命根子,怎麼會留下來?東邊不遠是乾符寨,這一帶以前的歲月許多人煮鹽,住的都是鹽民。現在冬天,本就做不了活計,招到城中正合他們意。”

迭裡得道:“這裡到處都是蘆葦蕩,派幾個人去射些野味,好歹吃些肉,暖暖身子。”

親兵聽令,自去安排人。這一帶的野鴨到處都是,射起來倒是不難。

一邊的契丹士卒,都在那裡吃炒米。這是他們最常見的軍糧,大多士卒帶的都是。附近的井水有股澀味,喝起來味道不好。不過契丹士卒大多吃苦耐勞,並不在意。

過不了多久,幾個親兵拿了幾隻野鴨來,生了一堆火,就烤了起來。迭裡得喝了一口酒,看着跳動的火光,一時間沒說話。知道宋朝堅壁清野,但真南下了,發現城外一戶人家沒有,糧食一粒不見,還是覺得意外。怎麼也沒有想到,宋朝能夠做得這麼徹底。這要花多少錢?

其實堅壁清野帶走的主要是人,糧食怎麼可能全部運走?特別是滄州這裡,地廣人稀,又有大量鹽場,運糧路途太遠了。實際上村鎮中的糧食,大多都被藏在了附近。若者山洞,或者有標記的地方,挖個洞就埋了。等到契丹人退了,百姓回來重新挖出來就是。只是契丹人對地方不熟,走得又匆忙,找不到而已。對於契丹人來說,找不到糧食,這一路上就分外艱難。

士卒除了帶自己口糧,還要帶馬料,每人要帶幾十斤糧食。軍中基本一人兩騎,輪流換騎,不進攻城鎮,一路向南急馳。城中的宋軍看見,也不出城追趕,任由他們離去。

第二天清晨,迭裡得翻身上馬,問親兵道:“一路向南,還有多久能帶永靜軍?”

親兵叉手:“還有三百里。不過,如果有宋軍出城阻截,那就不好說了。”

迭裡得撇了撇嘴:“哪個敢出城迎戰?一路上的宋軍,都被我們嚇破了膽!大軍前行,只要到了沒有堅壁清野的地方,就是好日子!宋朝一向富庶,到時兒郎搶上一場,要什麼有什麼!”

大軍歡呼稱是,驚起了附近一片飛鳥。

河間府,劉幾快步走進帥司,向杜中宵拱手道:“太尉,昨夜契丹人宿於乾符寨附近,今日應該就能到滄州。滄州守將來公文,將緊閉城門,不與其交手。”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交手也好。契丹人要攻我們薄弱之處,就讓他們好好走一走。兩日前已命永靜軍幾州堅壁清野,他們到了,也搶不到一點糧食。若是到了那裡他們帶的糧還沒吃完,我們就讓南邊的幾州再封城。要想搶糧,就把他們活活餓死!”

劉幾道:“到了永靜軍,他們不可能再向前了。一萬大軍,最多帶十幾日糧,再向南走,就真要餓死人了。只是永靜軍一帶的守軍不強,若是契丹強行攻城,不知能不能守住。”

杜中宵道:“一萬騎兵,南進數百里,沒帶攻城器具。若是連幾日都守不了,守將要來何用!朝廷已派十三郎率五萬兵,沿鐵路去齊州。契丹人再向南,就一頭撞上去了。”

劉兼濟吃了一驚:“向京東路派兵了?若是能迎頭堵住,我們大軍東進,可全殲契丹人!”

杜中宵搖頭:“據前線來報,契丹三十餘萬大軍,已聚到信安軍,估計很快南下。前邊的一萬契丹騎兵,可能只是他們的前鋒。我們所要注意的,是契丹的大軍。是以你這裡兵馬,要堅守不動,等到契丹大軍南下了,再去迎擊。”

劉幾想了想,道:“契丹不擅攻城。縱然數十萬大軍,還是攻不破城池。”

杜中宵道:“契丹就是不想攻城了。如果大軍出信安軍南下,那裡沒有大軍駐守,總要派軍隊前去迎擊,難道讓契丹人一直到京東路?契丹打的主意,只怕就是與我軍野戰。”

說到這裡,杜中宵指着地圖道:“契丹人選的戰場,據我估計,就是這裡——滄州!”

看着地圖,劉兼濟有些疑惑:“爲何是滄州?那裡不是要地,契丹人若攻,我們放任不管就是。他們攻破了,也不過破一不重要的城池,等到春天自然退回去。”

杜中宵笑道:“到現在,契丹應該看清楚,這一戰他們勝不了。若是能攻破滄州,春天大軍退回又如何?總是攻破了城池,不算失敗。七十萬大軍聚集幽州,契丹人想退,也不好退。若是有一場勝利,退回去就沒人說什麼了。經過這幾日的戰事,契丹人明白,攻不破我們重兵把守的城池,這仗還怎麼可能打贏?能夠打贏一場就好,內外有交待。”

劉幾看着地圖,過了好一會才道:“太尉說的也有道理。不是如此,他們從信安軍南下又有什麼用處?那裡只適合偏師進攻,大軍走那裡說不出道理。”

杜中宵道:“我們若是不援滄州,契丹數十萬大軍,用人命填,也能把人填到城牆上。若是我們大軍前去救援,正好與我們野戰。只要不攻城,契丹人恐怕還是有信心打的。”

劉幾搖了搖頭:“野戰也不怕他們。等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到來,加上河北路今年整訓的兵馬,我們二十餘萬大軍,正好與他們決一死戰!”

杜中宵出了一口氣:“此事不急。等到大軍來了,再慢慢商量。契丹大軍若是南下,此戰要一戰定乾坤!只是贏他們,只怕不夠。去喚趙滋來,我們商量一番。”

趙滋進了官廳,在下邊落座。杜中宵道:“契丹數十萬大軍已到信安軍附近,隨時會南下。契丹人會如何進攻,我們怎麼防守,此事必須仔細計議。”

趙滋道:“已命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坐火車到河間府。六日之後,這三軍應該會到。到時我們就有五軍一共二十萬人左右,迎戰契丹。若再加上河北路原整訓的軍隊,也相差不遠。”

杜中宵擺了擺手:“兩軍征戰,只看人數是不妥的。前邊契丹進攻長城口,五萬大軍沒有作爲,已經可以看出來。不是契丹十萬人,我們十萬人,雙方就勢均力敵了。而是要看雙方交兵,正常作戰,各多少軍隊能夠實力相當。人數是會騙人的,萬不可做準!”

趙滋道:“依太尉所說,契丹三十餘萬人,我們多少軍隊可以匹敵?”

杜中宵搖了搖頭:“實話實說,以前我們在這事情上下的功夫少,現在我也說不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二十萬軍隊,肯定能敵得過契丹三十萬大軍。人少了會如何,那就說不準。”

劉幾道:“如此說來,那三軍調來,我們對契丹就有勝勢。”

杜中宵點頭:“必然有勝勢!而且若是全軍出擊,迎面擊敗他們也不難。難就難在,契丹軍隊全是騎兵,擊敗之後,如何能夠留住他們!”

劉幾一怔:“太尉難道想一戰消滅契丹軍隊?”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這是個好機會,契丹傾國之兵前來,若是能盡殲於此,契丹就再無可戰之力了。我們現有的軍隊,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這個實力,現在心裡沒底啊。”

劉幾看了看趙滋,兩人都覺得震驚。沒有想到,杜中宵存的是這個心思。一戰消滅契丹主力,全部七十萬大軍,這種規模可是從沒見過。如果真地做到了,這一戰,可是歷史上少有的。

宋朝在河北路,現在二三十萬軍隊,真地能夠做到?劉幾和趙滋兩人,都有些不相信。

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7章 知己知彼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19章 使節第90章 月餅第81章 親征第171章 主戰第72章 兵臨靈州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4章 新的形勢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50章 困難第13章 抓人第36章 收錢第264章 大勝第7章 堵第188章 妙計第68章 有好酒第11章 党項收人第73章 生財之道第264章 大勝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95章 經銷商第13章 抓人第94章 針鋒相對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30章 誰敢告他?第77章 小社會第38章 峰迴路轉第164章 商量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章 同年第49章 免死第52章 除夕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14章 富弼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14章 陣前殺將第31章 競爭第44章 奇兵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137章 馬車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0章 血濺五步第26章 圍堵第15章 難得良機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4章 包龍圖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5章 攻城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25章 規劃第55章 內附第52章 除夕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24章 衝突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28章 難題第5章 召試中書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70章 試炮第129章 提拔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9章 初戰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35章 古之龍泉第56章 人多糧少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8章 賈逵出兵第56章 身邊人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98章 回京奏事第9章 酒糟蒸酒第35章 來客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52章 一敗再敗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94章 針鋒相對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88章 妙計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