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軍出動

杜中宵正在房中與幾個參謀人員商量北邊的契丹情勢,包括地形測繪。以前的太過簡略,現在邊境雲集,這事情並不好做。這些做得越詳細,對後續的戰爭指揮越有利。

一個士卒理來,叉手道:“太尉,接前線公文,契丹大軍正在向東移動!”

杜中宵把公文拿來,拆開看過,遞給身邊的士卒:“去送給富太尉和趙太尉,讓他們過來。”

不多時,富弼和趙滋進來。杜中宵道:“契丹軍隊向東去了。我們所料的不差,他們放棄保州,可能會去進攻雄州。命令張岊和劉幾,兩軍做好準備!”

富弼道:“雄州與保州相比又差到哪裡?一樣五萬大軍,一樣都是堅城,一樣地堅壁清野,後面一樣有河間府的五萬大軍。契丹人到那裡,只怕還是沒有辦法。”

杜中宵一聽,不由愣了一會。想了想,道:“命令劉幾,派出偵騎,仔細探查河間府以東。如果發現契丹人從信安軍南下,立即回報帥司!”

趙滋稱諾,道:“太尉以爲,契丹人會攻信安州?”

杜中宵道:“信安州有三千兵馬把守,城池堅固,沒有意外契丹人很難攻下。但是,他們如果不強攻城池,路上帶着軍糧,一路南下,守軍也沒有辦法。三千兵馬守城足夠,出擊不足。”

富弼道:“河間府以東就是滄州和乾寧軍,地廣人稀。加之堅壁清野,數百里內無人煙。契丹如果攻那裡,不破城池,只能從後方運糧。他們哪裡來這麼多運糧人手?”

杜中宵嘆了口氣:“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做法,來想契丹人會怎麼樣做。要知道,以前的契丹人出外征戰,什麼時候自己運過糧?都是因糧於敵。只要士卒帶十幾日糧,一路過去,到沒堅壁清野持地方就好了。到於以後,糧草自然是從民間搶了。”

富弼搖了搖頭:“如果這樣,一旦戰敗,他們連退路都沒有。”

杜中宵道:“想一想,契丹人作戰什麼時候想過退路?三萬騎兵攻曲陽,最後被圍,沒有了就沒有了,契丹連救都不救。現在自然也是如此。只管出兵,不管怎麼收兵。對於契丹軍隊,看待他們,要知道他們有正規軍隊的戰力,但戰法,卻與遊寇有相似之處,不可以常理度之。”

趙滋沉吟一會,道:“依太尉所說,契丹還真有可能攻滄州。黃河以南永靜軍沒有堅壁清野,攻到那裡,自然可以從民間搜刮糧草。離着邊境四百里,士卒帶着十日糧,不難攻到。”

杜中宵點了點頭:“我們就應該想到,現在安排不晚。命令劉幾,立即做好阻截準備。還有,命永靜軍、德州、恩州三州軍堅壁清野。對了,京東路的禁軍太少,讓樞密院派支軍隊去。坐上火車,從開封府到京東路並沒有多遠。”

趙滋應諾。這個時代,由於黃河入海口不斷變化,靠近海的地方是大片治沼澤,那三州都是地多人少的地方。堅壁清野,無非是再花些錢就是了。而且京東路多有儲糧,可以就近送達那裡。

看着地圖,杜中宵道:“滄州是地廣人稀的地方,契丹進攻那裡最好。兩國百萬大軍,就在那裡戰上一場!命令竇舜卿、劉兼濟、賈逵三人,整頓本部兵馬,若有軍令,立即調來!”

趙滋叉手應諾,急忙命人起草命令,準備發出。

契丹大軍一出動,杜中宵的心中就大致有底。在宋朝境內作戰,比在契丹境內,這仗更好打。東邊就是大海,西邊則大軍雲集,只要堵住契丹退路,這幾十萬大軍就無處可去了。

保州車站,賈逵看着擁擠忙碌的人羣,對身邊的劉兼濟道:“契丹大軍已經南下,我軍中的炮軍還只運來了一小部分,真是愁人。沒有火炮,只怕作戰不利。”

劉兼濟道:“我們只是調去莫州和河間府而已,又不會立即作戰。你軍的馱馬多,在保州這裡多留些人,炮一運到,就立即送到前線即可。契丹大軍雖已到信安軍,兩軍作戰還要等些日子,誤不了事。”

賈逵點了點頭,嘆了口氣。自己本是整訓最久的軍隊,火炮不在,戰鬥力卻下降許多,如果戰事迅速打起來,只怕打不上主力。誰都知道,這一仗的規模史無前例,錯過了只能後悔。

正在這時,遠處傳來汽笛聲,有火車進站。不多時,竇舜卿急急趕來,與賈逵和劉兼濟見禮。

看着亂糟糟的人羣,竇舜卿道:“帥司催得急,要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河間府。可現在鐵路線上卻亂糟糟的,且要走上幾天呢。”

劉兼濟道:“十幾萬大軍,哪裡那麼容易。沒有四五天時間,是趕不到的。現在火車都由李太尉親自指揮,別人說不上話,我們且等着吧。”

竇舜卿道:“李太尉在哪裡?要催他一催。”

劉兼濟搖了搖頭:“不心費心了,剛纔我們見過李太尉,沒有用處。不但是十幾萬大軍要到,軍中要的糧草、彈藥,全部都不能缺。李太尉已是焦頭爛額,沒有重要事情,不要去煩他了。”

李復圭作爲河北路禁軍的後勤總指揮,要指揮整個河北路軍民物資運轉,忙得不可開交。他不但要完成軍隊轉運,還有更繁忙的任務。比如作戰用的馱畜,從契丹進軍幽州的時候各地收集,現在正運到河北路。大軍三十萬,運來的馱畜則近五十萬,比運軍隊的壓力大多了。

現在的宋朝,越來越把這一戰看與契丹的命運之戰,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大。全國的物力、財力都向河北路集中,更不要說軍隊。連通保州和開封府的鐵路線日日忙碌,火車日日轟鳴。

滅掉党項,恢復西域之後,宋朝的動員能力有多大,其實朝廷也不知道。直到最近一兩個月,全國物力開始動員,國力纔開始慢慢顯露出來。以前的宋朝缺馬,現在則是應有盡有。不只是馬匹,從西域和河運來的駱駝就有八萬匹,數量把樞密院都嚇一跳。

說了幾句閒話,劉兼濟道:“現在看來,我們三軍要到河間府,非三五日時間不可。而且李太尉對人員、馬匹、火炮用的火車都分別編裝車,不能一軍一軍地走。不必急了,耐心等上幾日再說。今夜我在官衙擺酒筵,請兩位痛飲一番。”

賈逵搖了搖頭:“三五日時間,契丹就已經入境了。唉,想起來真是心焦!”

劉兼濟道:“入境又如何?他們用兩條腿,最多就入境百十里。我們到了河間府,有路夠的時間到前邊攔住他們。現在河北路物資不缺,馱畜足夠,還怕追不上他們?”

竇舜卿點了點頭:“道理是這樣的道理,可十餘萬大軍,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事。但願李太尉安排得當,不要出差子,能讓我們平安到河間府。”

劉兼濟道:“這兩日,我去看過李太尉幾次。鐵路上運的人與物,我們看着雜亂,其實都是自有其道理在。我們不管怎麼運,只要管好自己軍中,不要亂了就好。還有,最近從西北運來的馱畜不少,李太尉本來要分到各軍中,現在要到河間府再分。這些東西,要提前做好規劃。”

第85章 大比武第95章 經銷商第53章 無主之地第52章 禁地第240章 錢與物第191章 集議第112章 武進士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264章 大勝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81章 出鐵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26章 圍點打援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44章 異人第3章 破城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01章 好心第24章 劫富濟貧第78章 期貨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69章 打出去第12章 意外之喜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9章 走訪民間第55章 內附第104章 安排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77章 分岐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82章 日暮途窮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61章 水車第252章 初戰第53章 升遷第248章 北上第181章 開店第15章 難得良機第51章 大敗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86章 刺刀戰第76章 人心惶惶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26章 突發大案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12章 武進士第64章 寶地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24章 晴天霹靂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43章 戰前聚議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53章 推而廣之第71章 錯位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260章 內亂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6章 偶遇第157章 拿人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92章 杖責第91章 沒有出路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91章 菜地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4章 交涉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9章 攻破曲陽第7章 糟白酒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01章 慶功宴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48章 人選第144章 異人第84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糧草到了第60章 交鋒第101章 慶功宴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47章 不念舊惡第87章 末路第16章 好大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