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張馳有度

河間府的帥司裡,杜中宵與趙滋、李復圭坐在一起,商量着最近形勢。

指着地圖,杜中宵道:“現在看來,契丹意欲從信安軍南下,主攻滄州。滄州在河間府東,有黃河流過,河這邊是乾寧軍。這一路,沒有大城,人煙稀少,一旦戰事不利,契丹可以極時撤回。”

李復圭道:“若契丹在信安軍虛晃一槍,等我們大軍調來,再回頭攻保州怎麼辦?”

杜中宵笑道:“數十萬大軍,若是能夠輕鬆自如,來來去去,契丹人的軍力就有些可怕了。現在他們的軍糧,都是從後方運來,而且軍中無儲糧。軍隊走容易,運糧改路線可不容易。據報,現在契丹以北邊永清縣爲根基,糧草都先運到那裡,再由籤軍南運。”

趙滋道:“契丹儲存糧草之地改到了永清,進攻方向應該不會變了。進攻滄州,其實對朝廷來說沒有什麼影響。那裡離大海不遠,地廣人稀,城破了也無法影響其他地方。而且方便大兵調集,很容就把城池收回來。依我看,契丹人攻那裡,就是不想與本朝大打了。”

杜中宵道:“未必如此。我們不救,契丹人攻破滄州,想來也不會南下,等到春天,他們大軍撤回去,此戰就這麼算了。若我們去救,契丹不介意打一場。他們想來,契丹人善野戰,不擅攻城。如果不依賴於城池,本朝兵馬不是他們的對手。”

趙滋看着地圖,想了想道:“太尉的意思,是去不去救?”

杜中宵道:“救,當然要去救!不正面擊敗契丹軍,讓他們真正認識自己,怎麼可以?等到竇舜卿等三軍調來,我欲以十五萬兵馬,去救滄州。不過,打這一仗時機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全力開戰,只怕把契丹人都嚇回去了,而且傷亡必重。應該先保持接觸,只是不大打。契丹人到了滄州附近,糧草補給距離拉長了數百里,日子長了,只怕也承受不住。我們可以先在河間府屯積物資,之後開戰。”

趙滋笑道:“太尉,還沒開戰,你就想的太多。現在是數十萬契丹大軍南下,危急時刻。應該儘快把他們擊敗,趕過邊境,纔是正事。準備再多,一旦出了意外,反爲不美。”

李復圭道:“是啊,戰事並沒有一定之規,不該想得過多。應該聚集大軍,與契丹決一死戰!”

杜中宵搖了搖頭:“若契丹進攻其他地方,自然不能想得太多。契丹進攻滄州,邊角之地,不想得太多怎麼行?那豈不是便宜了契丹?這一戰,壓力最大的是滄州,不能被契丹攻破。這兩日,由劉幾派四五千兵,多帶火炮,去那裡幫着守城。那樣一座城池,四五千兵已是不少。”

趙滋點頭:“不錯,若只是守城,四五千人足夠了。只是,救兵要一直都有。還有,不能再跟曲陽一樣,知縣偷偷出城,防線崩潰。”

杜中宵道:“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只要戰時,守城由將領說了算,知州不再領兵。城中原有的兵馬,還在知州的管下,非將領徵召,不上城牆。知州管好糧草物資,就足夠了。”

趙滋看着地圖,道:“乾寧軍在黃河岸邊,那裡攻不下,契丹大軍去滄州就極是危險。乾寧軍向東出兵,極容易切斷契丹的歸路。而且契丹的糧草運輸,也不安全。”

杜中宵點了點頭:“所以要大軍駐紮河間府,乾寧軍一帶不要太多駐軍。這一年,河間府整訓了約八萬軍隊,可以全部編爲兩軍,派到乾寧軍去。讓他們先與契丹戰上些日子,看看戰力如何。在戰爭中鍛鍊軍隊,選拔人才,比軍校強得多了。”

趙滋點了點頭:“以何人爲將合適?”

杜中宵道:“以河北路官員和河間府軍校出來的人才爲好。雄州知州馬懷德、恩州知州李惟賢皆多年領兵,這一年又積極學習河間府軍校教材,可以令他們領兵。做得好了,以後自然升遷。做得不好,以後就不要領兵了。乾寧軍這一戰,就看看他們怎麼樣。”

趙滋點頭稱是。馬懷德是軍中宿將,與黨項戰爭時,爲官西北,多歷戰事。李惟賢是重臣李昭亮之子,祖父李繼隆,曾祖李處耘,真正的將門之子。用他們爲將,帶領河間府速訓的兵,可以算是對河北路舊禁軍的重視。當然,他們能不能不負衆望,就看自己了。

契丹久攻長城口不下,讓杜中宵對現在的宋軍有了信心,不再是以前戰戰兢兢的樣子。估計現在的契丹軍隊,根本無法與宋軍列陣而戰。他們的優勢,主要在騎兵的機動力上。一旦不利,快速退走,擇機再戰。對宋軍來說,這樣的戰法非常頭痛,很難追上他們。

此次契丹攻滄州,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大軍深入之後,宋朝湊夠足夠的軍隊,把契丹人的退路全部封死,讓滄州成爲雙方的決勝場。大面積堅壁清野,雖然朝廷壓力很大,對契丹的壓力更大。他們必須從後方運來糧草,就相當於風箏的線,這根線在,軍隊就跑不了。

滄州地廣人稀,五縣共不足四萬戶,地方廣大。把百姓全部撤入州縣城,野外無餘糧,契丹就被拴在好那裡。宋朝只需不到兩萬兵,就可以拖住契丹數十萬大軍。

趙滋說的對,自己想得太多。但想得太多,是建立在雙方實力的基礎上的。現在論國力,宋朝對契丹是碾壓之勢。比軍隊,宋朝有絕對優勢。劣勢就是如果宋朝進攻,契丹國境太過廣大,隨着運輸線越來越長,國力支撐起來非常吃力。

契丹主動進攻,在宋境把其主力全部消滅,是最理想的情況。哪怕有失誤,要花更多的錢,一切都是值得的。隨着杜中宵到了河北路,戰事花銷直線上升,京城裡的政事堂官員惱怒無比。但沒有辦法,戰爭勝利就是一切,他們也只是發發牢騷罷了。

站起身來,杜中宵道:“契丹大軍已經過了邊境,到了雙方決生死的時候了。這幾日,我會把河間府的帥司完善起來,官員全部配齊。李復圭,你要保證物資無虞,還要讓軍隊調遣順利。此戰勝了,你居功至偉!若是出了差池,莫要怪我不念以前舊情!”

李復圭起身,叉手道:“太尉放心,下官一定盡力!火車通到河間府,一定會保證這裡的物資不會缺乏!大軍沿鐵路調遣,必然順暢!”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除此之外,離了鐵路線的物資調遣也要注意。現在河北路前線,有數十萬馱畜,就是爲了運輸通暢。這些馱畜不只是要用好,還要保證糧草。不要有了馱畜,卻活活餓死在這裡!”

李復圭道:“下官聽命!河北路本地糧草不夠,已命從河曲路調來。另外陝西路的菽豆,也全部運來。加上最近堅壁清野,從河北路收集的糧草,應能保證糧草充足!”

杜中宵又對趙滋道:“戰事佈置大致如剛纔所說。說起來,時間足夠充裕,並不急促。你要把一切行動,全部列出詳細的計劃。每一軍,每一師,一直到下面的每一個團,你這裡都要有戰事計劃。師團的作戰計劃,可以由軍及軍以下做,但都要報到你這裡。”

趙滋叉手稱是。

杜中宵道:“兩軍作戰,不是靠的靈機一動,不是靠小聰明。而是靠的組織嚴密有序,帥司計劃精密,張馳有度。人人都知道要幹什麼,什麼時候去做,而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上司有了軍令,能夠立即執行。沒有軍令,也知道自己應該乾的事情。我們做得越精細,軍兵的心裡就有底。”

這是跟以前完全不同的一戰,軍隊的指揮不再是大而化之,一切都有嚴密的計劃。而且還要保證發生了變故,及時更改計劃,符合實際需求。

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42章 故交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9章 應募者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90章 月餅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17章 大主顧第111章 石州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41章 新奇吃法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240章 錢與物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78章 不情之請第92章 大戰將起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204章 走私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8章 審案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57章 掛麪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31章 放手第77章 小社會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89章 內亂第36章 獻城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37章 馬車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22章 大局已定第53章 無主之地第22章 難題第75章 大軍到來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2章 意外之喜第24章 新知縣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66章 力求全殲第32章 世交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67章 猴戲第87章 大同來使第252章 初戰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33章 悔不當初第22章 分別對待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31章 放手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53章 無主之地第81章 新知州第17章 自尋出路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66章 給錢第47章 有賞有罰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10章 三岔口第78章 不情之請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41章 差強人意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12章 武進士第59章 重騎立功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73章 形勢突變第257章 偶遇第218章 開花彈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43章 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