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戰前聚議

河間府帥司,杜中宵站在院子裡,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羣,面色平靜。經過這五六日安排,現在的帥司才初步像個樣子了。下屬各機構基本補齊,官員到位,各司其職。

天一天一天地冷了下來,周圍河流冰封,地上積雪未化,就連檐下的冰凌都掛得尺餘長,到了中午嘀嗒嘀嗒滴水。軍中發下了棉衣,來往的人都裹得像個棕子一樣,看着有些滑稽。

一個士卒過來,向杜中宵叉手:“太尉,各將領已經到了官廳,正在那裡坐等。”

杜中宵點了點頭,命士卒去了,向一邊的官廳走去。

進了官廳,衆將起身,向杜中宵行禮,各自落座。

杜中宵在主位坐下,對衆人道:“契丹圍了信安軍,主力已過釣臺寨,正向乾寧軍前進。不過,他們沒有西來攻霸州,只是向南。應該跟我們估計一樣,去滄州。”

富弼道:“滄州是沿海大州,地方廣大,又有鹽場,非尋常地方可比。現在州中有五千軍,火炮二百餘門,糧草彈藥充足。據他們自己估計,堅守半年,應無問題。”

劉幾搖了搖頭:“若是能守半年,契丹人的糧草就早早用光了,餓也把他們餓回去。”

杜中宵道:“軍中自己估計,當不得真,時間說長一些表功罷了。據帥司估算,如果契丹不顧一切進攻的話,滄州物資應該能守三個月。不過,真打起來,別的不說,彈藥用量可是說不好。對於滄州,帥司定的時間是兩個月。如果契丹兩個月後還圍着不退,帥司就要派兵解圍。”

什麼守半年,杜中宵根本不信。這些日子向滄州城運的炮彈纔有多少?契丹真不要命地進攻,能守兩三個月就了不起了。三十多萬大軍攻一座城,契丹又有火炮,到時發生什麼可說不好。甚至,杜中宵在心裡都做了契丹攻破滄州的準備,想好了應對方案。

十三郎帥五萬騎兵,已經到了齊州,正向德州、棣州前進,堵死契丹南下的路。由於附近州軍都堅壁清野,契丹無力派大軍更加深入,只能強攻滄州。破了滄州,才能面對十三郎。

趙滋道:“帥司的謀劃,是先誘敵於滄州附近。等敵士氣衰竭,數路大軍齊出,殲滅敵軍。現在雄州是張岊駐守,河間府則有劉太尉一軍。加之新調來的竇舜卿、劉兼濟兩軍,賈逵軍大部,一共約二十三萬人左右。帥司設於河間府,劉兼濟與劉幾軍駐此。來河北路的物資,以雄州爲中心,分運各方。賈逵軍駐莫州,竇舜卿則駐霸州。李復圭爲隨軍轉運使,駐於雄州。”

李復起身,叉手唱諾。河間府是鐵路線的終點,不適合作爲物資轉運中心。戰線移到東邊,適合物資轉運的地點就是雄州。李復圭多年掌管軍中後勤,現在關鍵時刻,他來管是最合適的。

趙滋道:“河北路原有禁軍八萬人,編成兩軍,到乾寧軍附近駐守,防契丹突然東進。一軍由馬懷德率領,駐乾寧、木門一帶。一軍由由李惟賢率領,駐景城鎮附近。兩軍互相呼應,拱衛河間府。”

富弼道:“這些軍隊都是新編成,戰力說不好。河間府的劉幾兵馬,要隨時做好準備。他們一有意外,立即救援。契丹的進攻目的應該還是滄州,乾寧軍只是側翼。”

劉幾叉手唱諾。他本來是河北路延邊經略使,杜中宵爲帥後,身兼副帥。實際上跟軍中一樣,是杜中宵一旦有意外的第一順位接任的人。富弼雖然是樞密副使,卻不是指揮官,只是庶務官。

趙滋佈置完畢,杜中宵道:“此次戰事,帥司準備的是,任契丹進攻兩個月。大約臨近年節,大軍出動,與敵決戰。這兩個月的時間,各軍要做好準備,不能只是坐等。便如進攻的時候,各軍不能再靠鐵路運動了,而要靠馱畜。怎麼使用馱畜,必須先要有條例,不能到時亂了。諸般種種,這些日子仔細列出各種計劃來,再逐步完善。大軍作戰,戰前的計劃猶爲重要,切不可到了戰時再去想辦法。”

衆將一起叉手應諾。

杜中宵又道:“契丹涿州、易州一帶,大軍聚集,前一段時間探查不易。現在契丹大軍南下,那裡現在都是運糧的籤軍,不似前些日子嚴了。李璋,要多派人去,把該探聽的情報查探清楚。特別是一直到析津的地理民情,行軍路線,山川河流等等,一定要搞清楚。”

李璋叉手應諾。他的身份不起眼,但實際非常重要。其他各機構做決定的依據,很多是從李璋的這裡來。李璋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後續戰事順利不順利。

杜中宵點點頭,道:“諸位,你們有什麼疑慮,或者什麼難處,現在可以提出來。”

馬懷德拱手:“太尉,下官手下之兵,雖然經過了整訓,卻極不完整。先前只是編成各團,再上一級就沒有了,現在的軍和師都是倉促編成。突然之間,就派到了前線去,只怕指揮不靈。”

杜中宵道:“你們是守,不是進攻,縱然編制不全,也不會有大的影響。此次去守乾寧軍,要一邊打仗,一邊訓練,把這些速編的軍隊真正練成強軍。軍和師一級的官員,原則上還是使用河北路禁軍的舊人,你們可以自行舉薦,報到帥司,儘快完成。”

馬懷德拱手。想想按杜中宵說的此事很不容易,可又不知道怎麼反駁,只好坐下。很顯然,這些編好的禁軍,由於缺少了京城軍校那樣的必要時間,杜中宵也拿不定主意。邊打邊練,實際上就是補上軍校時間不足的缺點,讓軍隊儘快成形。

李惟賢道:“軍中不只是官員不齊,其餘事項也都不足。比如按其他各軍,軍和師一級,都有各自炮兵和騎兵,有自己的糧草官。現在一切皆無,如何處置,讓人頭大。”

杜中宵道:“你們的這兩軍,現在戰時,帥司一時也沒有辦法把一切事都做了。練兵易,選軍官卻難,現在就是有兵缺將。你們在河北路多年,權力給你們,自己選官,報帥司來定即可。”

李惟賢和馬懷德對視一眼,心中都暗搖搖頭。缺的太多,給了權力又如何?河間府的軍校只進行了不足一年,軍官不足,自然不必多說。兩人選,從哪裡選?舉薦不只是權力,也是責任,將來官員出了事情自己要受牽連的。

見兩人都不再說話,杜中宵對李復圭道:“到乾寧軍去的有八萬人,一定要保證他們物資充足。不能因爲他們初編成,就物資短缺,讓將士心生怨言。三司調了很多火車到河北路,運力充足。西北又運了數十萬匹馱畜,從河間府運去也極方便。”

李復圭叉手稱諾。這八萬人,確實不被重視,都認爲是半成品軍隊,指揮系統不全。不過現在京城禁軍的改編都缺將領,實在沒有辦法罷了。物資補充,估計他們軍中也沒什麼章法,李復圭想辦法就是。

見衆人不再說話,杜中宵道:“這兩個月的時間,並不好熬。對於各軍的指揮官來說,必須要盡最大的努力,制定儘量完善的計。還要抓緊時間,訓練士卒,不要到戰時出了差子。軍中各庶務官,一定要讓軍中士氣不墮,物資不缺,鬥志旺盛。不要一時無事,全軍懈怠。帥司會不定期到各軍巡視,你們都心中有數。哪個做得差了,定然重懲!”

衆將稱是。

富弼道:“此次應對契丹,朝廷已經出動的軍隊,有四十三萬之衆。契丹南來,其召集各部兵馬四十萬,又籤軍四十萬,一共八十萬大軍。雙方一百餘萬軍隊,在河北路數州之地,進行決戰,是數百年未有的事情。諸位都深自警醒,絕不可懈怠!哪個出事,帥司絕不容情!”

此話一出,氣氛驟然一肅。帥司兩位主管,杜中宵管大局和指揮,對將領相對比較和藹。富弼則管軍心士氣,也管軍法,就沒那麼客氣了。

到現在爲止,宋軍動用的軍隊,河北路邊境附近六軍三十萬人。還有齊州的十三郎,也歸到了杜中宵之下指揮,再加上守乾寧軍的八萬軍隊,已過四十萬。隨着時間的推移,宋朝參戰的軍隊越來越多,慢慢開始與契丹相當。一百餘萬軍隊在數百里之地決戰,是史所罕見的。

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34章 獻城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29章 慢用第268章 備戰第8章 約期舉事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140章 重逢第59章 順手牽羊第42章 故人屬下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64章 寶地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68章 使節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63章 夜議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22章 見面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202章 離去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3章 抓人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5章 舊人第84章 窮途末路第27章 善後第170章 圍城第70章 試探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39章 順化渡第17章 破城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104章 安排第64章 不嚇你們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4章 三項任務第230章 大勢第95章 賭東道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21章 員外請客第48章 慶功第86章 地方龍蛇第31章 党項戰略第28章 醉仙釀第82章 鍊鋼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161章 兩輸戶第29章 夜戰第21章 練兵第56章 心生去意第4章 新的形勢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63章 獵物第37章 僵局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5章 生意人家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62章 援軍第95章 賭東道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41章 爲考而學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204章 赴考第52章 分岐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37章 接待第106章 慶功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33章 使者第90章 月餅第143章 亂起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65章 佔地賠償第66章 反殺第24章 晴天霹靂第72章 不等了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26章 行會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36章 再次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