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重設帥司

崇政殿裡,樞密院和三衙官員兩列落座,張岊在樞密院一排,敬排末座。另一邊,三衙將領的前邊則是宰相文彥博和韓琦,並無其他大臣。

趙禎道:“張岊入京述職,不日將赴河北。乘此機會,招集衆臣,詳議河北路局勢。這些日子據河北路報來,今年冬天,契丹人極有可能入寇,不得不防。”

杜中宵道:“依河北路奏報,契丹並沒有大規模點集兵馬,今冬並無大舉南侵之事。不過,因爲雄州夏天收留了南逃百姓,涿州極是不憤,很有可能組織少量兵馬南來。據他們估計,到了冬天,可能會有一萬人左右的契丹兵馬南來,當早做準備。”

文彥博道:“一萬兵馬,以河北路駐軍,契丹人豈能有機會?”

杜中宵拱手:“相公,河北路大軍是分地駐紮,總有相當多的空隙。冬天河立結冰,大軍縱橫並無阻礙。如果契丹出數千騎兵,渡河而擊,不得不防。”

韓琦道:“契丹沒有點集兵馬,只是數千人南來,又能有什麼大的作爲?如果朝廷集中兵馬,把這數千人圍住,讓他們有來無回,並不太難。”

“相公,契丹人就是爲了找回臉面而已,並沒有什麼大的戰略目的。數千人渡河,劫掠百姓,一兩天的時間便就回去,如何防他?我們大軍調集起來,他們就走了。”

杜中宵仔細分析了這些年契丹的行爲,認爲他們最可能的就是如此。兩國交界,數千裡的距離內數千人突然來去,實在防不勝防。只要他們選的地方準,不渡河追擊,一點辦法沒有。

聽了杜中宵的話,幾個大臣商量一下,都覺得難辦。

文彥博道:“年初在朔州,贏了契丹一陣。冬天若是讓他們自如來去,這優勢便就失去了。張岊一軍調往河北路,可以沿邊佈署,仔細防住。”

趙滋搖了搖頭:“相公,邊境數千裡遠,如何防得住?騎兵一日百里,如果契丹人入境只是三四十里,不等我們大軍趕到,他們就扭頭回去了。”

趙禎對杜中宵道:“太尉,如此說來,沒有辦法阻擋契丹人了?”

杜中宵捧笏:“要想阻擋契丹人,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發現契丹人越境,就立即派兵。哪怕他們逃過邊境,依然追趕,必要趕上戰而勝之。如此一來,一個不好,就是兩國的大規模戰事。”

趙禎聽了皺眉:“現在禁軍尚不做好準備,大規模戰事,似有不妥。”

杜中宵道:“我們沒有準備好,契丹人同樣沒有準備好,兩強相遇勇者勝,拼的是膽氣罷了。”

趙禎搖了搖頭:“現在交戰尚不便處,還是等一等。除此之外,另一個辦法是什麼?”

杜中宵道:“另一個辦法,就要前線有帥司。從樞密院到帥司的情報機構,及時提前得到契丹的消息。做出預判,契丹人會從哪裡渡河,會進攻什麼地方。早早佈置,契丹人一渡河,便就立即派兵封住其退路。而後以優勢兵力包圍,圍而殲之!”

說到最後四個字,杜中宵的話明顯帶有殺氣,衆人不由一驚。

趙禎道:“如果能做到如此,纔是最好!在我境內,聚殲數千契丹兵馬,才能震懾北朝!契丹人依仗騎兵便捷,時常以出兵恫嚇。如果能殲滅他們數千人,以後看會如何!”

李璋道:“要想及時知道契丹進攻地方,只怕極不容易。他們既是打定了快進快出的主意,哪裡那麼容易就被人查探出來?”

杜中宵道:“按說自然是如此。不過,以前刺探軍情,只是派幾個探子,不成體系。如果有帥司組織,建立成體系的消息來源,未必做不到。”

成體系,這個詞最近已經聽杜中宵講了許多次,也見識到了樞密院和三衙的改革。幾個月時間,體系開始慢慢形成,很多事情跟以前不一樣了。

有組織對無組織,有分工明確的體系,做事的方法跟沒有組織完全不同。禁軍的整訓,說到底就是建立完整的軍事體系。說到士兵,跟以前有什麼不同?軍中增加了那麼多的官員將領,還是打仗。只靠嘴巴說,反對的人有一千條一萬條理由。可事實擺在那裡,整訓完的軍隊,戰鬥力就是比以前的禁軍強得太多。滅党項一戰,最爲明顯,讓人無話可說。

從隨州練兵,杜中宵對軍隊中的各個機構,最注重的就是建立體系。在河曲路爲帥,治下的各個機構,運轉都非常正常。只要後來的帥臣不傻傻地自毀長城,河曲路的軍政就非常穩定。

文彥博道:“現在河北路帥臣,是知大名府樑適。樑適文臣,不知武事,只怕做不來此事。雄州所屬的高陽關路,都部署是王贄,也是文臣。如果依太尉所說,這兩人只怕都做不來。”

這是宋朝以前的組織結構,舊的禁軍也正是在他們的管下。新調去的竇舜卿、劉幾所部,名義是也隸河北路樑適管下。不過,現在的指揮體系,更多是樞密院在指揮他們。

杜中宵道:“以前的都部署,只是五司之一,算不得帥司。到了現在,依靠都部署,只怕無法指揮戰事了。整訓完畢的禁軍,不比從前,只是駐守地方,他們基本不管地方事務。”

趙禎點了點頭,明白杜中宵的意思。以前杜中宵在河曲路,身兼經略使、安撫使、都部署,同時兼知勝州,一手掌握軍政大權。滅党項和時候,也是以狄青和韓琦分別爲帥,他們纔算是帥司。

韓琦道:“禁軍整訓過了,與以前作戰不同,確實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了。以前的帥司只是節制轄下禁軍,現在不同,是要指揮禁軍作戰。”

趙禎想了想,道:“新調到河北路的竇舜卿和劉幾,不必像從前量樣,隸都部署之下。經略使和都部署只能管轄治下以前的禁軍,整訓後的不可。衆位受卿,河北路到底應該如何?”

田況捧笏:“臣以爲,劉幾多經大戰,在軍中甚有聲望。可命其爲河北路之帥,轄制河北路整訓完後的禁軍,建立帥司。樞密院有令,直接命帥司即可。”

文彥博想了想道:“此事要改,涉及到的事情極多,不可倉促而行。河北路除經略安撫使,尚有四路都部署兼安撫使,還有轉運使,牽扯極多。不如就以新調到河北路的整訓完的三軍,竇舜卿、劉幾和張岊所部,隸劉幾之下。由劉幾統一指揮對契丹戰事,建立帥司,不管地方事務。”

杜中宵道:“文相公說的是,如此最爲穩妥,對朝政影響也小。”

路不是宋朝的一級行政區,只是依照功能而分。有轉運使路,提刑司路,還有軍事路,轄區各有不同,事務也不同。一般來說,轉運使路的提刑司路大致相同,不過總有一些州縣有區別,兩者的職能各自獨立,互不相屬。軍事路還分鈐轄路、部署路,一般鈐轄路在內地,部署路在邊疆。

一百多年的統治,宋朝的路變得非常複雜,牽連極多,不是那麼好動的。而現在的局勢,帥司遠超出了以前的部署路,不能再靠老辦法。杜中宵的意思,帥司本是爲了戰爭而設的,戰事結束,帥司便就應該取消。所以不依託以前跟行政分不清的路,而重新設立的好。

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56章 兩說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81章 新知州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26章 突發大案第32章 世交第29章 過界第53章 推而廣之第54章 相持第77章 小社會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95章 特區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78章 期貨第52章 建節第240章 錢與物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136章 納稅人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6章 偶遇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37章 錢的問題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55章 玩具第89章 內亂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5章 生意人家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29章 再次自薦第72章 數字嚇人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全部押中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2章 打就大打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71章 韓琦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93章 工農並舉第222章 觀軍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79章 由遠及近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32章 不許看第148章 人選第90章 十三郎第82章 日暮途窮第11章 墾田第39章 壟斷漲價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50章 好酒第9章 初戰第44章 閒情第96章 出陣第73章 各想出路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38章 進山第23章 可曾讀書?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227章 利器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25章 此何人哉第97章 大刀闊斧第40章 派兵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8章 賈逵出兵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96章 出陣第22章 實驗第227章 利器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80章 新婚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91章 沒有出路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81章 焉耆第89章 同去第120章 遠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