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張岊東來

張岊下了火車,使勁伸了個懶腰。一路從伊州坐火車過來,幾乎沒有下車休息,實在累得不行。

賈逵早已等在火車站,與知火山軍王存一起上前,與賈逵相見。

行禮畢,賈逵道:“太尉遠不辛苦,且在火山軍歇息一日,明日再行。過了火山軍,到中原已經不遠,不必那麼急行。大軍萬里調動,豈是等閒!”

張岊回禮:“多謝太尉與知軍官人。這一種,行了數千里路,着實惱人,歇一天也好。我部兵馬還有六七日,才能全部到達,也不差這一天兩天。”

幾個一邊說着,一邊離了車站,到了附近的驛館。現在的火山與以前不同,因爲正處在中原出關的要道上,比從前繁華了許多。特意新設了驛館,讓經過的官員休息。

張岊到了驛館,脫了衣服倒頭就睡。直到傍晚,睡了幾個時辰,才覺得緩了過來。晚上賈逵與王存給張岊接風洗塵,因爲過路禁軍不得進入城池,酒筵就設在驛館裡。

分賓主落座,王存道:“太尉可歇過來了?今夜地方備些薄酒,爲太尉接風洗塵。”

張岊謝過,對王存拱手道:“火山軍正處要路,知軍辛苦。我在這裡待一日,明日便行。現在已入九月,朝廷催得緊,不可誤了行期。”

一邊賈逵聽了,道:“這些日子,樞密院緊張得很,不住地調兵遣將,集中兵力到契丹前線。我所部兵馬,本來有一部分在麟府路,這些日子全部調到了朔州附近。”

張岊搖頭苦笑:“我所部遠在西域,還不是一紙調令,萬里之遙去河北路。”

說起此事,兩位統兵大將就有了共同語言。自接納了契丹百姓,宋朝和契丹雙方都不讓步,前線的局勢越來越緊張。北邊王凱接的楊文廣所部,駐德州、白水濼和九十九泉,阻斷大同府北路。南邊賈逵的兵馬,則全部集中到朔州周圍,對準了大同府南路。河東路的禁軍正在整訓,估計會組成兩軍,一路對付大同府,另一路可能會加入河北路戰場。

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讓地方也感到緊張,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酒菜上來,幾人飲了幾杯酒,話語集中到與契丹的戰事上。

張岊道:“樞密院初命我部東來時,還不堅決,沒有給定日期。直到上月,突然開始嚴厲,命我軍九月底,一定要到河北路。如果逾期,軍法從事。可憐我軍駐於天山南北,集中軍隊,着實是要人命!”

賈逵道:“你帶軍隊離開,那西域由何人駐守?”

張岊搖了搖頭:“還能交給誰?只能是陝西路原有的禁軍了。許多人本在河曲路軍校學習,突然就得調令,帶着軍隊西去。現在自河曲路以西,萬里疆域,只有陝西路原來的不足十萬禁軍了。”

王存聽了,不由憂心忡忡:“萬里疆域,只有那些駐軍,樞密院心大了。”

賈逵道:“知軍,以前唐朝時候,西域和河西也不過幾萬兵馬,還要面對吐蕃。朝廷安排幾萬人在西域,還有鐵路,已經足夠。不過是本來要整訓,現在整訓不完,大家心裡沒底。”

宋軍的整訓,是以軍校爲核心,配合依附於軍校的新兵訓練基地。朝廷的佈置,是以河曲路武都軍校整訓陝西路和河東路禁軍,京城軍校整訓京城和京東、京西路禁軍。後來又新設了河間府軍校,由劉幾主持,開始整訓河北路的禁軍。此時陝西路的禁軍還沒有整訓完成,匆匆給了虎翼和威寧兩個軍號,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分駐到了西域和河西。再從陝西抽調還沒有進行整訓的禁軍,補入兩軍中。

張岊道:“西域現在只有喀喇汗國有些實力,去年一次大敗,沒有幾年時間,沒有能力再與朝廷作戰。其餘都是小勢力,不足爲慮。”

王存道:“西域或者沒有強敵,可還有草原上各部。朝廷一旦與契丹開戰,難保他們不南下。如果兵力不足,被人所乘,不是小事。”

張岊道:“草原大軍,必然被契丹徵調,哪裡有餘力南來?再者說了,河曲路有王凱,西域有數萬大軍,他們又能怎的?沒有整訓完的禁軍,在西域也是強軍。”

其實滅了党項之後,換裝了一部分槍炮的禁軍,戰力不是周邊勢力可比。只要不是大戰,還真奈何不了他們。如果數十萬大軍來襲,契丹不出手,再沒有這樣的勢力。

飲了幾杯酒,王存道:“這些日子看樞密院安排,難免有些擔心。現在朝廷定的,都是與契丹爭奪西京道和南京道,對其餘地方,能抽兵就抽兵。契丹人能如此聽安排?如果他們集中部下兵馬,從陰山以北攻來,未必不能成事。”

賈逵道:“樞府如此安排,必然是摸準了契丹的脈,怎麼會犯這種錯誤?陰山一帶,有王凱五萬兵馬,韃靼人南來,又怎麼能得到好處?再者說,還有依附朝廷的部族,也能抵擋一陣。”

此時原來莊浪部和其他幾個依附了宋朝的部族,這幾年向北大拓展,形成了一個保護區。契丹人要想從陰山以北南下,可不容易。

契丹在草原多年經營,大的部族除了一部分韃靼人,其餘全在契丹人的控制之下。而且契丹相當得草原部族人心,聲望極高。只不過爲了壓制各部,他們也沒有組織大軍隊的能力。

樞密院的判斷,不對契丹進行比較大的打擊,其在草原的勢力很難消弱。一時之間,除非契丹大軍進攻,草原部族形不成大的勢力。此時戰爭重心,還是幽州,以及幽州以北的地區。

飲了一酒,張岊道:“現在我們不必擔心這些,樞密院安排,我們照做就是了。只要幾年時間,河曲路的軍校就可以把陝西路和河東路的禁軍整訓完成。那個時候,還怕什麼草原部族南來。這幾年,朝廷有了養馬地,不再缺騎兵,不怕他們。”

賈逵點了點頭:“樞府說是你們東調河北路,馬匹調動不易,命我部和王凱所部,多編騎兵。兩軍俱以一萬五千人爲額,約佔三分之一,比以前多了不少。”

張岊道:“北方地域遼闊,沒有騎兵,如何與契丹作戰。如若不是萬里調來,我還想着多帶騎兵同行呢。以前杜太尉在時,都是儘量讓屬下各軍,有三分之一的騎兵。”

若是向北,越是地廣人稀,騎兵越是佔地重要地位。杜中宵在河曲路時,編練各軍,編制內一直保持三分之一的騎兵,是重要的力量。現在雖然有馬,運到京城也不容易,重新整訓的新軍騎兵少了不少。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總要有取捨。騎兵的訓練時間,可比步兵多得多了,短時間內,實在無法擴大編制。新整訓的軍隊,騎兵和炮兵都縮減不少,大大增加了步兵數量。

這些舊的軍隊也看得出來,與自己當年相比,新的禁軍技術兵種減少,步兵數量增多,頗有些急就章的味道。沒有辦法,兩三年的時間,也只有步兵是可以快速成形的了。對契丹的戰事,必然是以步兵爲主的戰爭,與以前還是不一樣。

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64章 聖心難測第40章 派兵第183章 收網第53章 重新編組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211章 分岐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14章 富弼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74章 打探第23章 多調人來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87章 末路第88章 左右爲難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25章 規劃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74章 壓力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30章 換酒而已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73章 各想出路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62章 心累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35章 事發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76章 錢荒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51章 大敗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24章 密商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64章 自投羅網第59章 巧遇第54章 相持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73章 內部牽制第33章 舊人重逢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149章 伊州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91章 菜地第3章 首告有賞第79章 破靜州第88章 談判第95章 賭東道第19章 應募者第48章 雙刃劍第40章 兩軍對峙第65章 生事第8章 約期舉事第69章 格外可惡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13章 迎接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17章 自尋出路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93章 我想謙虛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265章 使節第53章 無主之地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69章 打出去第39章 前線第62章 心累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0章 不賣給你第74章 兩個拳頭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6章 用刑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75章 自尋退路第63章 文臣論兵第74章 鍊鋼第38章 試槍第118章 新政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