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如離去

雄州官衙,知州馬懷德坐在案几後面,手捧書卷,正在看書。通判王公儀快步走了進來,上前拱手道:“知州,最近契丹修涿州,大興差役。許多百姓從北地逃過拒馬河,到了州城附近。”

馬懷德姿態不變,只是道:“契丹有沒有派人來問?”

王公儀道:“還沒有。不過,依下官估計,逃的人不少,應該很快行牒過來。”

馬懷德微微點頭:“不必理會契丹人。命人仔細安排逃來的百姓,讓他們不致飢餓。”

王公儀拱手稱是。欲要離去,想了想又回來,道:“知州,我們若收留這些人,契丹一旦派人前來追討,如何是好?本是契丹百姓,不好不還回去。”

馬懷德道:“拒馬河以北的地方,住的多是歸信軍人戶,本是朝廷治下。契丹人來問,不理會他們就是。若是契丹興兵,本朝難道沒有兵馬嗎?”

見馬懷德坐在那裡,神色不變,就連姿勢也沒動,王公儀心中有數,告辭出了官廳。

雄州是宋朝與契丹的邊界,也是關係最複雜的地方。這裡正處南北驛路,治下又多兩輸戶,主政者若不小心翼翼,很容易發生邊界糾紛。馬懷德是在陝西路時,與黨項交戰立功的武將,主政雄州已經有兩三年,對此心知肚明。若是以前,北地百姓逃過來,宋朝大多會送回去,免得兩國發生糾紛。這次馬懷德的態度明顯不一樣,王公儀便就知道,以後對契丹是什麼態度了。

年初契丹奪朔州失敗,雖然沒有大的損失,卻影響到了整個邊境。以前是契丹人處於上風,發生糾紛,宋朝大多忍讓。現在可不同了,既然在河東路打敗了契丹,河北路的宋朝官員,也就改變了對契丹的態度。雄州周圍的兩輸戶,本就是宋朝忍讓的結果,現在的態度要變了。

拒馬河以北,離着不遠的大柳村,秦小娘子告別了朱二郎,開開心心地回到家裡。弟弟虎子見到姐姐回來,快步迎上來,拉着衣角,問東問西。

進了院子,秦小娘子把買的貨物放下,高聲道:“娘,我回來了!”

裡面傳出答應聲,只是聽起來,有些嘶啞。

秦小娘子進了房裡,見母親正靠着牆在哭泣。父親蹲在一邊,面色陰沉。

上前扶住母親,秦小娘子道:“娘,爲什麼哭?今年田裡的粟長得好,定然能多收些糧食。如果能多賣些錢,就可以買頭小牛了。”

母親搖了搖頭,只是抹眼淚。一邊的父親道:“剛纔里正來說,涿州正在修城。讓我三天內必須要趕去,自帶糧食,做三十天工。這樣的天氣,去修城池,如何能夠熬得住?我聽到人說,這些日子涿州城下已經死了不少人,只怕此次凶多吉少。”

聽了這話,秦小娘子不由怔住。他們家裡也算兩輸戶,不過在拒馬河北,契丹管下,差役又分在契丹這邊,實際跟宋朝沒有關係。契丹的差役比宋朝重,但現在這種天氣,差人修城,卻太過分了。

在一邊坐下,秦小娘子想了想道:“阿爹,家裡只有你一個男丁,能不能跟里正說一說,換個人差不好嗎?我們單丁戶,哪裡能服那麼役?”

父親嘆了口氣道:“以爲我沒有說過嗎?里正說了,此次不比尋常,凡是男丁,必須服役,怎麼說都不行。若是不去,官府裡就來抓人。唉,這一關只怕逃不過了。”

秦小娘子道:“我們村裡十幾戶人家,都要去嗎?”

聽了這話,父親看了看四周,小聲道:“若是按官府安排,自然是都要去的。不過,昨天晚上莫老四一家,突然今天就不見了蹤影。聽人說,他家裡值錢的東西都搬得一空,人卻不見了。”

秦小娘子一愣:“一晚上時間,如何搬得走?”

父親道:“這種事情,必然是早做準備,都收拾好了。半夜全家出行,哪個知道?”

秦小娘子聽得不明就裡:“爲什麼半夜出行?他們能去哪裡?”

“癡啊!”父親一拍大腿。“今年這麼重的役,許多人都死在涿州,哪個肯去服?莫老四家在河南岸有親戚,我聽人說,是逃到河對岸去了!”

秦小娘子點了點頭,這才恍然大悟。涿州這裡,離着拒馬河近的,契丹叫歸義縣,實際上就是宋朝雄州的歸信縣。拒馬河南有向契丹交租的兩輸戶,河的北岸,自然也有歸宋朝管的兩輸戶。只是太宗時候免了雄州百姓的稅賦,差役又歸契丹,時間長了慢慢跟宋朝沒有關係了。

以前契丹役重的時候,就有北地百姓逃到河南去,宋朝大多都會庇護。不過最近十幾年,契丹也有意減輕了治下民戶負擔,已經很多年沒有人逃到宋朝那邊去了。今年初在河東路戰敗,契丹開始大規模整修邊境城池,突然加重了治下民戶的差役,便又出現了民戶逃移。

看着父親的樣子,既滿面愁苦,又有些嚮往,秦小娘子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說什麼。過了好一會才試着問道:“阿爹,我們家裡只有你一個男丁,若是此次到涿州有個不測,一家可就沒法活了。”

父親點了點頭:“是啊,正是如此才讓人發愁。若是再有個男人,總能撐下去。”

秦小娘子道:“阿爹,要不,我們也逃到河的對岸去?”

一邊還在抹眼淚的母親嚇了一跳:“你說什麼!若是被抓住,可是殺頭的罪過!”

父親道:“你叫什麼!家裡自己人,隨便說一說怎麼了?此次徵役,聽說涿州那裡,是把人向死裡用。一天活做下來,每日裡不知道死多少人!”

聽了這話,母親又哭起來:“你若是到了涿州,有個不測,我們一家人還怎麼活——”

秦小娘子看了看外面正在玩的弟弟,道:“阿爹,若是此次涿州之役如此兇險,我們委實要想個辦法纔好。弟弟只有十一歲,還做不了活計,家裡沒有個男丁怎麼能行?”

父親點了點頭,只是不說話。

秦小娘子道:“要不,我們再問一問。若是逃到河對岸的人,能得宋朝收留,我們——”

父樣點了點頭:“若真是到涿州是九死一生,逃到河對岸也是個辦法。只是我們附近,最近兩三天才開始興役,像莫老四那般果決的,實在沒有多少人家。還是等一等,聽聽消息。再者說,我們逃到河對岸,也沒有親戚故舊,如何能過日子?”

秦小娘子想了想,斷然道:“阿爹不必擔心。最近兩年,常是我到草市去買貨,實不相瞞,也認得幾個南岸的人。若是逃過河去,想來總是有辦法生活的。”

第3章 比不得第89章 知州門客第9章 培根固本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18章 投降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1章 攤派差役第42章 聚飲第156章 審問第43章 示之以恩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81章 出鐵第113章 虧了第114章 獻城第73章 出門難第66章 三州賣酒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9章 走訪民間第42章 債券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0章 愛信不信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9章 牙人爲主第4章 仗勢欺人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63章 葉縣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67章 無法可想第39章 前線第94章 樞密副使第53章 技術狂人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56章 審問第112章 大生意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10章 俗文化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71章 試槍第91章 爭鬥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93章 分岐第122章 倒黴鬼第36章 獻城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17章 牢城營第55章 傳頌天下第67章 數路齊出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44章 背後勢力第75章 進擊第23章 意興闌珊第49章 圍殲第118章 賽馬第142章 旅遊團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36章 納稅人第185章 張網第31章 競爭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88章 入幽州第73章 在商言商第127章 南下第13章 抓人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6章 糟民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102章 坐車第75章 小人書第41章 爲考而學第42章 債券第44章 閒情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31章 兩手準備第32章 官、吏、差第102章 投降第199章 打虎隊第23章 意興闌珊第70章 喜憂參半第96章 免稅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