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兩輸戶

朱幽提着一塊肉,拽開大步,向南走去。現在已經太陽高升,附近的草市要散了,趁着不太熱,早早趕回家去,還能做些農活。走了百餘步,一扭頭,突然發現路邊的一棵柳樹下,站着一男一女。兩個少年人手拉着手,四目對視,如膠似漆。

朱幽看了,心中暗笑。誰沒有少年時候,少女會情郎,便就是這般。正要向前去,突然覺得那男的側臉有些面熟。仔細看,原來此人認得,不是大哥家的二郎嗎?

想了一會,朱幽挪步到了路邊,尋棵大樹躲起來。二郎已經十八歲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有個心上人是好事。兩人互相喜歡,後面省了許多事,不能打擾他們。

靠在樹幹上,朱幽不時探頭看看二人。見二人一直站在那裡,好像粘住了一般,就是分不開,只好無奈地看着天空。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又沒有幾句話說,一見了面就捨不得分開。

此時六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多時太陽升起來,火辣辣的,着實有些不好受。朱幽正要尋處陰涼地方,躲一躲暑氣,卻看見那邊兩人分開了。

那少女一步三回頭,向北去了。直到看不見影子了,二郎還站在樹下,癡癡望着。

朱幽回到路上,悄悄到了二郎跟前,突然道:“二郎,你在這裡看什麼呢?”

二郎被嚇了一跳,扭頭看是三叔,忙道:“沒有什麼。今日這裡草市,我來玩耍。走得累了,在這裡歇一歇,並不等人。”

朱幽心裡暗笑,也不說破,道:“太陽升起來,天氣熱了,我們快回家去。”

這裡是雄州,水澤衆多,地廣人稀,一路上沒有人戶。走了五六里路,前邊出現一個村落,有七八戶人家,周邊大樹環繞。兩隻土狗站在村口,看着兩人,氣勢十足。

朱幽道:“天氣熱了,你到我家裡歇一歇,等千後涼快了再走。我今天買了肉,陪我飲兩杯酒。”

二郎自然答應,隨着朱幽進了村子。走過幾戶人家,到了村南一個處院落。三間草屋正房,前面院子圍着籬笆,籬笆外面有一個菜園,還有一座小池塘。

朱幽自己住在這村裡,與大哥家的村子相隔三里路。他爲人豪爽,好交遊各路朋友,到現在三十歲了還沒有娶妻。不與大哥家住在一起,也沒有管束。

進了院子,就在門旁邊的一棵梧桐樹下坐了下來。朱幽備了茶水,讓二郎飲茶。

喝了幾杯茶,暑氣退了,朱幽道:“剛纔回來的時候,我見你與個小娘子在那裡你儂我儂。那小娘子是什麼人家?看起來模樣甚是周正。”

聽了這話,二郎一口茶水差點吐出來,一下子紅了臉。囁嚅一會,不肯承認。

朱幽笑道:“我都看在眼裡,如何抵賴得了?那不娘子走了,你還站在那裡望了好一會呢。只管告訴我,我去大哥講一聲,便替你定下親事。”

二郎嘆了口氣:“不瞞二叔,那小娘子姓秦,是河北一戶人家的女兒。他家裡也是尋常農戶,一次草市,與我相遇。因爲心中歡喜,時常在草市的時候來這裡會面。” www ⊕ttKan ⊕c○

朱幽聽了不由皺起眉頭:“這可如何是好?朝廷不許我們與北地人通婚。你找這樣的人家,以後可以難辦。縱然你父母同意,朝廷也必然不依。”

二郎聽了,不由皺起眉頭:“二叔說的是,我也正爲此事發愁。最近想着,若是沒有辦法,不如讓他們一家搬到河南來。這些日子,契丹正在抓人興役,聽說要修涿州城呢。”

朱幽點了點頭:“我聽人說了,年初契丹在河東路吃了苦頭,丟了朔州。爲防朝廷,邊境最近一直在修城。涿州正在北去大道上,契丹人自然要修。”

二郎道:“是啊,她家裡弟弟只有十一歲,若是興役,阿爹必然被抓去,家裡正爲此愁苦。若是搬到河南來,我們不說,哪個知曉!”

朱幽聽了不由苦笑道:“傻孩子,這裡是雄州,我們是兩屬戶,有多少人家,衙門裡清清楚楚,怎麼會錯漏?一時之間,此事辦不得。”

二郎聽了不由苦着臉,端起杯喝茶。

想了一會,朱幽道:“不過,你也不必爲此傷心。我聽人說,去年朝廷滅了党項,今年在河東路又敗了契丹,朝廷的心氣起來,又與契丹作戰呢。到時佔端一開,哪個還管這些事情!”

二郎聽了不由搖頭:“二叔,我們這裡幾十年了,都是契丹人佔上風,怎麼會開戰?便似我們這些兩輸戶,太宗皇帝的時候免了稅賦,契丹人立即徵了,哪個說什麼?”

“你不懂的,現在不比以前了。朝廷的杜太尉,在隨州練了幾萬人馬,接連敗了契丹幾次,擊斃了契丹國主,開拓了萬里之遙的河曲路。杜太尉用兵如神,從無敗績,去年還滅了党項。現在杜太尉在朝廷做着樞密使,練了兵,豈能不來收復燕雲?”

朱幽說得興起,舉起茶杯,把杯裡的茶一飲而盡。

二郎是個普普通通的鄉村少年,哪裡聽說過這些事情?聽二叔說得熱鬧,便央他說給自己聽。

朱幽道:“你且等一等,我把買的肉煮了,再給你聽。要不是我們這些兩屬戶,朝廷例不許參軍爲衙役,我都想去參軍,戰陣上搏個一官半職。”

說着,站起身來,到外面的菜園裡拔了兩根蘿蔔,與肉一起煮了。朱幽一個人生活,也不會做飯做菜,只是切了大塊,放到了鍋裡。

二郎飲着茶水,看着二叔在那裡忙碌,心裡想着剛纔說的事情。若是朝廷真能北復燕雲,自己的這件事情還真就此解決了。那時同屬一國,哪裡還有這些規矩。

雄州原本是涿州的瓦橋關,周世祖柴榮北征了,取了這裡,新設雄州。下轄歸信、容城二縣,俱都治雄州城裡。這二縣只有縣名,其實是一個知縣,都算是雄州的附郭縣。

宋與契丹以拒馬河爲邊界,容城和歸信縣都跨拒馬河,實際爲契丹和北宋共有。易水河以北,拒馬河以南的土地,大量住戶都歸兩國共管。宋朝負責行政事務和差役,契丹則收稅,也徵差役。這些百姓便就被稱爲兩輸戶,既被兩國籠絡,又受到諸多限制。

朱幽兄弟便就屬於兩輸戶,不過差役歸宋,只向契丹輸租。爲防這些人做契丹細作,宋朝不許他們隨便遷徙,也不許他們娶契丹的女人爲妻。

兩輸戶比較特殊,拒馬河兩岸的民戶常有往來。也正是因爲如此,機緣巧合之下,朱二郎結識了北地的秦小娘子。只是兩人要成親,沒那麼容易。

第9章 酒糟蒸酒第85章 內亂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13章 迎接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49章 草棉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57章 避嫌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91章 菜地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91章 集議第226章 霹靂車第40章 壟斷經營第23章 割韭菜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29章 慢用第149章 不經打第11章 心煩氣躁第7章 御史臺案第21章 逃出生天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72章 擔憂第155章 機宜司第45章 定計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27章 知己知彼第57章 靜候時機第85章 大比武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75章 逃跑第69章 打出去第218章 開花彈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213章 新與舊第12章 打就大打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10章 俗文化第88章 和爲貴第54章 爭端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91章 爭鬥第157章 避嫌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27章 南下第24章 追與逃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7章 出戰第174章 打探第76章 偏頭寨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79章 剪羊毛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78章 党項來人第215章 軍校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204章 走私第263章 初勝第53章 分兵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91章 集議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31章 党項戰略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73章 在商言商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21章 一起抓走第25章 窮治地方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68章 審明紀律第266章 清洗第96章 新米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70章 商場開業第38章 進山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3章 破城第18章 威力驚人第78章 党項來人第93章 三碗不倒第88章 和爲貴第209章 難題第89章 內亂第81章 出鐵第142章 旅遊團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71章 壓路機第234章 泄密第157章 拿人第16章 複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