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夜議

到了晚上,吃過晚飯,秦法明蹲在院子裡,看着天邊的斜陽出神。自家在這裡已經數代,好不容易有了今日,要離開,談何容易?可不走又怎麼辦呢?聽數人的說法,此次契丹修涿州,對徵調的民夫用得極狠。現在又是最熱的時候,一天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自己這個家,一家四口人,只有自己一個男丁。不是怕死,而是自己死了,這家也就散了。窮苦人家成家立業何其艱難,這樣散瞭如何心甘。

看着太陽落下山下,秦法明嘆了口氣。回到屋子裡,對妻女道:“我去孟學究家裡,看看他那裡有什麼說法。這個時候,不只是我們一家日子難過。”

說完,出了房門,向旁邊的劉李河而去。孟學究傍水而居,教着村裡幾個頑童,混口飯吃。他是附近難得的讀書人,在百姓中甚有聲望,每有大事,都到他家裡去商量。

到了孟學究的家門口,天色還沒黑下來,孟學究的妻子提了一隻鵝,正在那裡宰殺。見到秦法明過來,急忙起身問候。

秦法明回個禮,問道:“敢問嫂嫂,學究在家嗎?”

那婦人道:“今日家裡來了幾個客人,家主讓我把這鵝宰了,幾個人飲酒。大哥且請屋裡去。”

秦法明謝了,徑直進了孟學究家裡。見幾個人與孟學究坐在一起飲茶,急忙行禮。

孟學究道:“秦大哥來得好,正好我們晚上飲酒。”

秦法明在一邊的地上蹲了,道:“我剛纔用過晚飯了,來學究家裡說些閒話。你們只管用酒,我在這裡就好。現在天氣炎熱,正好借晚上的風,涼快一下。”

孟學究如何肯依?命在一邊的兒子搬了一個破木凳子來,讓秦法明坐了。

飲了杯茶,一邊的鄧照仁道:“此次徵役,聽到過涿州的人說,用人狠得不得了。天未亮就起,有兵士在後邊拿着鞭子,趕役夫挑土築牆。一個不小心,就被鞭子打得死去活來。契丹人又不醫治,如果熬不過去,丟了性命的大有人在。煞是嚇人!”

孟學究道:“契丹人如此做,可是以前從未見過。以前縱然偶有刺字徵軍,很快就停了,也沒聽說把人向死裡用。今年初,平定了重元之亂,聽說宋人乘機奪了朔州。聖上親自帶兵去攻,最後還是無功而返。想來是這一場敗仗嚇到了契丹人,一到農閒,立即整修城池,就怕宋人打過來。”

喝茶的韋信道:“宋人一向打不過契丹人,怎麼這一次就怕了?”

孟學究道:“以前是打不過,現在可不一樣了。你們沒有說過河曲路的杜太尉?幾年時間,奪了契丹和党項的數千裡土地,向西一直打到西域。去年宋朝滅了党項,數十萬大軍都抽出手來,再沒有了後顧之憂,契丹人如何擋得住?若不是如此,契丹人怎麼搶着修城!”

秦法明道:“學究說的是。我也聽人說過杜太尉,是南朝進士,又天生猛力,天下無敵。其手下十萬大軍,都是難得的猛漢。戰陣上身着鐵甲,端的是刀槍不入,所向披靡。碰到這種文能定國,武能安邦的罕見人物,契丹人怎能不心驚!”

孟學究道:“杜太尉確實是天生神將,可惜沒有見過。契丹和宋南北對立,如我們這些人,就是活在他們對立的夾縫裡。現在宋人兵強了,對立如何能持久?契丹人想必也是這樣認爲,才把我們這些人全部徵役,不顧死活。宋人北來,必然要走涿州,我看契丹人未必能守得住。”

幾個人一起稱是。涿州是宋朝和契丹的驛路所在,過了拒馬河,便一路平坦。而且周圍有河水可以運糧,正是用兵之地。

杜中宵在河曲路數年,連敗契丹、党項,又向西恢復西域,在民間聲勢日隆。當然,他們聽到的故事多是傳說,又有很多經過了瓦子裡說書人的口,與事實已經相差甚遠。他們不需要知道真實情況,只要知道,現在宋朝兵力佔了上風,即將來伐契丹就好了。

韋信嘆了口氣:“煞是苦也。我們才過了幾年好日子,又遇到雙方戰事!”

孟學究道:“如何這樣說?我們雖然在契丹治下,終是漢人。爲了活命那是沒有辦法,若是認賊作父,豈不是禽獸不如?宋朝兵力強了是好事,若能夠收復燕雲,我們重回中原治下,死了也是幹願!”

鄧照仁道:“話是這樣說。可兵事一起,亂軍之中難以存活,終究是小民命苦。”

聽了這話,幾個人都露出愁容。以前宋和契丹對峙,這些活在夾縫中的兩輸民戶被雙方籠絡,日子過得還好。特別是澶州之盟後,確實過了幾十年好日子。宋朝和契丹的關係一緊張,這種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帶將來必然是雙方爭奪的地區,兵連禍結,哪裡還有好日子過。

秦法明道:“不說這些,就說最近朝廷徵役修涿州。我家裡兒子十一歲,算是單丁戶,里正昨天說了,也要去服役。聽你們說的修涿州如此嚇人,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家裡可怎麼辦?”

孟學究聽了擺手:“不要說你,我家裡也是單丁戶,一樣被徵了。”

秦法明吃了一驚:“就連學究也被徵了?那豈不是我們這裡所有男丁,皆被徵調?哎呀,我活了幾十歲,第一次碰到這種事情!以往徵民夫,我們這裡單丁戶,最多出些錢糧,何曾被徵過!”

孟學究道:“這次就是如此。聽說是兩丁徵一,三丁徵二,單丁的也徵。說起來,只有兩丁戶日子還好過一點,其他人家,男丁幾乎徵光。”

秦法明還不知道此事,聽了不由吃驚。這個徵法,真是把民間的男丁一網打盡。再加上涿州築城死亡率高,整個治下不是跟遭了災一樣。

一邊孟學究的妻子把鵝煮了,端了上來。又打了一壺村釀,讓大家飲酒。

一邊喝着,一邊說着最近的勞役,衆人都覺得不尋常。這些人多是家裡男丁不多,覺得此次徵役影響過大,到孟學究家裡打聽消息的。不想越聽越是心驚,覺得形勢危急。

飲了幾杯酒,秦法明道:“我聽說,昨天莫老四一家,在聽說要到涿州修城後,一夜之間全家搬得一空。鄉人議論,都說是逃到河的對岸去了。”

孟學究點頭:“我也聽人說了。莫老四在南岸有親戚,到了那裡有人投靠。宋人免了雄州賦稅,兩輸戶又不徵作衙前諸役,日子比我們過得好多了。”

鄧照仁飲了一杯酒,想了一會,小聲道:“你們覺得,我們這些河北岸的人,逃到南岸,宋人會如何對我們?若是契丹前去追討,他們會不會把人送回來?”

孟學究冷笑:“若是以前,契丹兵強,宋人多半會送回來。今時不同往日,宋人正要尋契丹人的晦氣呢,怎麼會再送人回來?若是好時,出錢安頓也的可能。”

鄧照仁看看韋信,向前伸出脖子,小聲道:“若是如此,我們一路,拼着一條命,也逃到南岸去如何?此次修涿州,死的人多。我們逃到南岸去,再是辛苦,總還是有一條命在!”

孟學究看着幾個人,一邊喝酒,一邊冷眼旁觀。

秦法明道:“就是不知逃到南岸去是個什麼樣子,心中猶豫。若是到涿州修城,九死一生,不如逃到南岸去搏一條生路。便如我家裡,我一有不測,日子還怎麼過得下去?”

韋信嘆口氣:“哪家不是一樣?我渾家生病數月,若是家裡沒有了我,可就什麼都完了。”

朱照仁看着兩人,小聲道:“要不,我們打探一下,找個機會逃到河對岸去?”

說完,對孟學究道:“學究,你家裡也是單丁,出個意外,嫂嫂和孩子就失了靠山。”

孟學究道:“逃到南岸,若是被官府抓住,可是掉腦袋的事情!”

朱照仁聽了,不由笑道:“學究這是說的什麼話?若是不逃,我們纔是真要掉腦袋了呢!”

韋信也道:“聽好多人說了,到涿州修城是九死一生!那明明是死路,我們不逃,可就不單是搭上自己性命,還把家裡人也害了。”

“飲酒,飲酒!”孟學究不答話,只是舉杯。

飲過幾杯酒,韋信道:“學究,你一向都是個痛快人,今天怎麼吞吞吐吐?三天之後,我們便就要被徵到涿州去了,時間可不是等人!”

朱照仁道:“說的是。我們這些鄉下人,沒有見識,比不得學究。現在危急時刻,學究幫着我們拿個主意,好壞留一條殘命。現在夏天,一條渡船就能過河而去,只看宋人如何看待。”

孟學究撫着酒碗,沉默了一會,道:“你們真有這個心思?”

朱照仁道:“身家性命,豈能開玩笑!學究有辦法,儘管講就是。”

孟學究看看幾個人,點頭道:“我有個熟人,在雄州的官衙裡做事。你們若是信得過,我便託他打探一番消息,如何?”

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43章 亂起第3章 首告有賞第56章 買書第129章 取朔州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58章 請求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07章 大同府第19章 牙人爲主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6章 偶遇第23章 會師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54章 避風驛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70章 圍城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1章 大雪第206章 不自知第141章 北進第142章 巧遇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9章 順手牽羊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111章 石州第70章 喜憂參半第91章 沒有出路第93章 恩威並施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40章 反常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59章 重騎立功第99章 鐵路留念第8章 派人第58章 百年計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71章 花超了第9章 葉縣第46章 遊學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62章 分兵而進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01章 要熱鬧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37章 僵局第216章 三策第49章 圍殲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40章 派兵第79章 得償所願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5章 舊人第96章 新米第11章 墾田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31章 放手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63章 夜議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20章 結冰了第218章 用盡全力第64章 曲線前進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85章 內亂第68章 別出心裁第36章 獻城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2章 城狐社鼠第268章 備戰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61章 于闐商人第81章 靈州城下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57章 掛麪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218章 開花彈第77章 先關起來第79章 剪羊毛第13章 關鍵證人第204章 走私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88章 風雲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