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壓迫感

恩斯特不是吹捧,這話是事實,就像宋朝給契丹的歲幣一樣,如果是給朝鮮這種體量的國家,那就是一大筆收入。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和蘇聯的華約都是這種作用,只不過當時兩個國家實力太強,所以能帶一堆國家發家致富。

21世紀的遠東帝國也有這招,用來拉攏其他國家,尤其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從這一點看如今東非的行爲只不過是遠東帝國的逆向版本,但是都錨定了南洋作爲跳板。

只不過現在東非實力有限,真正靠着東非施捨發家致富的只有桑給巴爾商人,但是桑給巴爾又被東非本土化了,所以表現不明顯,如果桑給巴爾還是獨立國家,那和日韓之流沒有區別。

這就關係到貿易的問題,如果美國不開放全球市場渠道給日本,日本引以爲傲的汽車產業別說出口到歐美,就是加工零件都湊不齊,畢竟日本本土資源匱乏。

所以日本即便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也只能在美國面前卑躬屈膝,桑給巴爾也是同理,失去東非本土的供貨渠道,衰落是頃刻之間的。

如果是1869年之前,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那看着西印度洋貿易,桑給巴爾這個必經之地,還能垂死掙扎,但是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桑給巴爾的地位就直線下降。

當然,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東非沿海的經濟現在反而更加活躍了,這都是東非的功勞。

因爲東非對非洲的開發,使得東非境內成爲了新興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並且參與到世界貿易之中,這就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航運和蘇伊士運河形成了對衝。

而且蘇伊士運河開通,進一步提升了東非和東歐,中歐,南歐地區的經濟往來,算是互相成就。

要是前世的非洲,別說參與世界貿易,就是剩下的泔水都喝不上,頂多舔幾口碗壁。

前世非洲,除了南非和北非,稍微有點工業,中間地帶連農業都沒有發展起來,農業國再辛苦也能攢點錢,而非洲連農業出口都只能靠象牙,皮革或者是一些特產。

這種出口其實就是原始社會的捕獵和採集,產生的副產品用來和世界其他文明換點錢來花。

而東非雖然說算不上發達,但是工農業齊全,體量大,規模大,按照市場需求進行集約化生產,加上軍隊保駕護航,所以能參與世界貿易。

相比較之下,東非就不是奧蘭治自由邦乃至整個開普敦殖民地能比的,開普敦殖民地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只有金剛石,和規模一般的農牧業。

作爲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開普敦殖民地的農牧業沒有什麼值得吹道的地方,因爲英國殖民地太多,如果德蘭士瓦還在,那自然不一樣,光靠黃金就能起飛,但是現在德蘭士瓦是東非領土,而且東非不開發,使得大面積土地荒廢,經濟價值進一步下降。

沒有黃金和礦產資源背書,也就沒有太大利用價值,德蘭士瓦復國組織,就只能靠着反東非的一腔熱血來討好英國人,因爲德蘭士瓦人除了仇恨一無所有。

當然,英國人不這麼看,德蘭士瓦共和國留下最寶貴的是什麼?在不知道黃金存在的前提下,自然是德蘭士瓦的人口,在非洲人口絕對是寶貴資源,就像法國人爲了殖民地開發,經常到內陸抓捕或者和部落購買黑人。

東非是飽漢不知餓漢飢,靠着世界兩大人口外溢區吃的盆滿鉢滿,勉強三分飽,但是對比之下非洲其他殖民地那就是肚子都餓癟了。當然,這和東非移民理念有關,這個時代,除了東非和阿根廷,黑奴絕對是最受歡迎的移民羣體,而世界人口最多的印度和遠東帝國移民數量和黑奴貿易相比,數量就很不夠看。

在英國的殖民地,其實也比較排外,像澳大利亞,加拿大這種稍微控制力度強的區域黑人就很少,當然這也和兩地開發時間晚有關,沒有趕上黑奴貿易興旺的年代,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開發幾乎是和東非同時發力的,而東非成立時,黑奴貿易幾乎停擺了,只不過東非又給黑奴貿易延續了生命。

開普敦殖民地雖然也在非洲,但是黑人卻並不多,要不然也不會形成布爾人和其他白人幾乎百十萬的規模。

英國曆來有收留各國分裂和獨立勢力以及叛黨的傳統,所以作爲東非的敵人,英國自然對德蘭士瓦人比較上心。

德蘭士瓦人雖然在奧蘭治自由邦,有一部分投親奔友,變成了奧蘭治人,但是更多的沒有融入奧蘭治自由邦,這部分人口也有十幾萬之多。

一個十幾萬人口且敵視東非的民族,就是英國用來對付東非最好的武器,雖然莫桑比克人口更多,但是上次東葡戰爭讓英國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黑人僕從軍不堪重用,還是白人更加可靠。

所以駐布隆方丹總督接着忽悠道:“德蘭士瓦共和國收復失地後,自然也應恢復其作爲獨立國家享有的一切權利,並且英國將保證復國後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安全。”

重點在於復國後,算是空頭支票,當然,布隆方丹總督的承諾也很有吸引力,一個是保證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統治階層的利益,一個是保證“復國後”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安全。

那英國肯定不是無償提供安全保障服務,復國後德蘭士瓦共和國肯定要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全面向英國靠攏,這樣新的德蘭士瓦政府就變成買辦階級,爲英國服務。

除此外,德蘭士瓦共和國復國成功的結果,肯定是東非丟掉南方的大片國土,東非的實力就會受到削弱,英國可以在東非和開普敦之間重新建立一個主動權在己方的戰略緩衝區,保證開普敦殖民地的安全。

東非這種獨立國家,對於英國來說是很扎眼的,在英國的全世界戰略格局中除了歐洲,第一個擺脫英國的就是美國,遠東帝國則是一塊難啃的老骨頭。

而在其他區域,英國一直處於優勢,但是東非的出現,就使得非洲原本英國看上的地區成了鏡花水月。

西非和北非有法國勢力存在,英國原本打算入手的南非,現在大半在東非手裡,英國可以容忍一個在東非高原稱王稱霸的東非。

但是東非的手伸的太長,而英國現在沒有前世的傲氣,他們的最低要求就是東非勢力退回馬拉維湖以北。

這就和前世有人想把美國或者俄羅斯拆分成幾個國家是一個道理,國土面積直觀呈現出來是能給人帶來壓力的。

就像19世紀的沙俄,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作爲世界霸主的英國也能感受到一股壓迫感。

第113章 野望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96章 鐵路第300章 掠奪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00章 掠奪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98章 新年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93章 入關!第431章 居所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673章 象牙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43章 屯田第72章 菸草種植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453章 借款第3章 在柏林第290章 長絨棉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19章 繳獲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291章 “偷國”第137章 補丁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300章 掠奪第594章 矛盾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475章 出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76章 摩托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545章 孤兒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80章 追蹤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276章 “老朋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81章 金沙薩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81章 煤礦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484章 訓練第713章 不畏戰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04章 調停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547章 登陸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517章 過剩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782章 近衛師第520章 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