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新年

轉眼又到了東非的新年。

“咻……”

在第一鎮市中心廣場,擺放規整的煙花被依次點燃,隨後在漆黑的天空中瞬間綻放,很多市民全家聚在一起欣賞着絢麗的煙火。

沒有工業污染的第一鎮市,天空十分純淨,星辰燦爛,煙花在深空中和星河融爲一體,看起來賞心悅目。

唯一讓人遺憾的就是沒有鞭炮的齊鳴聲,所以氣氛效果還是差一點,不過對於生活比較單調的東非民衆來說,能在新年欣賞到煙花,也足以讓人滿足了。

“這還是在東非過年第一次見到煙花表演,看來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了,以前東非是什麼都缺,現在各種花樣都多了!”

歐洲的煙花技術來自於蒙古帝國西征時從遠東引入,並在歐洲迅速流行,在16世紀意大利地區就已經開始生產,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所以並不算稀奇。

而東非的煙花生產歷史,時間很短,在1878年纔開始引入,經過兩年的發展,才初具規模,這也是很多老移民看完煙花表演後感慨的原因。

東非只有一家煙花廠,建在姆貝亞市,因爲煙花這種東西對於東非來說使用場景並不廣泛,除了政府採購外幾乎沒有私人會購買,而且煙花一般也就逢年過節,遇到慶典之類的時候有用。

所以只有姆貝亞市一家廠,但是卻供應了東非全國的煙花需求,而想要讓煙花產業發展,除非居民收入提升,亦或者東非放開經濟管制。

在今天夜晚,東非有數十個城市舉行了煙火表演,包括第一鎮市,索加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蒙巴薩市,姆貝亞市,內羅畢市,哈拉雷市……凡是東非比較有實力的城市都有煙火秀。

而東非比較有實力的城市,首先就是首都,各個省會,還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這些城市都提前準備了煙花,姆貝亞市位於東非比較偏中心的位置,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所以供貨也方便。

至於實力不夠的城市和鄉村,也有民衆和政府組織的相關慶祝活動,當然,更多的是一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東非的混血家庭偏多,所以新年過的有模有樣。

相較於五天前的聖誕節,新年這一天顯得更加喜慶和熱鬧,也更容易釋放一整年的壓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聖誕節是宗教節日,而19世紀的宗教信徒還是比較虔誠的,所以聖誕節氛圍比較莊嚴肅穆。

值得一提的是,東非新年長假和聖誕節是連着的,因爲東非沒有明顯的四季,所以東非官方就把公曆一月一日作爲新年。

在西方聖誕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節日,而遠東帝國就是春節,東非沒有春季,所以華人春節就變成了新年,不過後世遠東帝國也有把東非新年稱爲“東非春節”的翻譯習慣,雖然時間不同,但是內涵沒有變。

新年假期最快樂的應該就是東非的學生,因爲這個時候東非大部分地區是夏季,所以遠東帝國的寒假到了東非反而變成了暑假,加上東非還有一小半國土在赤道以北,又成了寒假。

地域差異使得東非新年很是特別,不過總體上東非政府還是依照移民的傳統來制定和確立新年時間。

就比如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新年和東非大不一樣,其新年是在雨季和旱季過渡時間段,也就是九月份。

東非就不能和阿比西尼亞帝國學習,因爲東非的地理環境太過特別,全國各地雨季時間不同,甚至因爲國土分佈造成季節不同。就比如坦噶尼喀有兩個雨季,東非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氣溫不一致,有的海拔高的地方甚至在冬季溫度能達到零度,要穿棉衣過冬。

當然,東非大部分地區所謂冬季一般在六七月份,而且和旱季重疊,最低氣溫在夜晚,所以會感覺比較乾冷,但是不至於被凍死。

王室也入鄉隨俗,恩斯特一家,岳父岳母和卡爾親王在王宮過年,年夜飯很是豐盛,光是菜品就多達百十種。

尤其以中餐爲主,花樣繁多,口味多樣,至於德意志餐食,更多則是靠着香腸支撐,各種德意志特色風味香腸撐起了德意志餐食的牌面。

不過歐洲貴族很推崇法餐,所以王室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華麗法餐。

恩斯特用華麗來形容,而不是口味,因爲法餐很多食物都是甜口,並不符合恩斯特的飲食習慣,倒是康斯坦丁等人很喜歡吃。

斯維特王宮以及第一鎮市燈火通明,對東非的電力供應系統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

當然,平時斯維特王宮夜晚電力也是不間斷的,但是在今天基本上所有房間和大廳的燈光能亮的都被點亮了。

平民自然不能和王室一樣奢侈,但是也準備了不少年貨,來犒勞辛苦的一年。

隨着鐵路和公路建設,很多區域的商品和特產,甚至是國外進口產品更容易出現在東非的商店中,所以東非國民手中的貨幣,因爲選擇性多樣化,價值也越來越高。

就比如肉類,在1880年得到大量供應,這得益於東非畜牧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全國牛肉供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一些之前東非難得一見的肉食產品也開始出現,包括雞鴨鵝豬羊等。

糧食選擇性多樣化更是豐富,除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常見主糧外,小米,高粱,土豆等等也很常見,在主食選擇上東非人就有衆多選擇。

飲料亦是如此,咖啡,茶葉,各種類型酒水也進入東非平民日常生活,目前東非的茶葉和咖啡經過大規模種植,滿足國內需求完全沒有問題,至於酒類,各種自家釀製的果酒和糧食酒有很多。

其他,諸如菸草,服裝,各類手工小商品也日益豐富,在衣食住行領域東非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全面進步。

而這都要歸功於東非日益完善的產業體系,不僅僅是工業,也包括手工業,農業,尤其是傳統手工業的發展,爲東非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商品種類。

整個1880年東非的工作還是繁忙的,各項大工程開展,產業佈局,內陸開發等等,所以說1880年是比較辛苦也是沒有錯的。

整個東非一片喜氣洋洋,但是也有一些羣體被繼續忽視,那就是東非龐大的黑人羣體,東非的悲苦一分不少,東非的幸福卻與其無關。

在東非萬家燈火中,黑人只能待在漆黑的棚屋中,安然入睡,不過東非新年對黑人也不是沒有好處,很多東非國民因爲放假,工程暫時停歇,黑人勞工也能得到暫時喘息。

第453章 借款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26章 回歐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658章 方針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320章 雙標第30章 多多馬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769章 籌碼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428章 談論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52章 軟柿子第3章 在柏林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380章 夜談第381章 國禮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98章 遊歷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726章 深入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84章 談判第97章 日常第740章 古戰法第289章 教學第161章 檢閱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55章 安卡村第713章 不畏戰第694章 訛詐第261章 威脅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92章 靜坐戰第454章 軍演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694章 訛詐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385章 煽動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735章 廓爾喀第136章 道路第494章 假情報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章 在柏林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2章 戰場間隙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536章 間諜第284章 連環計第75章 大逃亡第160章 革新第86章 咖啡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77章 “貨物”到港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