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修建碼頭

第55章 修建碼頭

“楊先生,你覺得這條河咱們修還是不修了?”看着工部送回來的朱棣關於修運河的批覆,朱瞻埈向楊溥詢問着他的意見。

其實這條河修不修對於朱瞻埈來說是沒什麼所謂的,有水力加持固然能夠提高工坊的工作效率,但沒有也不影響什麼,無非是效率低一點,花費的人工多一點而已。

至於說沒有水力機械,就造個蒸汽機出來什麼的,卻也大可不必。

倒不是說朱瞻埈不知道工業化的好處,亦或者修仙的覺得做什麼都要用修仙的手段,只是真的覺得沒有必要。

蒸汽機確實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快速且大量的生產各種產品,但問題是生產出來了這些產品要怎麼處理?

賣?明朝初年整個國家都還是穩定的小農經濟模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已經能夠滿足明朝人的絕大部分生活需求,要到明朝中後期纔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更大的市場需求。

所以工業化的大生產對於現如今的大明來說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因爲市場沒有這麼大的需求。

英國能夠在十七、十八世紀發明蒸汽機,開啓工業工業革命,是因爲當時的英國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產生了足夠的市場需求,迫切的渴求生產力的提升。

但如今的大明社會,還沒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當然,把蒸汽機做出來,作爲一種技術儲備可不可以?這當然是可以的,用新技術的應用去倒逼市場擴大,人爲去用大量工業化產品去催生市場需求,並不是不可以。

只是這對於朱瞻埈來說,沒有太大的必要,至少在眼下是沒有必要的。

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升科技水平?他是修仙的,大可把修行的根基打好了之後,再來搞科研。

賺錢?這確實算是一個理由,可問題是接下來他爹要乾的活叫開銀行,還是負責貨幣發行的中央銀行,有比這更賺錢的買賣嗎?

要是搞實業能比開銀行賺錢,金融巨頭也就不會成爲後世的萬惡之源了。

所以對於朱瞻埈來說,眼下的這個工坊就跟大明的生產力一樣,有條件的話就提升一下,沒有條件的話也無所謂,現有的生產力夠用就好。

不過朱瞻埈的態度雖然是無所謂,但楊溥卻並沒有這麼想。

他在認真考慮了一番之後對朱瞻埈說道:“殿下,可否沿長江開鑿一條水渠,引長江水入渠,將工坊搬到江邊,以此來滿足工坊的需求?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也可以滿足工坊的使用需要。”

軍營本就靠着江邊,如果將工坊也靠在江邊,楊溥提出來的這個想法也確實可行。

朱瞻埈想了一下之後,便點頭同意了楊溥的建議:“楊先生可以和工部的人覈算一下,若是能夠滿足工坊的需要,就這麼做吧。”

“殿下放心,我會和工部的人處理好這件事的。”楊溥應下了差事,卻又對朱瞻埈問起了另一個問題:“只是工部這邊都還是小事,這修水渠的錢從哪裡出纔是問題。

朝廷撥下來的錢款雖然夠用,運河改成水渠也花不了多少,可到底還是一筆開銷,殿下您看是先用其他的錢款支應着,以後再補上,還是另想其他辦法?”

要做事就逃不開一個錢字,無論是修運河還是修水渠,只要開工就得花錢,不過是花的多少的問題。 朱瞻埈手上當然有錢,只是這些錢是用來練兵的糧餉錢款,並沒有這筆預算。

不過有錢就好說。

按照楊溥的計算,如果朱瞻埈鐵了心要修運河,那這筆錢肯定是不夠用的,畢竟修一條運河的開銷實在是太大。

這也是他之所以要建議朱瞻埈把運河改成水渠的原因,最起碼水渠的開支要小很多,若是朱瞻埈願意去找皇帝求求情,也未必不是不能從皇帝那裡把這筆預算要來。

實在不行,也可以先從賬面上把這筆錢借出來,等水渠修好了之後再想辦法補上。 ωωω ●ttκǎ n ●c ○

至於說補上缺口的方法那可就太多了,不管是在招募勳貴子弟的時候收點孝敬,還是將來工坊蓋好了乾點私活掙錢,亦或是在給朝廷的報賬方面做一些花賬,楊溥都有辦法解決這筆錢的問題。

畢竟修一條水渠的開銷只有那麼多,想一些辦法補上確實不難。

至不濟,還可以用勳貴將門撈錢的祖傳法子,吃點空餉也能把賬面抹平,只看朱瞻埈想不想罷了。

這要是放在洪武朝肯定是不行的,明初四大案裡的空印案不過是官員們想給自己行個方便,都被老朱掀起了滔天大案,楊溥的這種做法肯定是要掉腦袋的。

但如今的永樂朝雖然也管得很嚴,官員們大多還有點節操,可有些事情卻也有了可操作的餘地。

只是對於朱瞻埈來說,這些方法卻是他所不喜歡的。

他在想了一下之後,對楊溥問道:“楊先生,咱們建軍營,這各種材料的運送是從水路運過來,還是從陸路運過來?”

“水路?陸路?軍營建造所需的材料物資,都是從南京城裡戶部的倉庫撥給,是從陸上用車馬運過來的。”楊溥有些奇怪朱瞻埈爲什麼要這麼問,但也還是認真回答了這個問題,並且補充道:“如果殿下覺得用車馬不好的話,也可以在城裡找個碼頭,用船沿着秦淮河運過來,只是這樣的話就需要修個碼頭了。”

聽到楊溥這麼說,朱瞻埈滿意的點了點頭,笑着說道:“沒錯,確實要修個碼頭。”

楊溥腦子一下子有些沒有轉過彎來,不明白朱瞻埈爲什麼要這麼作,但作爲謀臣他還是皺着眉頭思索了一下之後說道:“殿下若是隻爲了運輸建造軍營的材料,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從南京城裡到這也沒有多少路,用車馬運輸比建一個碼頭的開支要小得多……殿下您是另有安排嗎?”

“不錯,楊先生你是懂實務的,你說如果我在這定淮門外修一個碼頭,允許商船靠岸裝卸貨物,那些商人願不願意出錢幫我修這個碼頭,甚至是修一條運河呢?”朱瞻埈看着楊溥,衝他笑着問道。

看明代南京地圖的時候看錯了一個地方,我把定淮門北面的護城河看成了秦淮河,才說要修個運河,但實際上秦淮河在那裡並沒有往北而是直接進入長江了,不用修運河,鬧烏龍了……

(本章完)

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97章 飛回大明第123章第77章 漢王和趙王321.第318章 子嗣第242章第242章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98章 化龍丹363.第360章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98章 化龍丹第234章 人選第226章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243章 刺殺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67章 欲求長生法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11章 寧王請纓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203章 出征356.第353章 剝皮第190章 超發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34章 人選365.第362章 收穫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24章 蠱惑四王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262章第159章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258章 鑄九鼎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214章 恢復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196章 計劃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365.第362章 收穫請假條第27章 倭國金山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363.第360章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20章 亡國之禍第169章 檢地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48章 種水稻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22章 皇帝召見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205章 飲馬河畔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276章 親迎禮第15章 袖裡乾坤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64章 副將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232章 藍琪兒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65章 人道氣運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38章 順天府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31章 互相算計請假條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79章 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