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官員的俸祿

第58章 官員的俸祿

有了商人們出的錢,又是讓他們自己承建,這投入的積極性自然不一樣,定淮門外的碼頭很快就破土動工了。

而且這些商人們很雞賊,他們知道朱瞻埈修建碼頭是爲了給軍營的修建運輸材料,所以首先修的不是靠近定淮門這邊的河道,而是更靠近軍營位置的河段。

並且他們還給足了工錢,讓工匠晝夜不停兩班輪換,務求以最短的時間把這段碼頭給修好。

在古代來說,這種施工效率已經是頂天了。

所以在工匠們辛苦了幾個晝夜之後,朱瞻埈的新軍營還沒在打地基,旁邊的碼頭倒是已經似模似樣,戶部和工部運輸材料的船已經在這停靠和卸貨了。

比起用車馬從陸上運,用船無疑可以一次運輸更多的量,而且船也要比車馬走的更快。

這也同樣極大的提高了軍營的建造速度,令一座威武的新軍營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

不過比軍營更快建好的是朱瞻埈要的丹房和煉丹爐。

“殿下,按您的要求,丹爐高九尺、寬七尺、內按三才、外分五行,都是照着您給的圖紙讓工匠用黃銅鑄造的,您看看可還合您的心意,要是有什麼需要改的地方您儘管說,卑職立刻讓人改。”一名工部的綠袍小官站在朱瞻埈身邊,顯得格外的恭順和卑微,腰都彎成了一個大蝦米的樣子,而且說話十分的討好謙卑,生怕朱瞻埈又什麼不滿意。

朱瞻埈看着眼前這個小官討好的態度,雖然並不喜歡一個人把自己的頭低到土裡,但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眼前的小官只是個綠袍小官,連青袍都混不上的檔次,放在官場上就是俗稱的九品芝麻官,如果不是工部的屬官,可能連官身都混不上。

面對朱瞻埈這個太子嫡次子的皇孫,態度謙卑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

“丹爐鑄的不錯,不過採買如此多的銅料,花費不菲吧?”朱瞻埈看着眼前這座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丹爐,向一旁的小官詢問着這座丹爐的造價。

偌大的丹爐有一人多高,通體由黃銅鑄造,這造價肯定便宜不了,畢竟銅這玩意就算明朝不給當流通貨幣,也是真的能當錢用的。

“回殿下的話,這座丹爐造價一萬貫……”小官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說出了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一萬貫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夠一戶五口之家衣食飽暖的過三代人了吧?”朱瞻埈忽然沒來由的感慨了一句,向小官問了一個沒頭沒尾的問題。

小官不知該如何反應,但嘴上回答的卻不慢:“殿下說的誇張了,老百姓一年到頭要繳納朝廷賦稅、要服役出丁,還要家裡日常開銷需要支應,要是遇到了什麼大事更是需要破財。

要是不事生產,光指着這一萬貫花銷,兩代人差不多就該花光了。

但如果踏實肯幹,拿着這一萬貫無論是置辦田地還是說願意做點生意,都是能夠傳家的家業。 當然,最好還是把孩子送去讀書,將來也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更能爲朝廷效力,求一個青史留名。”

在明朝人的觀念裡,讀書做官已經深入人心,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容易實現階級躍遷出人頭地的方式。

尤其是朱元璋時代雖然官不聊生,但給讀書人還是有不少優待的,只要能夠考上童生、秀才,就已經能夠讓家裡免稅,每個月從官府領錢糧,可以有人伺候了。

所以對於明朝的老百姓而言,讀書是真的能變成富貴的。

不過這並不是朱瞻埈關心的內容,他只是轉頭向這名小吏繼續問道:“那這位大人你呢?一萬貫應該相當於你爲官一生能掙到的全部俸祿還要多吧?若是你有一萬貫,夠伱花用多久呢?”

這個問題算是一個靈魂拷問了,衆所周知朱元璋給官員定得俸祿是很少的,而之後歷代明朝皇帝就沒想過給官員們漲工資,再加上發的還是寶鈔,對於官員們來說光只靠朝廷發的工資是真的不夠用。

但若是要問一萬貫夠一個官員用多久,這個答案卻也會非常的出乎意料。

“不敢當殿下大人的稱呼,卑職只是工部微末的小官,姓孫,您叫我表字守拙就好。”孫守拙有些遲疑,但咬了咬牙之後還是據實說道:“若是按卑職的收入來算,一年的俸祿是七十石,鈔四十五貫,折算下來大約是一百兩銀子左右,若是一萬貫的足銀,那確實夠卑職全家用上二十年。但若是一萬貫的寶鈔……”

孫守拙沒有把話說完,因爲朱瞻埈已經擡手阻止了他繼續說下去。

“這些話就不用說了,朝廷已經禁止民間用金銀銅交易,不該說的話就別說了。”朱瞻埈看着孫守拙臉上略有些不甘的表情,想了想之後卻又問道:“若是朝廷發行新鈔,可以兌換足額的銀兩,你覺得民間和官府會願意用嗎?”

聽到朱瞻埈這麼問,孫守拙幾乎沒有思考就肯定的回答道:“若是朝廷真的能發行可以兌換出足額銀兩的新鈔,那老百姓肯定願意用,官員自然也是一樣,只是朝廷缺銀子,發的寶鈔又多,怎麼可能兌換得了足額的銀子呢?

卑職也是經歷過洪武朝的,太祖爺剛發行寶鈔的時候寶鈔確實還算值錢,大家也都願意花用。但是後來朝廷約印越多,寶鈔也就變得不值錢起來,大家也就不愛用寶鈔了。

像卑職這樣的微末小官每年也就指着朝廷發放的祿米能換點銀子了,發的那些寶鈔真的不夠用。”

這也算是向朱瞻埈倒苦水了,畢竟朝廷是按寶鈔的面值發俸祿,看起來四十五貫還是挺多的,但實際上一貫寶鈔能不能當一百文銅錢使都要打個問號。

所以官員每年真正能當錢花的反而是發的實物祿米,又或者將祿米折算成的各色物品。

在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帶回來大量的香料的那段時間,朝廷就開始將官員們的俸祿折算成香料發放,而不是直接發大米。

不過一開始香料值錢,大家都樂呵呵的願意接受,可是到了後來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的香料越來越多,香料也變得不值錢之後,反而等於變相的降低了官員的俸祿,也算是一種變相降薪了。

(本章完)

第69章 人道封神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35章 邊疆治理321.第318章 子嗣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01章 新軍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190章 超發第302章 南洋方略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242章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81章 魚和熊掌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52章 募兵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66章 抄家366.第363章 成仙第247章 謠言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55章第97章 真龍之血第243章 刺殺第158章 登陸濟州島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41章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40章 不死藥第250章 笑看風雲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23章 招降第55章 修建碼頭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166章 龍珠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42章 教授武藝第82章 黑土地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232章 藍琪兒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62章 夜談363.第360章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375.第372章第41章 絕天地通第54章 修運河第238章 順天府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15章 榷場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66章 抄家第241章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108章 尚服局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5章 寶鈔的問題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42章 教授武藝第180章 歸國第272章第254章 4k二合一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158章 登陸濟州島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84章 毒過絕戶第74章 勳貴站隊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303章 真龍出關第253章 深夜拜訪354.第3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