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飢餐虜肉

耿恭昂首向天,望着牆壁上的縑圖,目光中噴射着怒火,“吾乃耿氏後人,豈不聞‘有志者事竟成也’①乎?單于舉國數萬來攻,對吾區區疏勒小城無可奈何,還想將漢軍逐出西域,豈非夢哉?!”

王夫人聞言只能悄然垂淚,她知道她根本說服不了這個山一般的男人。身爲大漢校尉,鐵血耿氏的後起之秀,無皇上旨意,縱使粉身碎骨,他也絕不會離開車師後國一步。長夜將盡,她象一個溫柔的妻子一樣,默默地將氈被、枕頭鋪開,又下炕向炕洞內填了些木柴。

天亮前王夫人才悄悄返回山上,臨行前耿恭一再叮嚀,“汝亦要保重,看護好王子、公主,將來送到雒陽,可世做大漢臣民。切記,竇府即是汝家,雒陽耿氏亦是汝家。如不願還雒陽,倘若吾已不存,汝或有危難,或可至疏勒國,相投班司馬……”

耿恭親自將王夫人一行送出城,王夫人一一答應着他的叮囑。他們手攜手,踏着過膝深的積雪,艱難地向山嶺上挪去。北風呼嘯,天仍無休無止地下着大雪,雪花漫天飛舞,不時往人的脖子裡鑽。送到山嶺上,王夫人不讓再送了。

生離死別之時,一對在艱難歲月走到一起的有情人,再一次緊緊擁抱在一起。雖然知道這是訣別,但他們相對無言,眼卻不敢流淚。

終於,王夫人一步一回頭,在半人深的積雪中艱難地一步一步向山嶺上挪動。天太冷了,她不敢流淚,她的心在哭泣、在滴血,她知道此時一別定成永訣。有情不能相守,世上悽苦事萬般,無非死別與生離。

耿恭佇立在雪原上,只到那個瘦小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叢林內的黑暗之中,才毅然返回疏勒城。其實,相愛不能守護,家國重任在肩頭,耿恭的心也在滴血!

大雪封山,左鹿蠡王沒有再攻城。

北匈奴軍營內,左鹿蠡王與他手下的左大都尉銩蠅、右大都尉杆兜、萬騎長風蝨子三位大將,正在大帳內陪着單于喝悶酒。

氣氛沉重,所有人都倍受煎熬。從春到夏,又從夏至冬,兩萬大軍損失數千餘人,卻對一座小小的疏勒城徒嘆奈何。大雪封山,他們已經被困在這裡,銳氣盡失。雖然紮營在山下,糧秣豐富,比疏勒城中的漢軍強多了。但天氣暴寒,傷卒一一死亡,士卒們精神早已接近崩潰。

這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已經讓蒲奴單于不敢再企及獨吞西域。

兩萬大軍被耿恭拖在這冰天雪地,日復一日,車師後國、東拘彌國、蒲類後國等小國已經無力支撐糧秣供給,而疏榆谷的北匈奴屯田都尉、蒲類國尉枯且罕又稟報因天山大雪封山,幾十萬頭牛羊無法西送至大營中。

“陛下,冬季軍旅困頓,不如暫且撤軍……”左鹿蠡王鼓足勇氣,咬牙建議先撤軍,他和全軍都已經受夠了。

“一派胡言,妄言退兵者,斬!”

蒲奴單于輕聲斥責一聲,卻未懲罰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此時撤軍,顏面無存,他如何面對衆臣?他是匈奴帝國大單于,他只能選擇堅持繼續圍下去,“吾軍雖困頓,猶有牛羊可食。可漢人呢只能喝寒風,再有月餘必下疏勒城。待明春草青時,吾即可揮軍掃平班超,據有西域全境!”

說着,老單于擲爵於案,拿起釜中煮熟的羔羊腿,用小刀剔下細嫩、噴香的肉束。他只剩下前牙,肉束放進口中只能細心地用前齒慢嚼。

他熬過了老對手劉秀、劉莊父子倆,他還要繼續與漢朝熬下去。雖然雄心尚在,無奈軀體已經老邁,他感覺長生天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左地鮮卑人相逼甚急,龍庭已岌岌可危,他起碼要爲兒子優留留下一個豐饒的西域糧倉!

……

疏勒城內,天寒地凍,食不裹腹,士卒們正一個一個在飢寒中死去。耿恭命石修統一分配食物,儘可能延長漢軍守衛的時間。每個夜晚,都是一個生死別離。每一天早晨,都會有士卒再也不會醒來。堅持到十二月初,他們流着淚殺死親愛的戰馬充飢,疏勒城徹底斷糧。

外援已絕,天上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雪花,山下是匈奴人的大營,山上松樹、榆樹和灌木叢全部積滿潔白的雪團。天蒼蒼,雪茫茫,悽美的異域雪景中,死亡正在考驗着孤獨的疏勒城,和依然堅守在這裡的漢家男兒。

但漢軍士卒們無一畏懼,他們腹中飢寒,臉上、手腳都被凍傷,卻依然頂着寒風暴雪在雪域孤城堅持着。每到夜晚,石修會帶着能行走的士卒到山上剝松樹皮,回來熬湯喝。樹皮吃完了,便扒開積雪挖草根吃,草根樹皮吃完了,便把弓弩、鎧甲、戰靴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來,放在水裡煮爛了一點點嚼,最後嚥下去。

士卒越來越少,飢餓和嚴寒奪走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耿恭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是,帶着餓得頭暈眼花的士卒們,點燃烈火,焚化殉國士卒遺體,爲戰友送行。他們已經不會流淚,誰都知道這裡便是自己的歸宿。今日爲戰友送行,不知明日還有誰能送吾?

每次火化戰友,耿恭都會爲他們祈福,“兄弟走好,安心去吧!汝等解脫了,再也不用忍受折磨了。等着吾,吾等會代弟兄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等他日吾亦到了地下,即便做鬼,也要率汝等屠盡胡兒。到那時,便天天燉全羊,飲濁酒,站在疏勒城頭,望北國,呤《國殤》……”

仍然活着的人,每天非當值時間,便只能圍着柴火,擠在一起瑟瑟發抖。他們已經沒有表情,也沒有精神打鬧,面黃肌瘦,每個人都默默地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熬,熬下去,絕不讓匈奴人看笑話。這就麼熬啊熬,終於熬過了年關,熬到了第二年的正月。

此時的疏勒城內,漢軍將士已經吃完了他們最後一副鎧甲,最後一張弓弩,和周邊榆樹上的最後一點樹皮。死亡每天都在身邊縈繞着,士卒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但他們無一畏懼,無一膽怯!

每天清晨,耿恭都會掙扎着起牀,將城頭巡視一遍。這天清晨,耿恭頭暈目眩、十分疲憊地倚在譙樓上,眺望着山下匈奴人的大營和蒼茫廖廓的雪原,他看到了一隊匈奴士卒來到城外的雪地上。是單于來了,衆將簇擁中的那個身披裘氅、身材佝僂的老者,氣度非凡,定然是蒲奴單于。

他們站在那裡,看了一會疏勒城,這時,一個白白胖胖的官員帶着兩個士卒,打着白旗走到疏勒城西城門的甕城前。

“校尉,殺不殺?”

雖然已經餓得眼前陣陣發黑,軍司馬石修與僅存的四十餘名士卒也都看到了匈奴人,他們迅速爲之一振,***起了弓弩。

耿恭冷笑了一聲,“此係勸降者來也!”

果然,只見三名匈奴人來到城下,其中一人用漢話高叫道,“城上聽着,吾乃千長也,大單于敬重漢將氣節,請將軍降也。如將軍願降,單于願獻牛羊,妻以公主,封白屋王(注:白屋爲匈奴部族),享受榮華富貴,不知將軍以爲何如?”

“狗日的!”石修痛罵一聲,用巨弩瞄準匈奴千長肥碩的軀體。

“慢!”耿恭揚手製止了石修,卻命道,“此定匈奴貴族,錦衣玉食,一身白肉,狀如白羊,下令開城!”

“將軍……”石修驚叫一聲,衆士卒也都一齊驚訝地看着他們的校尉。但是,他們很快便看到了耿恭臉上的鄙夷和冷笑,便會心地笑起來。

石修對城下道,“城下聽着,校尉有令,吾等餓得受不了,願降願降啊,然吾已走不動也。使者如有誠意,不妨進城來說話!”

使者回頭看了一眼,只見遠遠站着的一隊匈奴人中,有人做了一個手勢,使者便硬着頭皮,帶着兩名士卒,戰戰兢兢地走進了打開的城門。

三人剛進入甕城的城門,便被石修等人解除了武裝,城門又被牢牢地關了起來。領頭的千騎長會說漢話,他站在甕城內梗着脖子倉皇地向城頭上叫道,“將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此乃道義……”

斬殺胡虜,爲殉國士卒報仇便是最大的道義!漢軍士卒們餓得眼前金星直冒,使者卻圓潤白胖,分明養尊處優,果如肥美的白羊一般。

耿恭向使者招招手,千長與士卒被推着順着臺階一步步走上城頭。千騎長走到耿恭向前未及說話,耿恭道,“單于以吾處絕境,以爲必敗,非也。吾需借汝頭正告單于,漢人不懼死,大漢耿氏豈有降哉?!”

使者大驚,正要張嘴哀求,耿恭瞬間抽出腰間環首刀,裹着一陣寒風,一道寒光如閃電掠過城頭上空,千騎長的腦袋已經嘣地一聲落地,脖間鮮紅的濃血如激泉噴涌,滋起二三尺高,身體仆倒城頭雪上,兩名士卒也被石修與初石斬首。

這突然的變故,讓站在遠處心存僥倖的蒲奴單于和左鹿蠡王再一次目瞪口呆!

士卒戕罅與隊率醪嘯已經在城頭點燃柴薪,煙火起處,衆人抽出刀劍,將三具屍首切成膾,挑在火上炙烤起來。蒲奴單于、左鹿蠡王屠耆烏和衆將如遭電擊,他們震怖地看着城頭上這駭人的一幕,漢軍將三名匈奴人切碎燒烤,不一會兒便吃了個乾乾淨淨,一點不剩②。

————————————————————

注①: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劉秀命建威大將軍耿弇進討張步,耿弇在腿爲箭傷的情況下,歷數十戰,終於剿滅張步割據政權。劉秀感嘆道,“有志者事竟成也”。這便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出處。耿恭是耿弇侄兒,漢帝國武功世族後起之秀!

注②:袁宏《後漢紀·孝明帝紀》記述“恭手劍殺其使”,范曄《後漢書·耿恭傳》記述“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而司馬光《資治通鑑》則延用範書說法。範書只說“炙”,炙本義指烤肉,即把去毛的獸肉串起來在火上薰烤,未說烤而食之。我以爲,《說文》還有“炙,炮肉也”一說,也就是“炙”的另一層本意,就是指烤熟的肉食。因此,耿恭既然費事烤了,正奪命大飢之時,不可能不食。

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