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

三月,原本無名,現在叫興文河的河岸兩側,一塊塊田地蕩着綠意。這綠意卻經不得細看,溝渠所及處的水田裡,稻秧歪歪斜斜。溝渠不及處,倚着丘陵起伏的旱田裡,則有麻有蔗,甚至還有棉花,但都凌亂不堪。也就田地間片片桑林長勢還不錯,與竹杉混作一處,將大地妝點得春意盎然。

依着漢人的指點,羅東福將自家水田中的稻秧一一扶正,原本拉慣了弓的手幹這事格外不利索。可他所住的蕩輪谷囤已經化爲灰燼,興文寨周邊幾十裡也沒了捕獵之地,刀弓再掙不出未來。儘管心中憋着十足的鬱氣,也不得不重複着這樣繁瑣的動作,以後的日子,就得從這田裡出了。

田埂上傳來女人的吆喝聲,那是他的妻子杜喜兒。直起身,捶着腰,羅東福心中的鬱氣消失了大半。這段時間裡,興文寨來了不少漢家男子,官府鼓勵僰漢結親,可這個都掌妹卻沒理會漢家郎的青睞,還有官府的彩禮,依舊選擇了自己。現在有了田地,有了房子,還有了妻子,不會種田這種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看着妻子的身影,羅東福就對未來充滿了期盼,而不堪回首的過去也近於煙消雲散,除了一件事,他師傅失遮的血仇。

失遮教他弓箭,教他打獵,教他用刀,教他當一個對得起祖宗的男子漢。失遮死了,一家人都被那個漢人少年逼死了,當時他爲了蕩輪谷囤幾千婦孺的性命。把這仇怨壓下了,而現在。壓下這仇怨的,又多了自己這個家的將來,但不等於他就忘了這筆血仇。

“官人發了告示,說從下月起,賑濟要少一半,糧不夠吃的,得去領青苗票借糧。”

上了田埂,杜喜兒這麼說道。在興文寨,“官人”說的就是王衝,而再說到什麼“青苗票”,年輕婦人臉上滿是迷惑。

羅東福也不懂,不過前一句話好懂:“賑濟少一半?他們漢人把咱們的糧倉全都搜刮光了,給我們糧食還當是施捨?”

婦人趕緊道:“終歸給咱們修了屋子,分了田。別去算那些了。你也不看看晏州僰人,還有輪縛大囤那些僰人的下場。”

羅東福沒說話了,真要比,他這個蕩輪谷囤羅始黨人就是個異數,囤裡就活下來不到百號丁壯,不是他在那一夜堅定站在失蠶一邊。頭顱早就埋進輪縛大囤下的人頭山裡了。

“去聽長老說說是怎麼回事”,扛起鋤頭,羅東福帶着妻子往寨子裡行去。以前囤裡的長老,現在多任寨子裡的里正都保,他也就用了老稱呼。

他家的十來畝田地離興文寨有兩里路。其實有些不方便。羅東福本打算在田地間隙立起屋舍,就近照料。可住慣了興文寨的房子,他和妻子都捨不得搬了。

下了田埂,走在至少有兩丈寬的大道上,腳下的感覺異常舒適。這條碎石、河砂加黃土夯實而成的路貫穿興文寨,向北通到樂共城,向西通到晏州,足有四五十里。一半是年初官兵修的,一半是興文寨自己修的。

當初他砸石頭夯土時,還在抱怨幹嘛非要在一條路上花這麼大力氣,兩個月下來,卻已深深感受到了這條路的好處。首先是平整、寬闊,兩輛大車對行時,道旁還可以走人。其次是經得雨淋,瀘南雨足,換作尋常的土路,一場春雨下來,就得變成泥濘,而這路兩旁都有水溝,能排走雨水。唯一麻煩的是得經常夯平露面,清理水溝。他每月出的三天工裡,就有一天要修路。長老說,官人有意等大家日子安頓好了,再把寨子裡的路全換成石板路,溝渠和水井也全作成石砌的,這一點他很贊同,到時便是要多加工,也沒什麼怨言。

大道盡頭就是興文寨層層疊疊的屋舍,卻被一根塗得紅白相間的木杆當道攔住,倒不是攔他這樣的行人,而是攔車馬。正有一輛大車被攔住,車上下來兩個漢人,都穿着綢襖,一箇中年人,一個少年人,滿臉好奇地打量着興文寨,這準是商人。興文寨幾千號人,吃穿用度,柴米油鹽可不是小數。寨子裡雖然已有不少跟安撫司的官人們沾親帶故的商人開了鋪子,卻還是滿足不了需求,來這裡的商人絡繹不絕。

木杆旁守着的鋪丁羅東福認識,算起來還是他遠房堂弟,蕩輪谷囤僅存的丁壯多被募爲鋪丁,負責巡防寨子,羅東福本來也可應募,但他覺得這是在給漢人當兵,雖然一月能有一貫錢,三鬥米,他還是沒去。

鋪丁正用漢話結結巴巴地問對方帶了什麼商貨,再通告對方,若是沒有商鋪,在興文寨賣貨,得在指定的地方賣,就在不遠處,倚着大道的客棧旁邊,那裡有片集市模樣的空地。

跟鋪丁招呼的時候,羅東福看了看這兩個漢人,少年該是個讀書人,就像上個月來寨子的那些少年,只是這個少年眼圈很黑,神色萎靡,遠不如之前那些少年神氣。而那個中年人說話的口音跟官人很像,一邊耳朵竟然裂作兩半,羅永福想,這該是官人的熟人。

依漢人的說法,官人是太歲星君下凡,而依僰人的說法,官人是上天派來懲罰僰人的不祥白鷹。羅東福雖然記着師傅的血仇,很恨官人,卻更怕官人。不敢跟官人有什麼接觸,心中惴惴,拉着妻子趕緊走了。

過了客棧和集市,再走過一座接近三丈高的箭樓,就進了興文寨。興文寨的佈局和建築都很奇特,即便是習慣了倚山而立的僰人也從未見過。

寨子中心,是塊方圓百步的空場,就一座二層長樓立着,那是興文寨的鄉司加學校所在之處。由空場向四面分出去八條街道。將方圓兩裡左右的地域劃作輪輻一般。羅東福當然不知道,這是按先天太極圖的八個方位所劃。

八條大街之間。就是片片屋舍。兩道環線又將八條街道內外連接起來,形成兩層輪幅,又有小道將各片屋舍分割開,使得街巷特別多,臨街的屋舍也特別多。水井、箭樓、小空場零星分佈於這些片區,小商鋪也均勻地分佈在各區的臨街屋舍中。

起初羅東福和其他人都不明白官人爲什麼把興文寨建成這個樣子,甚至不憚以惡意揣測,這是官人出於某種防備和監管他們的目的。可遷來的漢人卻大讚。說即便是成都,都沒這麼整齊,這麼方便,才讓他們醒悟,官人是真爲興文寨着想。

沿着街道進了北面的屋舍區,羅東福夫婦的家就在這裡。屋舍都是僰漢通行的高梁斜頂,方便排水。現在還鋪的是竹蓆加乾草,未來等瓦窯開工,就可以買瓦換成瓦頂。屋舍的木樑木板都是軍物,料足結實,立上幾十年都沒問題。

所有屋舍都是兩層,每層三間的結構。再有竹籬笆圍成的小院,與隔壁相鄰一丈。小院大多長十丈寬三丈,興文寨就是由這樣規整的小院拼起來的,總數大約是四百來座。像羅東福這樣的夫妻,以及遷來的漢人獨得一座。而其他孤兒寡母等婦孺老弱,則是按親族集體居住。所以即便只有四百來座。卻也容下了數千人。

興文寨雖建在河谷裡,爲防水患,卻沒有倚河而立,而是選在了河岸西面的丘陵之間,因此小院有高有低,倚地勢起伏。規整之間又錯落相雜,宛如畫卷。現在院子裡、街道旁中的樹都還幼小,待過幾年,枝葉繁茂時,興文寨還不知是怎樣一番面目。

這種風情羅東福是不懂的,他跟妻子回家整理後,就一個人來了北里所。北里所管着他們北區這幾百戶千多人,是都保在此辦理裡中事務的小衙門。

他來得晚了,北里所外的空場裡已擠得人滿爲患,這一任的里正,也是原本蕩輪谷囤裡會漢話的一個長老正在解說。

“青苗票是記名記戶的,有三聯,借糧時得一聯,會記上你們的姓名籍貫。拿着給你們的一聯票去找常平倉或者糧鋪取糧,常平倉是官府的,不必擔心。糧鋪是商人的,他們若是不給,或者少給,給壞糧,你們不要拿,來裡所告我們。”

“拿青苗票取的糧食,是借官府的,等春熟秋熟後,你們沒去借糧的地方,還了糧食和兩分糧息,銷了票,官府就要找你們。”

“這個青苗票不是錢,買不到其他東西,有人要私下換,你們千萬不要換。如果你們取了票,票卻沒有從常平倉和糧鋪那回到官府,下一年就再借不到糧了。”

長老的解說讓大家紛紛攘攘議論不停,羅東福問了旁人,才知從下月起,賑濟要少一半,到秋時就再沒賑濟,必須全靠自己了。所以大家對這青苗票才格外關心,有了青苗票就能借糧食。

沒等羅東福抱怨,就有人憤怒地問爲什麼沒有賑濟了,長老的冷言冷語澆滅了他的怒火:“難不成官府還要一直白白養着你?這賑濟還是官人從孫安撫那討來的,孫安撫是想一直賑濟到年末,可成年人每月兩鬥,小孩每月一斗,你們是想喝稀粥喝到死?官人一面替大家討來糧種,一面把賑濟提高到每月三鬥,小孩一斗半,你還不滿意?”

女人們也都紛紛蒼白着臉道別問了,有賑濟已經是朝廷施恩,他們這幾千人,不是官人保了出來,早就不知是何等下場。

羅東福的怒氣也被同族人的悽慘遭遇給驅散了,丁壯被殺大半,少部分倖存的也被刺字,發配給其他峒囤,婦孺也被其他峒囤掠爲奴婢,對比起來,興文寨這些人真是浸在了蜜罐裡。

接着的問題就聚焦在青苗票上,有人問這青苗票借糧要兩分利,不借行不行,長老說當然可以,這不是強制的。

還有人問,爲什麼不乾脆直接借糧,或者直接借錢,非要搞什麼青苗票。長老答說,青苗票不止在興文寨搞,還要在樂共城和晏州搞。大家不可能都來興文寨取糧還糧,在各處拿了青苗票,就可以在樂共城、晏州等地糧鋪處取糧還糧。

想想妻子扳着指頭算了好幾天,後幾月還缺不少糧,羅東福也開始認真尋思起來,到底要不要借糧,真要借,又需要多少,夏秋熟後能不能還得起。

“如果是貸錢,先不說糧價之差,就說民戶貸來錢作什麼。司馬溫公當初批評青苗法之弊時有言,民戶得錢在手,總有不用在正途上的,此話也有一定道理。青苗票就是保證民戶所得能專於青苗事,不涉它途。”

寨中街道上,王衝正對一個少女解釋着,這些話早前就跟範小石他們說過了,不過對羅蠶娘,他還是得細緻地解說,畢竟這少女在興文寨幾千僰人裡很有影響。

羅蠶娘兩眼發暈,依舊是有聽沒有懂,低着腦袋,繡花鞋劃拉着地面,嚅嚅地道:“我們僰人又不是你們漢人,有了錢就想幹壞事……反正你說的那個王荊公,是用青苗法聚財,誰知道你用這法,又是存着什麼心思?”

王衝道:“只要堅持青苗法是自願,目的是在賑濟安撫,而不是斂財,王荊公的青苗法,就是好事。”

王衝所規劃的青苗法,其實就是後世救濟券的翻版,只不過這是針對有產戶,不是單純的救濟,而是有息貸款。除了自願,以及用代糧券替代錢之外,與王安石青苗法的另一個不同在於還引入了民間糧商。將糧商納入到兌換青苗票的範圍,這是王衝的一個嘗試,他想看看,在這事上,官和商各分職守後,是不是能進行有效管制,會暴露出哪些弊病,這可以爲他繁榮興文寨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參考。

而行青苗法的另一項目的,也是有助於興文寨發展的基礎,那就是拓展事權。他借行青苗法,將手伸向了包括樂共城和晏州等地在內的瀘南南部區域,孫羲叟對幾乎全是僰人的這片區域該如何管治,只有守成之策,沒有開拓之術。王衝以此法給了孫羲叟一個選擇,當然,也爲自己擴展事權埋下了伏筆。這點考量,就沒必要跟羅蠶娘說了,估計她是更聽不懂。

羅蠶娘曲折地表達着自己的無力感,“反正你把我說暈了,就是好事了吧。”

王衝很忙,特意抽出時間陪羅蠶娘散心,化解她對青苗法的惡感,自然沒聽出少女話語裡真正的掙扎。此時除了對羅蠶娘這種絕大多數女人都具備的政治無知屬性無力之外,也氣惱李銀月來這裡一個月,侍女似乎只是她的兼職,真正的工作是給他搗蛋。羅蠶娘哪裡懂什麼青苗法什麼王荊公,肯定是李銀月平時撿着他的話尾巴,說給了羅蠶娘。

“還是想辦法把這兩個妹子攆開的好……”

王衝正這麼想着,差點與對面急行之人撞上。

雙方各退一步,王衝皺眉,對面那少年也愣住了。

“王衝!?”

那少年驚聲道,王衝也是一驚,何廣治!?

再看看何廣治身邊那個臉色驟變的中年胖子,王衝心道,這便是何廣林何三耳吧。

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2章 天罰王家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5章 凡人之智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34章 人心易改錢爲利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