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前後夾擊

遭到攻擊的不止是“劉長勳”號,發動襲擊的也不止是1艘大型攻擊潛艇。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劉長勳”號西北方向大約50千米外的“周寬德”號也遭到了魚雷襲擊。

總共有6條重型魚雷射向這艘倒黴的航母。

要命的是,這6條魚雷來自前後兩個方向。

負責掩護的護衛艦擋下兩條魚雷,另外4條魚雷全都擊中了“周寬德”號。

所幸的是,只有1條魚雷在航母艦體下方引爆,從艦首方向射來的3條魚雷全都擊中航母的艦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埋伏在“周寬德”號前方的那艘潛艇很有可能受到了護航戰艦,也就是在航母前方開路的通用驅逐艦的影響,採用了線導加主動聲納的攻擊模式,沒采用尾流制導攻擊模式。大概是擔心魚雷脫靶,所以定深比航母的吃水深度稍微淺一點,由此導致魚雷直接擊中航母的艦體。

相對而言,命中艦體造成的破壞,反到小得多。

道理也很簡單,航母本身就有防魚雷隔艙,又是小分艙結構,巨大的內部空間能吸收與分散大部分衝擊波,從而降低爆炸產生的損傷。相對的,如果魚雷在艦體下方引爆,爆炸釋放的能量將直接作用到航母的艦體上,比如底部的龍骨,從而對航母的主體結構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傷。

如果魚雷的威力足夠大,比如由西陸集團研製,戰雷頭重達1噸,裝藥量達到750千克的65式重型魚雷,甚至能把萬噸級戰艦炸成兩截,在某些極端情況之下,炸斷航母的龍骨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MK48的戰雷頭輕得多,質量在250千克左右,裝藥量更少,但是毀傷戰艦的能力依然不可小覷。

要是4條魚雷都在艦體下方引爆,“周寬德”號肯定是凶多吉少。

關鍵就是,“陳炳勳”級大型航母在設計的時候,只要求在被3條533毫米重型魚雷擊中後,能保持不沉,而且針對的還是戰後服役的第一代重型魚雷,並非MK48這類新式重型魚雷。

在理論上,“周寬德”號被4條重型魚雷擊沉的概率超過了50%。

雖然魚雷直接擊中艦體,損傷情況比預估的輕一些,但是連續被4條魚雷擊中,沒有哪艘戰艦吃得消。

“周寬德”號的情況可以說非常嚴重,隨時有可能覆滅。

關鍵就是,從前方射來的三條魚雷的命中點都在艦首左舷的前部,三處命中點的分佈範圍不到100米。由次導致的結果就是,左舷前部約三分之一的艙室迅速被海水淹沒。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艦體向前傾斜了約10度,橫向傾斜也超過15度。爲了讓航母保持平衡,也就是不讓航母翻覆,艦長已經下令向右側艙室注水。因爲要保持縱向平衡,避免因爲受力不均而折斷龍骨,所以是向右後方艙室注水。結果是,不得不放棄位於注水區域內的2套動力系統。

“陳炳勳”級總共只有4套動力系統!

更加要命的是,從後方射來的魚雷炸燬了航母左舷外側的1號推進軸。

也就是說,在向右後方的艙室注水後,“周寬德”號失去四分之三的推進動力,僅剩下一套推進系統還能正常工作。

哪怕舵機能夠正常工作,依靠一根推進軸,航速最多隻能達到12節。

因爲左側舵機也遭到了衝擊,沒辦法正常工作,需要把右側舵機固定在一個角度上才能保持直線航行,導致航行阻力增加了許多,所以實際能達到的航速肯定沒有12節,能跑到10節就很不錯了。

按“周寬德”號發來的消息,正全力進行搶修,最快也要幾個小時之後才能確定能不能保住這艘航母。

只要再次遭到攻擊,就肯定會被擊沉。

所幸的是,在“周寬德”號遭到攻擊之後,護航戰艦就發現了偷襲的潛艇,而且在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其實,在“劉長勳”號這邊也差不多。

在“周寬德”號發來消息的時候,反潛直升機已經找到了偷襲“劉長勳”號的潛艇,而且招呼了其他反潛力量。

雖然距離稍微遠了一點,超過反潛導彈的射程,該方向上的通用驅逐艦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開火,但是遭到2架反潛直升機壓制,那艘紐蘭潛艇就只能逃命,準確說是連逃命都辦不到。

也就過了大約15分鐘,由“劉長勳”號派出的2架反潛巡邏機殺到。

要說的話,反潛巡邏機纔是反潛利器,潛艇的夢魘!

跟反潛直升機相比,反潛巡邏機的最大優勢不止是飛行速度更快,還能搭載更多反潛設備與反潛武器。

就拿帝國海軍的“巡-4B”來說,在滿載起飛的情況下,能裝載144具聲吶浮標與6條輕型反潛魚雷或者是24枚深水炸彈。在一個任務週期裡面,能進行12次定點搜尋,並且用魚雷發起6次攻擊。因爲通常是由2架反潛巡邏機協同作戰,分別負責搜尋與攻擊,所以戰鬥力還要提高一倍。

顯然,沒有哪艘潛艇能頂住2架反潛巡邏機用12枚反潛魚雷發起的輪番攻擊!

其實,在反潛巡邏機趕到前,由驅逐艦出動的2架反潛直升機就已經發起攻擊,先後投擲了4條反潛魚雷。

隨後,2架反潛巡邏機利用反潛直升機提供的信息,在敵潛艇可能逃逸的方向投擲了十幾條反潛魚雷。

只要能夠擊沉潛艇,沒人在乎使用多少條反潛魚雷。

在“劉長勳”號遭到襲擊之後還不到半個小時,指揮反潛作戰的驅逐艦就發來消息,宣稱擊沉了那艘潛艇。

確實是一艘“洛城”級大型攻擊潛艇。

戰鬥結束之後不久,驅逐艦撈起了一些潛艇的殘骸,包括幾件救生衣,以及破損的輕木傢俱。

不過,在幾個小時之後,驅逐艦才用聲納找到了已經沉到海底的潛艇殘骸,並且確認是一艘長度超過100米的大型攻擊潛艇。因爲交戰海域的水深超過2000米,所以潛艇上的官兵絕無生還的可能。

“周寬德”號那邊,反潛戰鬥持續的時間更長。

雖然在第一時間就確定,偷襲“周寬德”號的潛艇至少都有2艘,但是在最初半個小時之內,只找到1艘潛艇。

埋伏在“周寬德”號前方的那艘。

必須得說,這艘潛艇的艇長,肯定是膽大包天。

在任何一支艦隊裡,尤其是航母特混艦隊,反潛的重點區域都在航線前方。

道理也很簡單,艦隊的航速更快,特別是處於戰鬥狀態的航母戰鬥羣,平均航速一般都在20節以上,而大型攻擊潛艇的安靜航速在10節以內,更別說爲了節省電力,必須嚴格控制高速航行的時間。因此在戰鬥當中,潛艇往往會選擇埋伏在艦隊航線的前方,而不是跟着艦隊航行。

正是如此,艦隊肯定會重點監視航線前方。

那麼,在實戰當中,潛艇一般都會選擇埋伏在航線兩側,在艦隊靠近之後,從側面或者後方發起偷襲。

只有這樣,才能避開位於艦隊前方的反潛戰艦。

顯然,除非是萬不得已,不然潛艇艇長不會蠢到去航母前方送死。

那艘潛艇在開火的時候,距離“周寬德”號大約有40千米,而距離在“周寬德”號前方開路的“陽城”號驅逐艦不到20千米。

由此不難看出,該艇已經來不及機動到更有利的位置上,也只能冒險在驅逐艦的眼皮底下向航母開火。

至於結果,顯然是不出所料。

雖然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敵潛艇,或者說沒有做出準確判斷,但是在“周寬德”號遭到魚雷攻擊之後,“陽城”號立即採取行動,啓動球形鼻艏裡面的主動聲納,發現了前方的敵潛艇。

距離近得,根本就不需要出動反潛直升機!

用幾分鐘獲取了潛艇的位置信息之後,“陽城”號就連續發射了4枚反潛導彈。大概是擔心放跑了敵潛艇,在15分鐘之後,“陽城”號又發起一輪攻擊,向敵潛艇所在海域發射了4枚反潛導彈。

要說的話,那艘紐蘭潛艇也夠倒黴的。

“陽城”號是“盧城”級的第17艘,屬於大改之後的第二批次。與第一批次相比,最爲明顯的改動,也就是用8套八聯裝的垂直髮射系統取代了多用途發射架,提高了載彈量與火力投射密度。

通常,在64具垂直髮射管裡面,會裝載32枚反潛導彈,16枚反艦導彈與16枚中遠程防空導彈。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通用驅逐艦纔是艦隊裡的反潛支柱。

隨後,由“陽城”號出動的反潛直升機發現了敵潛艇的殘骸,準確說是浮上海面的殘存物品。

只是,另外一個方向的反潛行動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主要就是,在“周寬德”號後方,原本只有1艘遠洋護衛艦,也就是替“周寬德”號擋住了2條魚雷的“廬江”號。該艦屬於“宜昌”級,性能算不上先進,排水量也就3000噸出頭,在中雷之後就沉沒了。

也就是說,在“周寬德”號中雷之後,其後方沒有護航戰艦!

更加要命的是,“周寬德”號沒有趕在中雷之前派出反潛巡邏機,甚至沒讓反潛直升機起飛。

結果就是,在大約25分鐘之後,纔有2架來自防空巡洋艦的反潛直升機趕到。

在錯過了“關鍵15分鐘”之後,要想找到逃逸的潛艇,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這裡,涉及到最基本的潛艇戰術。

說得簡單一點,任何一艘潛艇在發起攻擊之前,都會盡量多保留一些電力,確保在攻擊之後能夠全速逃逸。

要說的話,這也正是大型攻擊潛艇的價值所在。

因爲噸位更大,能裝載更多的蓄電池,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航行更久,從而趕在敵人的反潛兵力殺到之前離開危險海域。

當然,得益於更強大的推進系統,大型攻擊潛艇的潛航速度基本在30節以上。

在理論上,由2架反潛直升機組成的編隊,在一次搜索當中覆蓋海域的範圍在10海里以內,而且通常達不到。

如此一來,只要潛艇能夠趕在反潛直升機殺到之前跑出10海里,逃脫概率就超過了百分之80%。

這也是大型攻擊潛艇確定性能指標的一大依據!

即便處於戰鬥狀態,反潛直升機緊急起飛,一般需要20分鐘才能飛到50千米之外,因此大型攻擊潛艇的最快潛航速度至少都需要達到30節,才能確保在反潛直升機趕到前航行10海里。

因爲存在各種意外因素,比如搜尋潛艇也需要時間,所以留給反潛直升機的反應時間就只有15分鐘。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高度重視反潛巡邏機的關鍵原因。

即便是10噸級反潛直升機,作戰半徑也很難超過150千米,因此在追擊快速逃逸的大型攻擊潛艇的時候,往往是力不從心。相對的,反潛巡邏機不但飛得更快,而且作戰半徑超過了500千米。

如果需要追擊潛艇,能夠依靠的肯定是反潛巡邏機。

很多時候,反潛的主要的作戰方式都是追擊敵潛艇,而不是搜尋那些還沒有暴露行蹤的潛艇。

關鍵就是,搜尋潛艇的難度極大。

直到45分鐘之後,由“劉長勳”號出動的2架“巡-4B”才趕了過來,此後又有2架來自“賀永興”號的“巡-4B”趕到。

在此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先後有數架反潛巡邏機與十幾架反潛直升機趕到。

只是,一直到艦隊轉向撤離,都沒有找到那艘紐蘭潛艇。

奇怪的是,也沒截獲任何不明無線電信號!

通常來說,潛艇在偷襲得手之後,最遲在離開危險海域之後就會發出戰報,而大型攻擊潛艇一般使用通信浮標。關鍵是,通信浮標能設定工作時間,比如說延遲幾個小時,從而讓潛艇有足夠的時間撤離。

顯然,那艘紐蘭潛艇沒使用通信浮標,確實很奇怪。

直到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才得知,那艘潛艇也被紐蘭海軍列入了“失蹤”名單。又過了20多年,才被1支民間的探險隊伍找到。其沉沒地點是“周寬德”號遇襲海域西北大約30千米之外的一條海溝。潛艇的殘骸上沒有遭到外部攻擊的痕跡,很有可能是在緊急下潛的時候,超過了最大潛深,導致耐壓殼碎裂。因爲採用的是大分艙結構,所以該艇連自救的機會都沒有。

只是,這艘潛艇也沒有白白犧牲。

由該艇發射的3條魚雷,不但擊沉了“盧城”號護衛艦,還重創“周寬德”號,而且就是這條魚雷造成的損傷,讓“周寬德”號提前退役。只不過,最爲關鍵的,其實是吸引了大量的反潛兵力。

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195章 發飆第339章 遭遇戰第87章 挨炸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32章 犯規搶跑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418章 狡猾的丘爾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198章 定調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263章 老交情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17章 奇蹟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43章 討教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86章 關鍵課題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44章 進退兩難第34章 蜂擁而入第64章 衝鋒在前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603章 回家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67章 犀利無匹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64章 衝鋒在前第71章 虎虎虎第78章 護航作戰第92章 “蒼隆”末途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12章 前線備戰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92章 防空截擊第483章 欺騙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3章 遮斷戰術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296章 總統的擔憂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4章 風雨飄搖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18章 銅牆鐵壁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129章 前後矛盾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52章 地面反擊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298章 三次機會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204章 魚雷襲擊第136章 險象環生第60章 輾轉歸隊第84章 飛行巴士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255章 眼高手低第97章 全新視角第482章 拉鋸戰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588章 新時代第9章 導彈投手第59章 迎難而上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92章 防空截擊第438章 木已成舟第261章 兩場談判第72章 斯文野獸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173章 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