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勝乎敗乎

“北霍努島海戰”的結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

在這場海戰中,樑夏海軍損失了3艘航母,其中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劉向真”號與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周寬德”號戰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唐聖賢”號遭到重創,此後再也沒有參與過作戰行動。

紐蘭海軍只損失了2艘航母,第52特混艦隊的“紐蘭”號與“小鷹”號。

此戰之後,紐蘭海軍在東望洋上還有3艘超級航母可用,而樑夏海軍只剩下了2艘大型航母。

從這個角度看,紐蘭海軍佔了大便宜。

其他主力戰艦,樑夏海軍的損失也大得多。比如防空巡洋艦,樑夏海軍損失了4艘,而且全是“青州”級,紐蘭海軍僅僅損失了2艘。通用驅逐艦方面,樑夏海軍損失11艘,而紐蘭海軍僅損失了9艘。樑夏海軍還損失了7艘遠洋護衛艦,紐蘭海軍爲3艘。也只有大型攻擊潛艇,樑夏海軍的損失要小一些,即紐蘭海軍損失4艘,而樑夏海軍爲0,即便按照紐蘭海軍公佈的戰報,樑夏海軍也只損失了2艘大型攻擊潛艇。按噸位計算,雙方主力戰艦交換比大約1.7。

毫無疑問,佔便宜的依然是紐蘭海軍。

當然,在登陸艦艇方面,損失情況則完全相反。

能確認的,樑夏海軍在這場大海戰當中損失的登陸艦艇,總共就只有30餘艘,幾乎全是排水量在1000噸以內的中小型登陸艇,主要是在向中轉島運送物資的時候,被紐蘭海軍擊沉。

這麼登陸艦艇的總噸位在2萬噸左右。

相對而言,紐蘭海軍的損失就非常慘重了。

整整一支登陸艦隊,包括6艘兩棲攻擊艦、9艘綜合登陸艦、10艘船塢登陸艦與7艘坦克登陸艦,全部被擊沉。

這裡,還沒有算上在登陸中轉島的作戰行動當中損失的20多艘中小型登陸艇。

此外,還有一整支運輸船隊。

全都算上的話,紐蘭海軍損失了近百艘登陸艦艇與運輸船隻,總噸位超過120萬噸!

在這場海戰中,樑夏海軍損失艦艇的總噸位都沒有120萬噸!

只是,登陸艦艇是乙類戰艦,而運輸船隻不是戰艦,都沒有記入戰損名錄。

除了艦船,作戰飛機的損失也很巨大,只是統計數字不是很準確,而且雙方公佈戰報的差距較爲明顯。

按紐蘭海軍公佈的戰報,擊落與摧毀了大約3000架樑夏帝國的作戰飛機。

顯然,這是整個戰役階段取得的戰果,包括攻打中轉島期間,轟炸霍瓦依羣島所取得的戰果。

不要忘了,只是在開戰當天,樑夏海軍與樑夏空軍就有1000多架作戰飛機因爲沒有來得及升空,被摧毀在地面上。此後圍繞着中轉島進行的鏖戰,樑夏海軍與樑夏空軍損失了上千架作戰飛機。

扣除這些,只是在“北霍努島海戰”當中,樑夏海軍與樑夏空軍損失的作戰飛機肯定沒有這麼多。

正是如此,按照樑夏海軍公佈的戰報,僅損失400餘架作戰飛機,而且三分之一屬於岸基航空兵。關鍵是,在損失的近300架艦載機當中,超過200架屬於附帶損失,也就是隨同航母沉沒。

也就是說,在交戰當中損失的艦載機,連100架都不到,這還包括在起飛與返航階段因爲故障而失事的艦載機。

紐蘭海軍的損失就大得多了。

即便按紐蘭海軍公佈的戰報,都損失了200多架艦載機。

如果按樑夏海軍公佈的戰報,紐蘭軍隊在此戰當中,損失了約40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40架紐蘭空軍的轟炸機。

其實,這份戰報同樣有水分。

道理也很簡單,在海戰階段,沒有成功攔截與擊落紐蘭空軍轟炸機的作戰記錄。哪怕在此期間確實擊落過紐蘭空軍的轟炸機,也是基地防空部隊的戰果,跟海戰沒有關係,不該記入海戰的戰果之中。

如果不算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的損失,紐蘭海軍在戰術層面上取得了大勝。

不管是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戰艦,還是以艦載機爲主的作戰飛機,乃至在戰鬥中傷亡官兵的人數,紐蘭海軍都低於樑夏海軍。說起來,這也算得上是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紐蘭海軍翻身的一仗。

在戰略層面上,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雖然保住了第51特混艦隊,尤其是3艘超級航母,但是在損失了第52特混艦隊與登陸艦隊之後,紐蘭海軍已經喪失繼續進攻的資本,不然也不會在戰役的後期撤走攻打中轉島的地面部隊。

這支部隊,第1陸戰師,在撤回去之後部署在紐蘭西海岸的迭戈軍港,負責南部邊境地區的防禦工作。後來被派往望夕運河,爲運河區的主力部隊。一直到大戰結束,該部隊都沒離開過孤大陸。

第51特混艦隊在撤回去後,進行了全面整編,後來被拆分成了3支特混艦隊,成爲拱衛紐蘭本土的主要力量。

可見,在此次海戰之後,紐蘭軍隊已經由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禦。

只是,樑夏海軍也沒有佔到多大便宜,或者說沒有立即發起戰略反擊。

雖然在10月下旬,樑夏海軍就已經知道,紐蘭海軍放棄了攻打中轉島的作戰行動,但是中轉島上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0月底。

在10月29日,彈盡糧絕後,中轉島上最後100多名紐蘭官兵纔在摧毀所有的重型武器之後,向守軍投降。

只是,圍繞着霍瓦依羣島進行的戰鬥,並沒有就此宣告結束。

此後2個多月,樑夏海軍的頭號任務,其實是反潛護航,爲前往珍寶港的運輸船隊提供掩護。

其實,在“北霍努島海戰”之後,潛艇成了唯一能夠到霍瓦依羣島附近海域活動的紐蘭艦艇,而且由潛艇擔當主力的破交戰,確實具有很大的威脅,讓樑夏海軍不得不安排大量艦船與飛機執行護航任務。

在護航行動當中消耗的資源多了,用於進攻的資源就會減少。

不說別的,部署在霍瓦依羣島上的200多架反潛巡邏機就佔用了數座機場。如果是同等數量的轟炸機,那麼在新曆150的年年底,樑夏空軍就能依託霍瓦依羣島,對紐蘭本土發起戰略轟炸。

此外,用於護航作戰的艦艇,足夠編組成數支特混艦隊!

關鍵就是,現在的護航作戰,要應付的不止是來自海面下的威脅,還得考慮來自空中的威脅。

在部分情況下,甚至以空中威脅爲主!

不要忘了,轟炸機本身就擁有很強的反艦作戰能力。

相對來說,讓轟炸機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頭號難題,其實是前期偵查。

正是如此,現在的破交作戰,潛艇不但是偷襲力量,更是理想的偵查工具。

合理應用,準確說是讓潛艇與轟炸機配合作戰,能夠對海運航線構成致命威脅,甚至能切斷海運航線。

11月8日夜間的那場戰鬥,就足以說明問題。

當時,準確說是在11月8日的凌晨,1艘紐蘭海軍的大型攻擊潛艇發現了在中轉島東南向東航行的運輸船隊。在斷定船隊將前往約頓島之後,該潛艇用10多個小時機動到船隊前方,並且在機動過程當中,發報聯繫了後方,並且對伏擊行動做了安排。紐蘭空軍利用潛艇提供的信息,在當天晚上出動數十架轟炸機在約頓島西北1000多千米之外,將運輸船隊一舉殲滅。

也就只是一場戰鬥,包括6艘護航戰艦在內的,大大小小30餘艘艦船被擊沉,僅有船隊最後面的6艘慢速散裝貨輪逃過了劫難。準確說,其實是紐蘭轟炸機在投彈的時候沒有發現這6艘貨輪。

這個作戰效率,可以說高得嚇人!

如果換成潛艇,哪怕是巡航導彈潛艇,也未必能夠保證在一次襲擊中擊沉幾乎全部運輸船隻。

關鍵還有,發動襲擊的紐蘭轟炸機沒遭受損失!

至於那艘潛艇,根本就沒有參與戰鬥,只是在轟炸結束之後,確認了攻擊結果。

此戰充分證明,只要有準確情報,轟炸機纔是破交戰的首選。

此外就是,這場戰鬥還開闢了一套全新的作戰方式,也就是讓潛艇去搜尋、監視與跟蹤運輸船隊,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伏擊地點,然後引導轟炸機發起攻擊,如果有需要,還負責戰果甄別。

簡單的說,潛艇變成了轟炸機的眼睛。

也就是在此戰之後,帝國海軍對護航作戰做出調整,不但安排更多的遠程反潛巡邏機爲船隊提供掩護,準確說是擴大反潛搜尋的範圍,還在護航艦隊裡面編入防空巡洋艦,增強船隊的防空力量。

只是,這套反潛戰術並沒有扭轉局面。

最初階段,效果還不錯。

不過,主要是紐蘭潛艇沒有適應帝國海軍的新戰術,因此在執行破交任務的時候表現得比較急躁,比如會在發現運輸船隊的第一時間就跟後方聯繫,從而暴露自己的行蹤,然後遭到反潛巡邏機打擊。

結果就是,只是在11月份,帝國海軍擊沉了17艘紐蘭潛艇,其中11艘爲反潛巡邏機單獨取得戰果,還有3艘是由反潛巡邏機引導附近的戰艦取得的戰果,僅3艘是反潛戰艦單獨取得的戰果。

此外,得益於強有力的反潛措施,在11月8日之後只有一支運輸船隊遭到了轟炸。

只是,到了12月,情況就急轉直下。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海軍調整了破交戰術。

也就一點,要求潛艇艇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之下向後方彙報,降低因爲通信聯絡暴露行蹤的風險。

此外就是,空軍也安排了轟炸機承擔部分偵查任務。

往簡單說,潛艇只負責提供船隊所在的海域與航行數據,尤其是航向,不再承擔跟蹤與監視任務。

雖然這會大幅度的降低轟炸機的作戰效率,但是能提高潛艇的安全性。

關鍵還有,在護航艦隊裡面沒有護航航母,而且運輸船隊並非隨時都能夠獲得岸基航空兵的掩護。

就算編入了防空巡洋艦,也只是被動防禦。

在實戰中,防空巡洋艦的主要價值其實是提前發現來襲導彈,爲防空作戰爭取10多分鐘的準備時間。

顯然,無法攔截轟炸機,這樣的被動防禦沒有多少意義。

結果就是,在12月的前半個月,就有3支運輸船隊遭到了轟炸,還賠上了20多艘護航戰艦。

其中包括3艘“青州”級巡洋艦!

爲了降低損失,帝國海軍被迫在12月的下半個月停止向霍瓦依羣島運送物資。

要想提高護航效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爲護航艦隊提供航母,而且是能夠搭載預警機與重型戰鬥機的航母。

道理也很簡單,只要有了預警機與重型戰鬥機,就能夠攔截來襲的轟炸機。

在理論上,一艘航母就夠了。

主要就是,掩護運輸船隊的主力其實是岸基航空兵,航母的價值,主要是填補岸基航空兵的漏洞,在岸基航空兵無法到達的海域,以及無法到達的時間,用艦載戰鬥機撐起外圍防空網。

可惜的是,帝國海軍沒有多餘的航母可用。

當然,帝國海軍也不是沒有作爲。

在大戰爆發後,帝國海軍就啓動了“替代型航母”項目,向3家造船廠下達了建造中型航母的計劃書。

這些中型航母,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護航航母。

與第二次全球大戰中的護航航母一樣,替代型航母大幅度降低了基礎性能標準,比如使用壽命只要求能達到15年,抗沉性能等同於民用船隻,只需要在4級海況下作戰,以此降低建造的難度。

不同的是,替代型航母不但需要具備反潛作戰能力,也就是搭載與運作反潛巡邏機,還必須具備防空作戰能力。按照帝國海軍提出的要求,至少得搭載2箇中隊,也就是16架重型艦載戰鬥機,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4架戰鬥機在空中巡邏,並且安排8架戰鬥機執行截擊任務。爲了發揮出戰鬥機的效能,還得搭載艦載預警機,並且能夠在任務期間爲預警機提供保障服務。

毫無疑問,這些戰術要求並不低。

除了不要求搭載重型攻擊機之外,替代型航母跟大型航母沒有本質的明顯區別。

其實,只要能夠搭載重型戰鬥機,就肯定能搭載重型攻擊機,區別只是要不要在彈藥庫裡面裝載用來打擊地面與海面目標的彈藥。

正是如此,替代型航母再是理想,也要花時間建造。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海軍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即在替代型航母批量服役之前,將在護航上耗費大量資源。

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142章 福兮禍兮第56章 幻想破滅第356章 尾隨而至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111章 開幕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246章 覆滅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42章 突然發難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189章 一鼓作氣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23章 滅頂之災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3章 自作自受第61章 勁敵出現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18章 狡猾的丘爾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122章 王子參戰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1章 空中霸王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308章 替身第36章 大敗虧輸第248章 主力上場第18章 論功行賞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7章 無知無畏第372章 拖延爲主第81章 擒賊擒王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158章 去向成謎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300章 哥斯拉第41章 動員機制第570章 壞消息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6章 情報頭頭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15章 虎落平陽第150章 疏漏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89章 返航第23章 陸戰之王第99章 戰略欺騙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28章 風雲突變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255章 三杯茶第77章 鐵桿盟友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636章 不算完美的結束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21章 導彈威脅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46章 戰略要地第32章 停戰協議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630章 殊榮第1章 平民軍官第272章 賜婚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511章 要害第86章 關鍵課題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26章 怪人第41章 動員機制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26章 怪人第582章 開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