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變通之法

“你說的超級空中堡壘?”

“如果能安排過來,我希望提前投產,並首先滿足西南東望洋方面的需求,還需要採購空投水雷。”

在尼茲說完後,洛福斯只略微沉思了一下,就打電話把秘書叫了進來,讓秘書去通知馬歇爾與阿諾德。

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答覆,但是很明顯,洛福斯已經有主意了。

找來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以及陸航司令阿諾德,名義上是徵求他們的意見,其實是知會他們。

只要洛福斯做出了決定,誰都沒辦法更改。

尼茲知道,他的提議是當前唯一能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讓紐蘭軍隊恢復元氣,幫助紐蘭聯邦渡過難關的辦法。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這還是唯一能避免戰敗的辦法。

不用這個辦法,紐蘭聯邦最快在2年、最遲在3年之內就會戰敗。

很快,兩位陸軍上將就趕了過來。

像尼茲預料的那樣,洛福斯以平靜的、敘述的口吻把尼茲的提議,讓綽號“超級空中堡壘”的XB-29提前量產,而且首先部署到奧洲,派往炎海與咽喉海峽方向執行佈雷任務的事情告訴了兩人。

直到說完,都沒徵求兩人的意見。

隨後,洛福斯就把話題帶到了細節問題上。

首先就是,XB-29能否提前量產。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或者說沒辦法用幾句話就說清楚的問題。

就在洛福斯的面前,阿諾德打了幾個電話,纔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覆。

就算能夠提前量產,也肯定無法達到預設性能指標,而且可靠性非常糟糕,作戰使用的效果不會太好。

當然,阿諾德沒有亂說。

雖然XB-29項目在大戰爆發之前就已啓動,但是受各種因素限制,直到大戰爆發後,準確的說是紐蘭聯邦參戰之後,研製與設計工作才走上了正軌,而且在起始階段依然遇到了很多的問題。

最嚴重的問題,其實就是發動機。

要說的話,所有的作戰飛機,在設計階段首先要確定的就是動力系統,而動力系統又是頭號難題。

新式發動機的研製進度跟不上戰機的設計進度,最終拖累了整個項目,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因爲配套發動機跟不上,所以很多作戰飛機在服役之初,只能使用性能差一些的老式發動機。

當然,樑夏帝國也一樣。

對XB-29來說,發動機反到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或者說可以暫時擱置。

即便使用功率稍低的發動機,XB-29也能夠飛上天,無非就是載彈量少點,以及航程短一點罷了。

在設計階段遇到的頭號難題,其實是機身部分。

XB-29是紐蘭聯邦設計的第一種採用了增壓駕駛艙,實用升限超過了10000米,用鋁合金製造承力框架的全金屬結構重型轟炸機。

這裡面涉及的問題,遠遠超過了立項時的估計。

當然,由此帶來的問題還有很多。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生產成本。

雖然紐蘭聯邦的發電量,以及電解鋁產量都僅次於樑夏帝國,而且差距並不大,但是電解鋁的價格始終都居高不下,生產加工的難度也非常大,間接導致用鋁合金製造的作戰飛機變得越來越貴。

因爲實在是太過昂貴,所以布蘭王國開始用木材製造作戰飛機。

這些問題,都導致XB-29的研製進度遠遠滯後於計劃。

以阿諾德所說,XB-29的量產時間原本是安排在新曆104年,哪怕是快馬加鞭,最快也只能提前到新曆103年。

顯然,太晚了!

就算降低技術指標,量產時間也無法提前多少。

所幸的是,阿諾德還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

改造一批B-17轟炸機,包括換上大功率的新式發動機,增加內部油箱的容積,把炸彈艙的長度縮短一些以裝載更多的燃油,甚至取消自衛的機槍,儘可能擴大作戰半徑,好用來執行佈雷任務。

按阿諾德所說,只掛在2枚1000磅空投水雷,B-17的作戰半徑能達到2500千米。

顯然,關鍵是2500千米的作戰半徑。

雖然1噸的載彈量,嚴重降低了B-17執行佈雷任務的效率,但是總比沒有強,而且一次佈設2枚水雷已經不錯了。

更加重要的是,B-17數量多,產量也非常巨大,可以隨便用。

迄今爲止,B-17的生產數量已經超過5000架,而且在產能擴大之後,月產量已經突破了200架。如果沒發生意外,到明年年初,隨着新的生產線投產,還將提高100%,每月交付數量有望超過400架。

當然,B-17的生產成本也足夠低。

總而言之,派1000架,甚至2000架B-17去奧洲執行佈雷任務,對陸航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阿諾德還提到,人員方面的問題也更容易解決。

爲了打擊迢曼帝國,在正式參戰之前,紐蘭聯邦就以志願的方式,派遣飛行員加入布蘭皇家空軍。等到參戰後,紐蘭陸航派遠征部隊參與了針對迢曼帝國的轟炸行動,而且主力就是B-17。

因爲規模龐大,所以B-17機組的培訓難度相對低一些。

按阿諾德所說,陸航現在有大約6000個機組,而可用的B-17才5000架。

顯然,就是用數量彌補性能上的不足。

當然,還需要考慮後勤保障。

不過,這跟陸軍航空兵無關,由海軍自行解決,也就儘快開闢從奧洲東南到西北的海運航線。

至於空投水雷,同樣由海軍負責。

相對於轟炸機,水雷並不是問題。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戰期間,爲了封鎖守望者海峽,同盟集團生產了數十萬枚水雷,結果有80%都沒用掉。

現在,這些在倉庫裡儲存20多年的水雷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最後還落實了轟炸戰術。

阿諾德提出了一個建議,佈雷行動儘量安排在夜間進行,並提前派遣偵察機確定大致的佈雷海域。

關鍵就是,在拆掉自衛武器之後,B-17很容易被戰鬥機擊落。

白天飛往獅泉海峽執行佈雷任務,恐怕是有去無回。

此外,阿諾德答應派遣有經驗的指揮官去奧洲,幫助海軍策劃與指揮佈雷行動。

雖然知道阿諾德這麼做,是不希望海軍在西南東望洋那邊的行動,對最受陸航重視的戰略轟炸機的研製與生產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在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尼茲沒有跟阿諾德玩手段。

他要的不是轟炸機,而是用水雷封鎖獅泉海峽。

當然,執行佈雷任務的轟炸機得部署在奧洲西北地區的機場,併成爲樑夏海軍的眼中釘與肉中刺。

在拿到了這個結果之後,尼茲並沒有立即離開。

很簡單,還要跟洛福斯商量一些事情,或者說是搞定其他的麻煩。

第201章 峰迴路轉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585章 立足點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章 情報頭頭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11章 圍追堵截第568章 圍困戰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330章 向前或向後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603章 回家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31章 臨危受命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11章 快馬加鞭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59章 深謀遠慮第497章 備戰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19章 一驚一喜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484章 傳統盟友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53章 自作自受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255章 三杯茶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44章 進退兩難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5章 前沿陣地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552章 兜底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52章 禍根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298章 三次機會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58章 偷襲得手第636章 不算完美的結束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112章 必死信念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482章 拉鋸戰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01章 空操心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16章 開幕之戰第316章 大戰局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38章 情景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