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同樣證明,戰列艦還沒有完全被淘汰,快速戰列艦有強大戰鬥力,做爲“航母貼身保鏢”的身份,在艦隊當中擁有一席之地。關鍵是,在夜間戰鬥當中,快速戰列艦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不管是在西北東望洋海戰中,還是塞島攻防戰期間,乃至西南梵炎洋海戰,不久之前的孟加拉灣海戰,以及現在的中轉島攻防戰,快速戰列艦都是戰場上的中流砥柱之一,爲航母之後,最具有威懾力的海戰平臺。
在夜間那更加是無敵的存在!
顯然,肯定得建造更多的快速戰列艦。
在此,尼茲着重提到對手的欺騙戰略。
雖然樑夏海軍一直在大力的鼓吹“戰列艦無用論”,也是具體實踐者,最先用航母取代戰列艦的主力地位,但是到目前爲止,樑夏海軍通過改裝與建造,獲得了足足10艘快速戰列艦,遠超過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紐蘭海軍服役與在建的快速戰列艦總共才6艘,即便把獲得撥款,還沒開工的算上,也就只有10艘。
布蘭海軍迄今總共只有4艘,另外有1艘在建,計劃建造的同樣只有1艘,再把3艘戰列巡洋艦算上,總共才9艘,而且已經戰沉了1艘。
狹夷海軍在戰敗前,只有4艘用戰列巡洋艦升格而來的半調子快速戰列艦。
迢曼海軍只有2艘,而羅利海軍最多4艘,洛克海軍把戰列巡洋艦與半成品全都算上也只有5艘。
關鍵還有,樑夏帝國的造船廠裡,至少有4艘在建,說不準另外的4艘也即將出現在船臺上。
這麼一來,樑夏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多達14到18艘。
可見,樑夏海軍其實一直非常重視快速戰列艦,也建造了足夠多的快速戰列艦。
這麼大的差距,紐蘭海軍必須得奮起直追。
正是如此,尼茲才明確提出,必須想辦法加快“衣華”級的建造速度,並且提前下達第二批訂單。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一批4艘“衣華”級的建造工作在年初就已啓動,只是因爲撥款的問題,或者說首先保證航母,以及其他的主力戰艦,甚至是快速貨輪,所以4艘戰列艦的艦載費用一直就沒有發放到位。
結果就是,4艘“衣華”級在開工之後就沒了動靜。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與此同時,4艘“南達”級的建造工作得到了保證,2艘“北卡”級也在規定時間內交付給海軍。
當然,尼茲重點強調了快速戰列艦的價值。
用他的話來說,樑夏海軍能連續打贏好幾場決定性的大海戰,而且把損失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不止是擁有精銳的艦載航空兵,快速戰列艦所發揮的作用,也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樑夏海軍的幾艘艦隊航母能夠死裡逃生,靠的就是由快速戰列艦提供的防空掩護。
如果那幾艘航母沒挺住,樑夏海軍現在最多就只有4艘大型航母可用。
不要忘了,第十一特混艦隊的3艘航母只有“陪京”號沒有遭到重創,而轉爲訓練用途的“橫江”號也遭到過重創。
這麼計算,樑夏帝國的艦隊航母,其實全都“戰沉”過一次。
當然,尼茲想要得到的可不止是8艘“衣華”級快速戰列艦。
樑夏海軍的“南珠海”級已經開上了戰場,戰鬥力肯定超過了“南達”級,絕不會比正在建造的“衣華”級差。
要說的話,其實是旗鼓相當。
也就是說,“衣華”級不具備碾壓“南珠海”級的絕對性能優勢。
關鍵還有,樑夏海軍的第二種後條約型快速戰列艦已經啓動,第一批已經開工,其戰鬥力絕對在“南珠海”級之上。
按最新的情報,這種暫時還沒命名的超級戰列艦的性能全面超過了“衣華”級。
不說別的,標準排水量就有可能超過55000噸,滿載排水量肯定超過65000噸。
雖然比狹夷海軍沒有建成的“狹夷”號低了點,但是隻要建成了,那就肯定是迄今爲止噸位最大的戰列艦。
要說,噸位說不定會超過“狹夷”號。
還有情報表明,這種超級戰列艦配備了55倍徑的450毫米主炮,能在全射程範圍內碾壓當今所有快速戰列艦。
在理論上,沒有一種戰艦能夠擋住450毫米穿甲彈。
不止是“衣華”級,哪怕是還沒有定型的“蒙大拿”級,防護最強的設計方案,也只能抵擋16英寸的重型穿甲彈。
最爲重要的是,其建造進度,還超過了“衣華”級!
正是如此,尼茲才直接向洛福斯提出,提前啓動BBX項目,也就是“蒙大拿”級超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並選擇配備9門18把英寸主炮的設計方案,通過把航速降低2節來增加5000噸的裝甲用量。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針對450毫米穿甲彈的防護免疫區。
至於航速,在經過實戰檢驗之後,紐蘭海軍早就認識到,超過33節的速度指標根本就沒有意義。哪怕是艦隊航母,在躲避襲擊的時候也很少跑那麼快。只要能夠達到30節,就足夠用了。
對戰列艦來說,航速每降低一節,就意味着能增加1500到2000噸的裝甲!
相對而言,厚實的裝甲,依然是生存能力最根本的保證。
針對樑夏海軍新式戰列艦的建造數量,尼茲提出第一批至少4艘,最好爲8艘,不然第二批都得到達8艘。
總而言之,建造數量不得少於12艘。
如果達不到這麼多,就必須繼續增加“衣華”級的建造數量,而且第三批“衣華”級最好得大改,對艦體結構做出調整,比如縮短艦體來降低結構噸位,換上3座配備3門18英寸主炮的緊湊炮塔。
總而言之,即便在快速戰列艦上,紐蘭海軍還是得奮起直追。
至於建造費用,可以適當減少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縮減陸戰隊規模,減少登陸艦艇的建造數量。
理由非常簡單:在能預見的未來,紐蘭海軍都沒有發起戰略反擊的可能性,也就不需要太多陸戰隊與登陸艦艇。
至於島嶼防禦,沒有陸戰隊,陸軍同樣能做到。
其實,在塞島與中轉島,就有不少的陸軍部隊,陸戰隊投入的兵力反到不太多。
在西南東望洋那邊,陸軍也是守衛島嶼的主力。
當然,關鍵其實是登陸艦艇,以及在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當中必然要用到的各種各樣的運輸船隻。
哪怕登陸艦與運輸船的造價低廉,可是數量太多了,總體花費並不小。
把這些資金省下來,足夠建造幾艘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