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到遼東

四個月的時間,孫享福終於把嶺南之地所有的種植任務,分配,教授給了這些農學生,

以他們的水平來看,領南道的種植事業,基本上是不需要孫享福再多操心了。

三月初下旬,當北方的百姓已經從山南道啓程回家,開始準備春耕,孫享福一家子,也攜帶着一些嶺南道種出來的玉米,紅薯,土豆,花生之類的種子,啓程前往遼東,那邊,現在是大唐綜合排名第三位的貧困邊鎮地區。

寬大的馬車上,孫享福朝一副信心滿滿孫靖道,“準備好了沒有,我們準備開始了啊!”

已經六歲多的孫豐用力的點了點頭,孫享福便與拿着鼓槌,抱着吉他的虞秀兒和李香蝶幾女點了點頭,舉起了手中的索吶,頓時,一陣響亮且喜慶感十足的索吶樂曲與有節奏的鼓聲就響了起來。

孫豐頓時開嗓唱道,“我的家在東北誒,松花江上啊!那裡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綠水旁,門前兩棵大白楊,齊整整的籬笆院,一間磚瓦房啦,哎嗨兒喲!”

“我爹爹有事沒事,總想喝點酒哦~,就算是沒有菜,那也得喝二兩,大碗茶大碗的酒啊,左鄰右舍在兩旁,五魁首六六六,笑聲滿堂啊!哎嗨兒喲!”

孫豐的聲音很亮,但是,沒唱歌的孫婉瑜比他還緊張,生怕他唱不好,兩人得被送回九垸縣上學,畢竟,他們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是因爲孫豐提出了自己的特長是唱歌,應該跟在老爹老孃身邊學習纔是對的,虞秀兒才最終決定給他一個機會,畢竟,農學和歌藝乃是孫家的兩門絕學,總得有人傳承纔好。

於是,整個趕路的過程一點都不無聊了,孫享福被揪出來作詞曲,不能是之前孫豐已經唱熟了的那些兒歌,必須是新作的曲目,虞秀兒只給他打幾遍模板,然後,讓孫豐自己按照曲調練習,不準走音,要唱出自己的一些味道,做到了,才能繼續跟在大家的隊伍之中。

“我孃親從小,嗓門就亮啊~,每天它唱着山歌,去學堂。只唱的老大爺,放下了他的大面碗呀!直唱得小夥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針線聽一段兒~直唱得大姑娘,眼淚汪汪啊!忘記了洗衣裳吶啊~,哎嗨兒喲!”

第三段有一個比前兩段高很多的音,孫豐卻是毫不費力的將其唱出來了,而且,這個童聲版的,還別說,就是孫享福聽過原版的和虞秀兒版的,也聽出了一些別樣的感覺。

打鼓的虞秀兒,也因爲他的表現,眼神一亮,把鼓打的更加投入了些,看來這幾個月,這孩子跟着她們在嶺南練嗓的成果是非常好。

聽到孫豐唱的這麼好,最感動的要屬春桃,她想不到自己這個妾生的孩子,會繼承家裡的絕學之一,孫享福和虞秀兒到現在爲止,可都沒有教孫靖和孫婉婷什麼正經本事呢!

果然,他唱完了之後,虞秀兒忍不住誇讚道,“豐兒果然有唱歌的天賦,即便是我在他這個年齡,也遠不如他,不過要跟着我們學習唱歌,文化課也不能落下,以後你爹會按照一年級的課本,教你們讀書。”

“好耶,好耶。”

得到虞秀兒這樣的承諾,孫豐還沒反應過來呢!孫婉瑜卻是先高興的拍着巴掌蹦了起來,全然沒有一點沾光者的覺悟。

被紅梅用眼神制止後,她一屁股就坐到了孫享福的懷裡,把臉埋在孫享福的脖子下面,還用一隻手擋着自己眼角的餘光,不時的偷瞄一眼自己的孃親,賣萌耍寶,儼然就是個小戲精。

孫享福打小最喜歡抱這個眉眼之間最像自己的女兒,拍拍她的小屁股,給她調整了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又教她唱起了兒歌來,一時間,馬車上又響起了孩子們的歌聲和樂器伴奏的聲音。

不多時,延津新城的城牆在望,騎馬在前的張軻打馬到車前報道,“公爺,延津城外聚集了好多百姓,看樣子,是來迎接我們的。”

聞言,孫享福笑臉一收道,“蘇定方和上官儀怎麼還喜歡搞這一套虛的,此時正值春耕,百姓們耽誤了農忙可不好。”

“照我看,未必是如此,您自己看看吧!”說着,張軻將掛在自己脖子上的望遠鏡拿下來遞給了孫享福。

孫享福接過之後,往城門方向望去,首先便看到了蘇定方和上官儀已經打馬向這邊過來,然之後,他又看到了那些聚集在城門口的百姓們期盼的表情,這種表情,更像是後世等着看明星的粉絲,難怪張軻會這麼說。

很快,蘇定方和上官儀便到了車隊之前,一番見禮之後,蘇定方率先道,“咱們遼東的百姓,可算把您給盼來了。”

“是麼,這可是證明你們的差事做的不夠好啊!百姓們要是富裕安康了,就不會那麼期盼我來了。”孫享福笑着開了句玩笑道。

被他這麼一說,蘇定方略微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遼東之地別說跟關中,山南道比了,就是跟北地的定襄道和河北道比,也有着巨大差距,尤其是室韋,契丹,靺鞨,扶余等幾個以漁獵爲生的部落所在的地盤,非常拖後腿,導致安東大都護府空有遼闊的地盤和兩百多萬戶人口,給朝廷貢獻的稅收,卻是排在最末幾名。

當然,究其原因,就是李世民拿下高句麗和整個半島之後,把開發程度較高的遼陽,到卑沙一帶最富裕的幾個州,全部都劃到了河北道,並且把產出能力較強的百姓,遷了很多到關中和山南道。

而現有的地盤,由於百姓們處於農耕,和漁獵這種比較原始的生活狀態,商業沒有興起,自然是無法創造稅收了,要知道,大唐已經將農牧稅收全部免除了,整個黑水都護府和東夷都護府地界,一年都收不來幾萬貫的商稅,還不如山南道垸田區的一個縣呢!

也就從延津城往朝鮮半島幾個人口相對密集一些城池,商業方面勉強過的去,因爲他們漢化程度比較高,平壤,漢城,熊津,金州等地,甚至有堪比大唐本土州縣的文化程度和耕種水平,畢竟,這些地方進入封建統治時期,已有六七百年了。

聽孫享福這麼打趣,上官儀卻是開口爲蘇定方辯解道,“鄒公與蘇將軍都是武官,於民政,能做到現在的程度,已是不易,下官上任了之後才知道,他們在民政方面,還是有頗多建樹的。

現在,咱們官府與當地的百姓相處的已經十分融洽,百姓甚至以身唐人爲傲,很多地方,已經落實了新農村建設,推廣農業技術,已全無阻礙。”

“是麼,那咱們也別讓百姓久等了,打個招呼之後,讓他們快些回家忙活春耕吧!”孫享福笑呵呵說着,張軻領會了他的意思,便讓整個車隊走快些,不一會,便到了城下。

“有勞諸位父老鄉親前來相迎了。”

“農國公,是農國公孫正明,我在山南道做工的時候,見過他,他還送了我一包禮物的······”

“是啊!真的是農國公來了······”

諸國百姓紛紛彎腰拱手與孫享福見禮,從他們的反應,孫享福可以看出,這些百姓,並不是被蘇定方和上官儀組織而來迎接自己的,是而聽到了一些傳聞消息之後,自發而來的。

“對,我就是大唐農國公孫正明,這次來遼東呢!就是想教大家一些更好用的農耕知識,並且,將一些更高產的農作物,在這裡推廣種植,讓你們家裡的糧食更加充裕一些,所以啊!想要種新作物的人,這幾天可得抽多點時間,到城內的民學課堂來上課學習啊!”

孫享福對着人羣講述了一番,頓時,人羣中就爆發出了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山南道有多富裕,南下做過工的人可都知道,他們回來了之後,把那邊傳的像人間仙境一般,究其原因,就是因爲農國公孫正明在那邊種高產水稻,幫大家謀劃商業,現在,居然輪到他們遼東了。

要知道,他所說的新作物,可是去年才引進到大唐的,想不到,他們遼東之地,能夠先於其它地方種上。

其實,孫享福帶過來的這些作物種子,已經是嶺南道第二輪種植出來的成果了,所以,數量不小,當然,不可能滿足遼東地區所有的人,這也是爲什麼孫享福沒有選擇直接在漢城碼頭上岸,直接在半島開始推廣種植,而是在卑沙城碼頭上岸,走河北道,往延津城來的原因。

因爲,管轄地劃分過後,延津成了河北道進入安東大都護府的第一座新建的大城,這座城又地處安東大都護府屬下三個都護府的交匯之處,而且,由於百姓們經歷過淵蓋蘇文放火燒城,被唐軍所救的那場大戰,對於大唐的歸屬感最強,以這裡爲基礎點,推廣新作物的種植知識,乃是最佳。

這不,人羣之中,就有不少室韋,契丹,靺鞨部的人,之後程名振和張儉兩位都護,會組織治下更多的,想要捨棄漁獵,學習耕種的各部族百姓,過來延津學習種植技術的,畢竟,高產農作物,更加能保證他們的生活質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271章 新作物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71章 新作物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714章 航海人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714章 航海人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九章 送魚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84章 九垸縣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300章 大動作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127章 海戰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269章 私聊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579章 二進宮第177章 王旭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737章 五年第116章 李香蝶第751章 發動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717章 到遼東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八章 加夜餐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82章 談心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41章 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