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

自從有了準確的計時工具之後,大唐在很多製造方面的精確度,就上了更高的一個臺階,現在,鐘錶早已不是那些一人高的大盒子,而是縮小到了半個拳頭那麼大。

如果以孫享福的眼光來看的話,它依舊還要縮小一倍以上,但是市場上不這麼認爲,大家都覺得它應該像武人戴的護腕一樣,顯眼一些纔好。

說白了,就是所有買的起這個玩意的人,都想顯擺,在後世看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土的行爲,然而,爲了迎合市場的需求,製作鐘錶的工廠,不得不量產這種錶盤寬厚度較大的腕錶,而在它產出的時候,研究組的所有成員,就第一時間配備了一個。

有了準確的時間,行駛里程,燃料消耗,載重量等方面的數據,計算出它的大概動力,就不難了。

不多時,幾個負責測算的成員,就將得出的結論交給了馬賽,他看過之後,向李承乾彙報道,“太子殿下,如果將這樣的一個蒸汽發動機,安裝在咱們的萬石船上的話,一個時辰,差不多能走十五里。安裝在咱們的五萬石大船上,起到的推進作用,則更小,只有三裡左右。”

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才走三裡,那可真是慢如龜爬,不過,馬賽卻還要下文,道,“如果,將這個模型機的體型,動能放大幾倍,然後左右安裝兩個,同時推進,則是可以將它的航速提升到每個時辰五十里以上,而且是在滿載的情況下。

如果順水而下,應該還可以更快,達到每個時辰六十里以上,基本上一天之內可達洛陽,三天可達登州或萊州,五天可達杭州出海口,十天可達廣州灣,即便是逆水返航,多用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三成,因爲,它根本不需要休息,可以日夜行船。”

由於關中上游現在還是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大量開挖了緩衝湖泊蓄水,再加上朝廷給積淤較大的豫西段整個進行了人工改道,目前來說,除了春汛期間,黃河水道已經變的十分平緩,像渭河段,在進入夏秋之後,幾乎感受不到他的流淌速度。

那麼與之相連,本就十分平緩的大運河,就更加平緩了,這也是朝廷之前爲什麼下大力氣改造黃河水道的原因之一,爲的就是方便所有船隻,南來北往的時候,更加平緩順暢,不需要那麼多的縴夫拉船。

在這種比較平緩的水道之中行駛,蒸汽輪船那是即快速,又安全,後世內燃機千噸以上輪船的航速大多爲14到18節,遠海運輸的貨船,最高航速則是可以達到25到26節,一節換算成公里時速,是1.852。

也就是說,大多數輪船的時速,都在25公里到33公里之間,遠航輪船的時速,則是在45公里左右,當然,千噸以下的小型船不算,時速達到**十公里的快艇都有很多。

兩相對比之下,即便是馬賽真的如理論上,將這種三汽缸雙蒸汽機驅動的五萬石船製造出來,時速也不過才十二公里左右,比後世普通內燃機輪船,可是慢了一倍左右。

而且,有這個成果,還是因爲孫享福直接讓他們上馬的是渦輪增強了功率的蒸汽機,和比較科學的螺旋槳來推動船隻的前提下,否則,以他們原先的構想,使用明輪的話,估計也就跟老美製造出來的第一艘蒸汽輪船‘克萊蒙’號的航速相當,每小時只能跑八公里左右。

蒸汽發動機的弱點很明顯,它笨重,且龐大,離不開鍋爐,新蒸汽的溫度和壓力不能過高,排氣壓力不能過低,熱效率難以提高,往復式的運轉,導致它的工作過程不是連貫的,慣性就限制了它的轉速的提高,即便增加了渦輪設計,也依舊是個弱雞。

但它還是有很多的進步發展空間的,現在試驗船上應用的三缸蒸汽模型機,應該屬於多脹式蒸汽機,之後可以改進成單流式,汽輪式,旋轉式,它的功率和穩定性,還能有較大幅度提高的空間,最終,讓輪船的航速達到十節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怎麼樣,只要這種動力模式是正確可行的,那麼,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李承乾反而不是很在乎大型船隻的航行速度,而是指着裝載模型機的小船道,“如果只是用作小船的推動,能不能達到一日千里?”

馬賽答道,“用作小船的話,一日千里,自然是不難的,只是,船走的太快的話,顛簸感會很強,咱們需要很多穩定方面的設計,而且,船身如果用木製的話,肯定不行,可能需要打造鋼鐵製作的船身。”

聞言,李承乾瞭然,木質船身,可經不起在水面上劈波斬浪的速度,鋼鐵打造的船身,就不一樣了,只要不撞到礁石翻船,在水面上無論怎麼顛簸,都無法將其弄散架,於是,他有些興奮道,“有些時候,速度很重要,你們一定要在安全的情況下,設計出最快的船隻出來。”

這時,長孫皇后卻是有些詫異的道,“鋼鐵打造的船?放到水裡,豈不是沉了?”

李承乾大笑道,“哈哈哈,母后,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那些鋼結構龍骨的包鋼大船可不輕,它怎麼沒有沉到水裡去呢?這裡面可是有科學道理的,一時半刻,兒臣也跟您解釋不清楚,且聽聽,他們何時能將這蒸汽船造好吧!”

馬賽答道,“這個時間,還很難說,將其體型和動力放大幾倍,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其穩定性還需要經過不斷測算。

另外,實際將其應用到長期的航行使用中,整個機器在抗顛簸,和牢固性方面,需要有很多設計改進。

還有,最終將其安裝在輪船上,如何靈活操控使用它,更是需要從頭設計,沒有一兩年以上的時間,估計不能做下水試驗,沒有三年以上的時間,不能確保其能穩定使用,就算船穩定了,還要培養一些能夠操作駕駛,維護保養這種蒸汽輪船的船員,這又得不短的時間。”

被馬賽這麼一說,李承乾才意識到,模型機試驗成功,還只是他們的第一步而已,真正的應用它,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這蒸汽機對我大唐未來的發展極其重要,你們的功勞,父皇和我,都不會忘記,稍後,孤會有重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早日將其投入到應用當中,有什麼需要支持的方面,可以直接奏報給我,我會盡全力支持。”李承乾給研究組的衆人鼓勵道。

衆人聞言,一齊行禮謝過,然後馬賽又道,“太子殿下,蒸汽機的應用,絕不止在抽水機和造船上面,爲了使其早日應用到各行各業,臣建議,將研究組成員分成多組,擴大成多個團隊,全面開始它的應用研究。”

李承乾聞言,想都沒想就點頭道,“沒問題,孤回頭會賜一道徵召令給你,所有的事情,由你主抓,任何行業的人才,你只要覺得有需要,都可以徵召進研究組,研究經費,不設上限。”

“臣等,多謝太子殿下信任,必然肝腦塗地,早日取得研究成果。”得到李承乾這麼大力度的支持,所有研究組成員的精神都是一震,躬身行禮道。

其實,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什麼物資上面的賞賜,他們已經足夠有錢了,研究組最低的,都是正五品上的院士身份,然而,理工男的工作熱情,並不在這些名利上。

他們想要的,是做出驚世駭俗的東西,像蒸汽機,便是如此。

李承乾回到了皇宮之後,第一時間就給孫享福寫信了,長孫皇后,則是給李世民寫信,蒸汽機果然如最先提出它的構想的孫正明所說的那般神奇,以後,大唐只怕是又要推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了。

在延津的孫享福,是在半個多月後收到李承乾的來信的,對於這封信的回覆,就是搞一些抽水機和開荒用的新式工具到遼東來,正好在開發三江平原的時候,這東西能夠用的上。

因爲,他剛剛和蘇定方,上官儀等人在三江平原勘察完了地形回來,正在做着規劃設計。

這裡,現在的情況與後世建國初期的‘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荒蕪景象,基本是一樣的,不過溼地面積更大,非常適合開發成水稻田,後世太祖就是出動了差不多六十萬知青和軍隊,在這裡墾荒開田,才最終將其打造成了我國的北大倉,讓這裡的糧食年產量達到了後來的一千五百萬噸。

把這個產量換算成這個時期的石,那就是兩億五千萬石左右,不僅能夠養活後世這一地區八百多萬人口,還能多出至少七成以上的糧食,向外出售。

而現在,孫享福非常雖然不能帶着這些並不太善於耕種的人,實現像後世那樣的開發規模和產量,但是,使其產出能夠養活整個安東大都護府近八百萬人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整體規劃效果圖畫出來之後,蘇定方和上官儀的笑聲,險些將屋頂都震翻。

按照孫享福的計劃,這一地區的最終形態,可不就是跟山南道的垸田區域一樣麼。

“兩位別高興的太早,這一地區,雖然能夠開闢出四千萬畝以上的高產良田,但是,你們根本沒有那麼多適應耕種的人手,而且,地區偏遠,前期開發,需要投入進去的錢財非常巨大,真想要變成我規劃的這樣,可不是那麼容易。”

щщщ•TтkΛ n•C ○

孫享福的規劃理念,是盡最大可能保護了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下,讓這裡的農牧業,商業,和行政管理,都非常便捷,所以,最終他標識出來的適合開發成田地的區域,比後世的面積,要少了很多,很多溼地,得以保存。

可即便是四千萬畝田地,也不是蘇定方他們這些日子發動的幾十萬人能夠耕種的,因爲,即便是耕種比較省事的平原地,要精耕細作,實現高產的話,平均每戶的耕種面積,也不適合超過三十畝,這在山南道,是驗證過了的,而以遼東不善耕種的百姓來算,只能更少。

四千萬畝,真要全部耕種下來,差不多得兩百萬戶百姓,這差不多就是安東大都護府地界內的所有百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被孫享福潑了一盆冷水,上官儀卻一點也不在意,依舊興奮道,“我們也沒打算一下子就把它弄好,山南道開發出兩千多萬畝垸田,還是幾百萬人,四五年的功勞呢!咱們的要求不高,三年,弄出一千萬畝足以,這可是能夠堪比山南道垸田產出的水澆地,一千萬畝田的產量,我們整個安東大都護府的所有百姓甩開腮幫子吃一年,也吃不完。”

孫享福攤了攤手道,“那行,按照每年四百萬畝開發來計算,你們發動起來吧!七月的時候,至少需要一百萬人青壯到位,最多九月中,撤回來秋收,明年四月,再過去。”

用一百萬青壯,去開發四百萬畝田,平均每人才四畝而已,難度和工作量並不大,之所以把目標劃的這麼小,是因爲這一地區的凍結期長達七八個月,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做房屋基礎建設。

只有把暖炕,暖壺,抗冰凍和承壓性較好的房屋都建設好了,才能讓大家在那邊過冬,畢竟,那邊地處偏遠,一旦有什麼意外情況發生,想要救援都比較困難,而從延津這邊發動過去的準漢民百姓,未必適應的了靺鞨人,室韋人才能適應的天氣環境。

第714章 航海人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19章 回長安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402章 迎新宴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112章 到洛陽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43章 採紅菱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176章 風雪路第336章 再起程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260章 抓生產第357章 起塘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381章 各種忙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31章 去交趾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714章 航海人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87章 開考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15章 回荊州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131章 去交趾第130章 計策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