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

孫家的書房裡,長孫無忌和孫享福相對而坐,德叔親自給他們上了茶水之後,就退到門外去了。

“正明這套宅院子倒是別緻。”

“家裡要養活的人口不少,以後也不知道要在這住多少年,房間自然是要多修建一些的。”

兩人只是隨意的客套了一句,就馬上開始進入正題了,喝了一口茶水之後,長孫無忌放下茶杯,在宴席上那種半醉的神態盡去,正色道,“正明可知,今天酒宴上這些人找錢莊貸款的人,總數幾何?”

孫享福一點也沒有意外的點頭答道,“我估摸着不少,光是潁川陳家,就有兩三百萬貫的需求,其它各家加起來,只怕不下億貫。”

長孫無忌點點頭道,“是啊!光是他們這些人所需要的額度加起來,就超過億貫,你可知,長安那邊,正在走各路朝臣,甚至是後宮妃子的門路,找錢莊借款的額度是多少?”

“總不會比錢莊裡現有的存款還多吧!”

長孫無忌有些無奈的笑道,“呵呵,多一倍以上。”

“一倍以上?我記得,之前我到善陽的時候,朝廷統計各地錢莊的存款總額,是三億多貫吧!他們要幹什麼?向錢莊借六億貫?這怎麼可能?”聽到長孫無忌報出這個數據,孫享福有些發愣道。

朝廷公佈了的數據,那些在朝中有人的世家子不可能不知道,找朝廷借貸錢莊根本不可能拿出來的數額,這不是瞎胡鬧麼。

“據我所知,各地的世家,現在分成了好幾個山頭,咱們今天見到的,只是以王氏爲首的一個山頭,他們這些山頭,都想擴張做大,所以,他們在爭,每一個山頭都找了自己的關係向錢莊借錢,額度,都達到了一億多貫,他們這是掐死了錢莊目前能放出來的最大額度,不給其它的山頭留機會。”

長孫無忌這麼一說,孫享福立馬就懂了,擴張壯大,資金,就是籌碼,,誰先得到籌碼,誰先得利,現在,他們就是在錢莊這裡搶籌碼。

並且,孫享福還料到了,朝廷不想任何一個山頭做大,肯定會想要均衡,所以,李世民與心腹大臣們達成的共識,應該是把錢莊能夠借貸出來的額度,均分給各個山頭,想到自己現在的平民身份,孫享福開口道,“對於怎麼向外借錢,相信陛下已經有了一個決斷了吧!”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答道,“到目前爲止,錢莊並未對外批准任何的大額借款,但是有很多必須要完成的項目,陛下已經準備讓財部批准撥款,這江陵城中的好幾個保障項目就是如此,對了,這是今年朝廷的財報,最後兩個月的數據,因爲統計需要時間,會計入到下一年,你可以先看看。”

長孫衝將自己懷裡的一個紙摺子遞給孫享福之後,再度喝起了茶,他知道,孫享福現在的身份,根本不知道這些只有頂尖管理層才知道的最新數據,而如果不知道這些數據,他就不好對大勢進行判斷。

自從大唐的官方行文變成簡單,準確,易懂的白話文之後,各種東西看起來就省事的多了,不到一刻鐘時間,孫享福就將摺子看完。

簡單來說,這份財報是截止今年十月低,朝廷的財稅總額,以及上年結餘的彙總,這是四邊之地納入大唐之後,第一個完整的財年,由於版圖和人口擴大了一倍多,全國各地又豐收,商業也持續了大繁榮景象,再有定襄運動大會對經濟的拉動,今年朝廷的稅收結餘,達到了三千二百多萬貫,比上一個財年,又增加了近兩倍,加上此前國庫裡的一些結餘,朝廷現在可用的稅收款項高達三千六百多萬貫。

當然,在摺子的最後,對這些錢該怎麼花,也有了大致的安排,最大的一筆開支是軍費,大唐十六衛軍,加上安東,安西,安南和安北,以及新成立的海軍各部,總兵力,達到了差不多一百萬,這裡面,光是海軍裝備製造方面的軍費,就達到了每年兩百萬貫。

而大唐現在所有軍人,都已經轉爲了職業兵,也就是說,他們今後是把當兵當做全職工作來做了,所以,每個月都要拿軍餉,除了吃喝之外,光是給各級軍官和士兵發軍餉,每個月都要三百萬貫左右,一年下來,加上軍械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消耗增補,總體費用,將會達到四千萬貫左右。

當然,這些錢,不全都是由朝廷大賬上出,因爲軍隊本身,是有產出的,像安西軍,明年就將會開墾數百萬畝軍屯田,往後每年,都會增加百萬畝以上,像安北軍,則是完全可以自負吃用和軍餉,因爲他們不僅有開發好了的軍屯田地,還有龐大的畜牧業支撐。雲南鎮守府的安南軍,則是有藥品,商貿方面的收益。

總體來說,這些費用,實際需要朝廷支出的,可能只有一半,兩千萬貫左右,而且會隨着軍屯的範圍增加,產出增多,需要支出的越來越少。

這些軍費是明年新冒出來的開支,所以單獨計算,至於朝臣的俸祿和各地衙門的支出,其實已經減除掉了,三千多萬貫,是支付完所有原有開支之後的結餘。

當然,軍費這一項支出就算大了些,李世民和一干朝堂大佬們,也都是沒有話說的,因爲,原先的府兵,是由其鄉里的百姓聯合供養的,這些府兵轉成爲職業兵之後,則是由朝廷供養他們,給他們開軍餉,那麼,原先加在百姓身上供養府兵的攤派,就等於減除了。

在朝廷稅收大增,足以支付國用的情況下,李世民不光是減除了百姓們供養府兵的攤派,還順勢將全國百姓的人頭稅,以及所有其它苛捐雜稅全部都免除了,因爲,從統計情況來看,那些稅收並不佔總稅收多少份額,而且,收起來比較麻煩。

以後,大唐就只存在商稅,農稅,和工人們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除了商稅,因爲商品價值的不同,稍微有些複雜以外,農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三十稅一,簡單到一目瞭然。

再之後,就是幾個大的基礎項目的開支了,李世民打算把長安到洛陽段的黃河,進行一次大疏通,使其更加便於行船。

想要使湍急黃河水流放緩,變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即便大唐現在施工的工具方面比前隋時期先進了很多倍,但想要完成這個工作,也有一定的難度,雖然需要修整的地方不過是豫西段的百餘里,但所需要的費用,不亞於修一條兩三千里的水泥路,初步預算是五百萬貫,後續,可能會花到八百萬貫都說不定,因爲,按照都水監的水利專家們設計出來的方案,幾乎是要廢棄掉原有的整個河牀,重新給黃河挖一條一百多裡的人工河牀。

再之後就是江陵城的基礎建設,和幾條公路的修建了,有人提出了修建一條從長安到旬陽縣的水泥路,這樣,從長安往江陵,就只需要走三百多裡的陸路到達旬陽縣的漢水碼頭,就可以上船走水路,順漢江直下到江陵城北面的太泊湖碼頭上岸了。

這條路線如果是對比正常人全程走陸路的話,只能節省兩三天的時間,全程大概五六天左右就能到,但是,如果是從關中往江陵走貨的商賈的話,那差距就大了,貨船載貨量大,順江直下,能節省的人力運費,那可不是一丁點。

這些項目算下來,就可以看出,國庫財稅方面的結餘,李世民是一點都沒打算留的,也就是說,再有別的項目,朝廷也只能走錢莊貸款來運作了。

“從這份財報上面來看,朝廷可供支配的現金,都花出去了,再有額外的支出,都需要依仗錢莊借貸,所以,錢莊向民間貸款的額度,並不會太多是吧!”孫享福看完之後,將那份摺子還給長孫無忌道。

“是的,但陛下也非常想要這些家族或者商賈們,快些着手推動大唐的建設,他還說,你一定有辦法的。”

“呵呵,陛下還真是看的起我,但是,不管是對外擴張,還是對內發展,我都不建議把步子邁的太大,就拿江陵城來說,就算它在您的打造下,真的成了大唐南北貨物的集散地,它真的就能支撐的了比定襄還大一倍多的城市體系麼?”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未必,但是,不是有你麼?你一定會想辦法讓江陵城持續繁榮下去的。”

孫享福訕訕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道,“您這是比陛下還瞧的起我,我可沒有那個能耐,一個合兩城之民不過十幾萬人口的城市,您突然給他擴建到比洛陽還大十幾平方公里的程度,真要將數百間可以招待數千上萬人規模的大酒店,和可供數十萬人娛樂的各種場所都建起來,一旦運動會結束之後,這些地方,有人住嗎?有人玩嗎?到時候,這裡就是一個建設的十分好,但卻不停的需要資金投入,來維持的空城。”

貨物集散地,說白了,就是所有的人,都只是這個城市過客,甚至,有可能因爲實際便利的原因,許多的商人,會直接將可以走通漢江和長江兩大水系的江夏城,作爲貨物集散地,因爲一旦關中的貨物能走旬陽縣快速入漢水,那麼,漢水這條線,也將變的重要起來,從長江下游來的貨,未必需要往下游繞一個大圈子走運河,黃河,到長安,而是直接在江夏拐入漢江,走漢江到旬陽碼頭上岸,走三百多裡陸路到長安,這樣,在豐水期的時候,比繞運河,其實要省事的多。

長孫無忌並沒有被孫享福的話堵住,而是十分篤定的道,“在來江陵之前,老夫還在爲此事憂慮,不過,到了這裡之後,老夫一點也不憂慮了,不然的話,你當初也不會將江陵城設計的如此之大,所以,你肯定是一早就有全盤的計劃。

一個被數十個像九垸縣這樣富裕的地方包圍的江陵城,怎麼可能會是空城呢?

所以,正明你一定是有辦法的。

還是老實說出來吧!你知道的,你現在的這種情況,應該是暫時的,總有一天,你會官復原職的,你總不希望到時候,你再接手回去的時候,是一副亂攤子吧!”

長孫無忌就是個人精,孫享福想在他面前藏拙是不可能的,只得苦着臉搖了搖頭道,“好吧!既然被您看出來了,那我就說幾句吧!您如果做的到,我不介意給您出個招。”

長孫無忌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了孫享福一眼道,“你儘管說。”

孫享福一早就料到長孫無忌會來找他問計,所以,將心裡早就想好的說辭說出來道,“首先,築垸開田,吸納安置各方原因落戶在這裡的百姓的政策,未來不能變。”

“這一點你放心,有九垸縣的成例在,朝堂上誰也不敢阻止垸田的開發建設。除非是適合築垸田的地方已經全部築好了。”長孫無忌不假思索,直接點頭道。

“其次,之後建起的垸田地區,不能只仿九垸縣之形,而不仿其神,也就是說,不光是田地房屋牲畜等一系列的配製要跟九垸縣最初的時候看齊,整個政治體系,民生保障,也全部要學習。”

“這一點,你也可以放心,老夫覺得,光是仿照九垸縣現有的這一套,就至少可以讓十幾個人口規模如九垸縣這般大的地方同樣致富起來,只要他們富起來了,相應的保障,自然也就都有了。”長孫無忌再度同意道。

見長孫無忌答應的爽快,孫享福又道,“然後,您再把當初我提交給朝廷的那份江陵城的規劃圖紙拿出來看看,若是能嚴格照着上面的規劃建設,那麼,我所提到的計策,纔有可能奏效。”

“那份圖紙的規劃?”

說到這個,長孫無忌皺起了眉頭。貌似,按照那份圖紙上面的規劃,城內有好多地方,不是用來蓋房子的,也就是說,朝廷不能將那些土地,肆意的賣給這些準備在江陵投資做產業的人了,這可是很大一筆損失啊!

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323章 又出招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368章 定計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241章 運作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703章 送葡萄第121章 見馮盎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30章 計策第372 人才缺乏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583章 回程第十章 賞錢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733章 到吐蕃第338章 返城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147章 豐收樂第210章 回朔州第547章 進展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三十章 面聖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577章 追擊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305章 對策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717章 到遼東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67章 鏖戰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212章 驚覺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570章 走場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17章 到遼東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82章 談心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533章 巡視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621章 公告欄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