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

朝廷對關中之地的戶籍制度,以及官員俸祿制度的改革,已經全部完成了,效果很好,讓大量掌握在官員和權貴手上的土地,回到了農民的手中,讓享受到了二等公民權力的農民,不再那麼容易受到欺壓,再有幸福村的農業技術支持,讓這些做回自耕農的百姓們今年收穫滿滿,爲朝廷推進新農村建設貢獻了很多資源,在明年,整個關中的新農村建設會全面鋪開,到時候,關中的經濟民生就會再上一個臺階。

而孫享福要考慮的下一步問題,則是如何將這種新的戶籍模式,官俸制度,向大唐更多的區域推廣。以及,將那些仍然被世家權貴掌握在手中的私奴,全部解放,讓他們也成爲自耕農,爲國家發展提供動力,創造利益。

這一想法如果要實施,無疑會觸及到所有人的利益,包括孫享福自己,也會因爲佃戶奴僕被放良,公民戶籍政策落實到北地,而遭受巨大的損失,他可是大唐官員中,職田最多的一個。

然而,不走出這一步,就不能徹底的將底層老百姓,從被剝削的階級中拉出來。

因爲,只要還有奴僕這個被世家權貴掌握生死,任意剝削的階級存在,他們就會不斷的想着將普通老百姓變成自己的奴僕,爲他們謀利。

而想要做到解放奴僕,難度和反彈最大的地區,可能就是安北大都護府,因爲,這裡聚集了五姓七家一大半以上的農奴佃戶,他們種植的田地,又並非官員職田,而是五姓七家通過競拍得來的私田,朝廷無法像收回官員職田和權貴封地那樣,將田地全部收回,還百姓自由。

孫享福此前用種植香料,競拍土地,等各種項目做鋪墊或誘餌,才使得這些世家子們同意,讓自家的私奴在都護府衙門上戶籍。

如果,現在又宣佈,賦予這些原本只是世家子私奴的百姓,和關中百姓一樣的二等公民的權利,這無疑會深深的觸動世家的利益。

首先,這些私奴,就是幾大世家花重金買過來的,他們不可能白白的讓朝廷一條政策,就讓自己花的錢打了水漂。

目前,雖然他們給那些農奴上了戶籍,但實際控制權還在他們手上,無非是以後給朝廷上點人頭稅。

而實際上,安北大都護府並沒有收轄區內百姓的人頭稅,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損失,只是有時候在處理逃奴的時候,比較容易因爲他們有戶籍,而扯皮,但這都是五姓七家相互挖牆角造成的麻煩,不關朝廷什麼事,他們自己忍忍,也就過去了。

再有,這些農奴如果一旦自由了,那麼,他們肯定不願意繼續給世家子種地,因爲,自耕農有多富裕,他們都看到了,現在,他們最大的夢想,就獲得自由,成爲自耕農。

那麼,孫享福要執行這個政策,世家子在北地花的那麼多錢,買的那麼多田,就全部報廢了。

這裡面的損失可就不是一點點了,因爲世家子們在關外買田,是準備種高產經濟作物,賺大錢的,現在那麼多錢投進去了,你把項目全部搞毀了,他們不會同意,朝廷也沒有信譽可言了。

不僅如此,這與孫享福在北地搞農業發展,向草原深處推進的大計劃,也是相沖突的,沒有世家子的投資主導,孫享福光憑自己的錢財來推動,可能要多費十年二十年的力氣,這太不划算了。

所以,孫享福在說這個要求的時候,心裡早就有腹稿,道,“其實王兄不必擔心,本督,只是想讓各家換一種方式,來控制屬下的農夫而已。”

聞言,王旭面色稍緩,問道,“什麼方式?”

“僱傭的方式。”

回答了王旭之後,孫享福又補充道,“朝廷全面推行新的戶籍政策,定義公民權益,是勢在必行的,因爲,它能給整個國家帶來好處,有朝廷的願望和底層老百姓的願望相合,你們世家根本阻擋不了,這就是人心大勢。

然而,讓你們的利益受損,將北地的發展計劃打亂,也並非是朝廷的本意,所以,我會建議朝廷,在推行這項新政策的時候,採取懷柔手段。

在新的公民政策推進到的地方,朝廷會給予每個百姓公民的身份,讓他們享受到公民的權益,此後,朝廷不會允許除朝廷官方以外的任何人,或者家族勢力,奴役大唐的子民,大唐所有的百姓,尤其是漢民百姓,只要不是罪犯,至少會被定義爲二等公民,而大唐的二等公民,除了不能被奴役,還有很多基本權益,至少,往後所有的賣身契,在公民制度實行的地方,將不再具備法律效應,你們想要繼續讓他們幫你們幹活,賺取利益,伺候你們,就只能夠採用僱傭的方式。

爲了維持北地的發展局面,我會向朝廷建議,將你們手中的賣身契約,轉換成僱工契約,根據賣身契約上的價值,來叛定僱工契約的時長,最高時長是終身制,不讓你們在這一輪改革中,白白的遭受損失。

改革之後,僱工在理論上是自由的身份,他們只是跟你們簽了一份有時限性的勞動協議,如果,他們不按契約幫你勞作,就是違約,需要賠償你們金錢。

到時候,官府會和你們一起商定一個較高的賠償標準,讓他們沒有違約的能力,這樣,你們也不用擔心,這些僱工會曠工逃離,因爲,屆時會有朝廷的律法來約束他們,保證他們繼續爲你們勞作,直到協議時間完成。”

孫享福解釋了一番之後,口乾舌燥,喝起了案几上的茶水,同時,需要給些時間王旭來理解自己所說的話。

好半天之後,王旭才道,“即便是這樣,我世家的損失也不小啊!要知道,這些奴役,原本在我們家族之中,就是世代爲奴的,朝廷這麼做,豈不是讓這些農奴有了自由的可能,而且,你們那個什麼公民權益,我也知道,即便是到時候他們成爲我們的終身僱工,我們打他們不得,罵他們不得,不就是養了一羣爺在家裡嗎?”

孫享福聞言,卻是笑道,“僱傭制度可不是死板一塊。你們可以設定一些獎勵制度,在完成指定工作量之後,超額完成工作的僱工,可以扣減僱傭協議時長,那麼,他們平時在幹活的時候,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幹活,爭取早日自由。

要知道,一個農奴幫你們幹十幾年的活,就會進入了老年期,一個老弱的農奴,不僅幹不了多少活,還得要你們費一些糧食來養活他們,因爲你們只有養着他們,你們才能讓他們的後代,那些青壯的農奴賣力給你們幹活。

可你們又何必要花代價在養那些老弱上面呢?只僱傭青壯勞力,將供養這些養老弱的成本節省下來不好嗎?可以用節省下來的錢,僱傭更多的青壯勞力,提高工作效率,賺取更多的利益,何樂而不爲?”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僱傭制度上做文章,只要有生產力的青壯,不要老弱?”王旭好像有些懂孫享福說的意思了,問道。

“正是,拋棄那些累贅,你們的生產力才能得到提升,還能節省大量養活他們的成本,所以,賣身契約轉成僱工契約,時限也不能太長,正好等他們到了三十幾歲,不堪驅使了,僱傭合約也到期了,是最好的,你們不需要承受供養他們的負擔,纔是最划算的。

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幹活掙錢,這條道理是不會變的,青壯勞力,總是需要幹活掙錢養家的,就像我善陽的各大作坊,不就是有幾萬僱工麼,你只要採用像善陽工坊的這種僱工模式,你的產業就不會缺勞力。

相反,用你們過去的那一套,其實已經過時了,因爲,在你們的那一套管理模式下,生產競爭力,是不可能大過這些日新月異的自由勞動者的。

就比如種樹和種田,你屬下的農奴,種的好,也是一天兩頓飯,種的不好,也是一天兩頓飯,或許在你們那些家兵的皮鞭下,他們幹活還算勤懇賣力,可是,他們絕對不會擁有什麼創造力。

如果我所料不差,用你家的農奴來種花椰菜,基本是不會成功的,更加別說種植像藍莓這種我農門子弟都容易種失敗的新作物。

因爲種植這些更加優良的新農作物,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體力,而是技術,學習技術,需要悟性,你指望這些在你的家兵的皮鞭下過活的農奴會有什麼悟性?”

孫享福的這番話,讓王旭再度進入了沉思之中,世家的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了,不堪用了嗎?

這個問題,其實世家的智囊團已經在反思了,因爲,在善陽的招商引資會之前,他們想要招募更多的佃戶,在城中豎了很多牌子,開出了還算優厚的條件,但並沒有什麼人選擇他們,而是投身到了善陽的各個工坊之中,或者接受了城中那些小商賈的僱傭。

因爲百姓們大多知道,世家子的田不好佃,佃着佃着,就佃成他們家農奴了。

然而,像王家,由於北地的發展,產業在擴大,卻沒有更多的人手幫他們把利益最大化,這就進入了一個發展瓶頸。

如果他們王家,也像孫享福名下的諸多產業一樣,採用僱傭制,給予那些僱工相對的自由,是不是也會像孫享福的諸多產業一樣,聚攏大量的工人,從而得到快速的發展呢?

孫享福的這些說辭,歸根結底,就是在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忽悠像王旭這樣的地主老財,剝削階級,向家族企業轉變。

從要求王旭把農奴上戶籍開始,孫享福就是爲了今天這一步做鋪墊。

猶記得那一夜,他玩笑似的跟虞秀兒說了一句‘我要砸碎這萬惡的舊社會’。

那個時候,真是隻的開個玩笑而已。

可後來,通過總總事件,讓他看到了世家子邪惡的嘴臉,看到了底層百姓如草芥一般的生存狀態,他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完美了,甚至一片黑暗,這才讓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砸,就狠狠砸一把,不把它砸的支離破碎,是看不到豔陽高照的那一天的。

而作爲一個後世的高級知識份子,他見過了太多後世的社會發展成例,他不會魯莽的想要一步到位,給皇帝建議,讓他怎麼幹怎麼幹。

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能讓他有完成目標的可能,纔是一個智者所爲,所有的鋪墊到現在已經完善,那麼,就到了再向前進一步的時候了,王旭同意的他的提議,那麼,大家用比較柔和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同意,他還可以鐵腕的手段來推動這件事情,只不過整個過程和進度可能更加緩慢,複雜,不確定性會更多。

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85章 上朝第133章 種稻第737章 五年第402章 迎新宴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365章 戰報來第534章 出手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419章 回長安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38章 返城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41章 運作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618章 九垸行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85章 上朝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211章 戰略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372 人才缺乏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70章 走場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365章 戰報來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729章 說服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十二章 告狀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559章 擒王浩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583章 回程第139章 見韋李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265章 會夷男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