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藍莓的坑

被別人喊到自己的書房談事情的感覺很古怪的,孫享福現在就處於古怪和忐忑之中。

因爲李世民現在手上拿着的,是一本擡頭寫着《自由基生命科學進展》的小本子,然後用眼神示意孫享福,是不是能幫他解釋一下,這些斷斷續續的白話文裡,寫的究竟是些什麼,以他的文化水平,居然會看不懂。

這玩意自然是孫享福趁自己的記憶還熱乎的時候,默寫下來的關於一些後世我國農業科學論文中,所講述的一些科學研究成果,這部世界級的刊物中,有很多關於農業研究的論文,其中‘自由基溫衡性動態的慨念在農業科學中的應用’,就是孫享福穿過來之前時常攻讀研究的東西。

然而,這個東西出現在一千幾百年前的唐朝,就無疑是天書一般的東西了,就算李世民的文化水平再高,也不可能看的懂這玩意。

“呃,那個,陛下,這就是臣睡覺做夢時,夢到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早晨起來的時候,會挑想的起來的一些片段,隨筆記錄了下來,並沒有什麼邏輯,別說是您了,臣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些東西是什麼,您就當是臣的農學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一些幻想吧!成不成立,反正臣先把它記錄下來,或許能給臣的一些農學研究,提供什麼幫助呢!”

“夢境裡的東西?幻想?”

李世民雖然疑惑,但也只能姑且信了,因爲後世的原文,孫享福真的記不全了,斷斷續續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導致了他這個本子裡面的東西,都是些碎片式的記載,確實沒有邏輯可言,孫享福自己也只是期望通過這些記憶碎片,給自己今後可能做的農業研究,提供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罷了。

“是的,人的夢境有時候是很奇怪的,臣也無法解釋。”孫享福攤了攤手道。

“那這個‘二零一八年湖北水稻產量分析報告’又是什麼?朕看着,似乎有些邏輯啊!”李世民又從孫享福的書桌上拿出一本東西指道。

看到那玩意,孫享福一愣,差點捂了額頭。

這本擡頭上寫着阿拉伯數字‘二零一八’的文稿,同樣是全篇白話文,李世民現在早就認得了孫氏代數符,所以看起這篇文稿來,並沒有什麼障礙。

這東西爲什麼會出現在他的書房,當然還是要從他穿越前說起了,一八年的時候孫享福是在湖北江漢平原一些縣鄉做農業技術指導工作,這份報告,就是他根據當地的一些地質,不同的水稻品種,播種數據,產量數據等,寫的一個學術性報告,原作者就是他自己,默寫出來當然有邏輯了,孫享福趁着記憶熱乎的時候將其默寫出來,當然是因爲這裡面記錄的東西,或許用的上。

江漢平原在東漢時期就是朝廷的糧食產出重地,光一個荊州地區產出的糧食,就夠供養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幾十萬大軍了,後來,關羽失了荊州,蜀國瞬間就變的窮困苦逼了,諸葛亮時常感嘆,若荊州在,蜀國何愁錢糧之憂,可見其當時的農業產出有多高。

荊州之地,能帶動大唐的整個中部發展,是繼關中之後,大唐往中部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位置,後世的武漢,即現在荊州轄下的江陵城,那可是建國後,我國的三大城市之一,到了二十一世紀,才慢慢被南方的經濟特區趕超。

對於這份東西,孫享福就只能編一個合理些的解釋了,道,“陛下,這是臣的第兩千零一十八個想法,裡面所說的湖北,就是洞庭湖以北的荊襄地區,這裡在三國時期被稱之爲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因爲其地理上乃是四戰之地外,主要還是因爲其土地肥沃,農業產出多,能夠供應軍需,臣時常在想,關中之地改革獲得初步成功之後,那麼,下一步,就應該是面向全國推進朝廷的各項制度改革了,處於中部的荊襄之地,就是首選······”

“這麼說,你提前爲朝廷做了很多農業方面的構想嘍,那在荊襄之地種植水稻,真的能像你這裡面寫的一樣,畝產達到一千幾百斤?十幾石之多?”李世民被孫享福的長篇大論提起了興趣,追問道。

“呃,如果稻種改良成功的話,問題應該不大,對了,陛下您叫臣來,就是問這些的?”

現在孫享福比較慶幸的是,他在默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沒把後世的一些地名什麼的套用進去,只是說了農作物的一些標號,李世民很自然的以爲,這是孫享福在教導農門子弟的時候,經常使用的類似一號試驗體,二試驗體之類的東西,倒沒察覺出什麼問題。

不過,逮到了機會,孫享福還是趕緊岔開了話題,這東西要跟李世民討論的多了,就容易出現漏洞,現在他很後悔沒有好好的收拾書房,將這些東西藏好,好在大多數東西,他平時都收在了書房的暗格裡,沒有被李世民找到。

“你去王家和崔家,談的怎麼樣?”李世民被孫享福一問,終於想到了自己找孫享福來要談的正事,把話題拉回正軌問道。

孫享福自然是順着他的問題,老老實實的回答了,道,“陛下,花椰菜這樣種植起來風險大,又比較耗費勞動力的農作物,臣會交給王氏去種,爲此,他們答應了臣,在朝廷在北地推行公民制度的時候,會鼎力支持朝廷的政策,而且,是即支持公民制度推行,又支持將私奴放良,改換成僱傭制的政策······”

接下來,孫享福把自己如何跟王旭以及崔緹的談話經過,都跟李世民講了講,倒是讓李世民越發佩服孫享福的才能了。

如果真的如孫享福所說,世家子們能夠放良門下所有的私奴的話,這可就是朝廷的一大進步,不僅能夠讓直接給國家創造經濟價值的人口數量變多,還會更大程度的減弱世家子們幹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的能力。

當他們不能掌握手中那奴僕的生死大權的時候,那些奴僕可就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聽他們的指使了。

對於孫享福用農作物來給王家和崔家挖坑的想法,李世民讚歎不已,稱之爲神來之筆。

像花椰菜這樣的作物,農耕技術落後的普通農民,根本就種不了,交給王家去費功夫種植,讓其餘幾家去羨慕嫉妒恨王家,恰得其分,以這個種植技術,換得王家支持新政,很值。

另外,崔家那邊,就更神了,藍莓這種東西,被孫享福一說,李世民就巴不得立馬嚐嚐了,什麼明目,抗衰老之類的功能,就跟這個時期神話故事裡傳說的仙果差不多,把這個消息傳到外界,其餘幾家對崔家肯定是羨慕嫉妒恨。

他就不信崔家有那麼大方,原因將藍莓的種植技術跟其餘幾家分享,所以,那幾家跟崔家的決裂,已然是近在眼前,而後續,他們還可能像偷學王氏的香料種植技術一樣,來挖崔家的牆角,偷崔家的種植技術。

然而藍莓的種植技術,可不是那麼好偷學的,以二十世紀中頁的科技條件,大洋洲引進藍莓種植,還失敗了呢!我國也是在零幾年才逐漸開始大規模種植藍莓的,而且,種植地,正是孫享福之前提到的荊襄地區的保康縣。

到時候,其它幾家很可能種植出那種只會開花,而不會結果的藍莓物出來,當他們巨大的投入,沒有收到任何回報的時候,用腦補也知道他們會有多恨崔家。

當然,這種恨意的爆發,至少要等一兩年後,因爲藍莓物第二年會少量結果,第三年,第四年正常結果,到第五年,纔是果實的盛產期。偷學或者挖人的那幾家,至少得兩年以後才能看出端倪。

所以,這些都是後話,李世民要跟孫享福談的,主要是公民制度在北地施行的事情,在後世,咱們偉大的領袖小平同志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大部分地區,然後達到共同富裕。”

孫享福以及他的這些關係戶們,就是先富起來的人,這些人的聯合投資,則是會帶動一些地區的富裕,比如關中,比如善陽,比如嶺南。

讓所有人看到關中,善陽,嶺南的富裕了,他們自然也就願意學習這些富裕的地方的發展模式了。

朝廷在關中推行了公民制度以及官奉制度改革,很快就讓關中的百姓富裕了起來,這些事情,全國人民都會看到。

那麼,之後再將這些制度往善陽推行的時候,阻力就會小的多了,因爲,既得利益者,永遠只是少數人,這些少數人裡,還被孫享福策反了不少,剩餘的人,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願望的推動下,不選擇妥協,就是滅亡的下場。

善陽是最具條件推行公民制度的地方,因爲這裡兩年多以前還不屬於大唐,官員都是孫享福新任命的,沒有累積那麼多官僚主義的弊病,只要解決好幾個世家的問題,整個問題就解決了,而一旦善陽也推行了公民制度,那麼,下一步,全國推行其實也就不遠了,因爲一而再的成功,會讓所有人認清事實,接受現實。

“明年初,善陽全面推行朝廷新政勢在必行,屆時不管有什麼反彈,朕都會全力支持你,至於你所說的下一步將新政推行到荊襄地區,朕會在朝堂上和各位大臣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善陽的改革完成之後,朕想讓你擔任農部尚書,你沒有什麼意見吧!”

李世民說了讓孫享福擔任農部尚書,卻沒有說讓他卸任安北大都督,想來,這個安北大都督以後也會跟其它的州道都督一樣,是一個遙領的職務了。

對於這樣的安排,孫享福哪裡會說半個不字,一臉欣喜的樣子道,“總算能讓臣乾點正事了,不過,臣要是在長安當官的話,可不可以不用每天都上朝啊!早起真的······”

“你小子想都別想,年紀輕輕就想偷懶,讓那些殫精竭慮的老臣們怎麼想······”

第367章 起塘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八章 加夜餐第382章 滿月酒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570章 走場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180章 行軍難第549章 北上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509章 大招工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604章 擺鐘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520章 到定襄第454章 軍議第751章 發動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133章 種稻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509章 大招工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72 人才缺乏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87章 宴會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714章 航海人第700章 歸家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469章 自救第547章 進展第357章 起塘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64章 驚變第382章 滿月酒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305章 對策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70章 大結局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163章 雙簧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267章 受邀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87章 宴會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125章 審訊第555章 再會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