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天津開港

看到張居正推出的人選,高務實心中冷哼一聲,暗道:難怪你私底下弄了好幾天纔有動作,原來是這麼回事。

戊申日,尚寶司卿劉奮庸疏言:“皇上即位六載,海內非不又安,而災疢未消;外夷非不威順,而伏機可慮。朝綱若振飭矣,而大柄漸移;仕路若肅清矣,而積習仍舊。有司方引領以睹勵精之治,而皇上精神志意漸不逮。初臣雖賤微,念潛邸舊恩,不忍默然,謹條五事,以俟英斷……”

好指責啊!

高務實覽文冷笑:似你這般指責法,那這天下沒有一件事能算是辦妥,永遠也不會有。

你瞧瞧這說法:

皇帝即位六年了,海內看起來安定,其實災害仍然時有發生——是啊是啊,可問題是,哪朝哪代還能沒有災害了不成,你這話有什麼意義?

外夷雖然看起來都恭順了,但仍然危機四伏,這些人隨時可能對我大明不利——是啊是啊,可除非你周邊沒有外夷了,否則外夷對你永遠都有危險,你這話有什麼意義?

朝綱看似振飭了不少,但朝廷之權柄漸漸下移,皇上你不覺得危險嗎——是啊是啊,皇上把大多數政務都交給我三伯處置,而且信任萬分,所以眼下朝綱振飭,但倘若皇上不給事權,朝綱振飭從哪來呢,現在的局面本就是皇上二選一的結果,你這話有什麼意義?

吏治看起來肅清了很多,但積習太多,現在也沒有多少改變——是啊是啊,吏治是肅清了不少,但積習改變不大,可你他孃的也不想想,高拱掌握吏部事權才兩年稍多,能肅清吏治已是神蹟一般!要改變近兩百年的積習有那麼容易麼,你這話有什麼意義?

高務實心道:果然噴子始終就是噴子,只要他想噴你,不管你做得多好,他都能找出噴點來,而且理直氣壯。

高務實繼續往下看,劉奮庸所言五事,第一條是“保安聖躬”,高務實看了兩眼就直接跳過了——這條說的是請皇帝保重身體。

看到第二條,高務實就知道重點來了:劉奮庸說,二曰總攬大權。

“人主操禮樂征伐之柄,必一政一令,鹹出上裁,而後臣下莫敢行其私。在昔先皇帝,英明果斷,恩威莫測,一時大小臣工仰承不暇。今政府之所擬議,有司之所承行,非不奉有欽依也。而酙酌從違之際,皇上曾出獨斷否乎?人才之用舍,果盡協於公論,而無敢自快其思仇歟?臣弗敢知也。國事之紛更,果盡出乎忠謀,而無敢以私意上下之歟?臣亦勿敢知也。”

“即如輔導東宮,本閣臣之責,而輒敢爲身國之便;朝廷名器,本勵世之具,而今乃爲市恩之物。先皇帝時,誰敢如此?伏願獨觀萬化,念大權之不可下移,凡庶府之建白、閣臣之票擬,特留清覽,時出獨斷,則臣下莫能測其機,而政柄不致偏重矣。”

這可真是呵呵了。

劉奮庸此言,雖未指名道姓,但只要不是傻子,一定能看出來他所言雖然看似是在說皇帝缺乏獨斷,但其實刀鋒全部指向高拱!

至於他的建議,也很簡單,說穿了就一句:皇上您不能只聽高拱一人之詞啊!

高務實撇撇嘴,繼續往下看,結果第三條基本也是廢話,是勸皇帝節儉。他說皇帝即位以來,內府取銀數十萬兩,“求珍異之寶,作鰲山之燈,服御器用之間,悉鏤金雕玉之飾,其於身心實用,何所禆益?”——道理倒也是這個道理,不過高務實心中和清朝的“明君聖主”們的花費一比較,就直接呵呵了。

一個皇帝即位六年,社稷江山治理得天下宴然、國庫日豐,而其本人呢,實際上花了大概三十萬兩略出頭,平均一年花五萬兩,不到六萬兩銀子,這他孃的就算奢侈浪費了?

後世吹噓的“十全老人”乾隆,下江南前前後後花了兩千萬兩;清朝歷代皇帝修圓明園花費1560萬兩,維護費更是數倍乃至十倍於修建花費;慈禧修頤和園,八年左右花費最低三千萬兩……

如果再想想,順治時期開始就開始大規模擴修明朝留下的南苑;康熙朝開始修建著名的暢春園;雍正時期開始修建更加著名的圓明園;到了乾隆繼續修圓明園不說,還新建了清漪園(頤和園前身)、靜宜園、靜明園等等,此外還有類似承德避暑山莊之類,簡直數不勝數,至於什麼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這些都懶得說了。

請問花了多少錢?

隆慶帝放在明朝皇帝裡頭,的確算是能花錢的主了,可他這個能花錢,要是放在清朝去類比一下,又算個什麼?九牛一毛罷了!

至於平時花費,別的不說,單說一個吃。隆慶愛吃驢腸,後來覺得吃驢腸就得殺整驢,好像有點浪費,於是他大幅減少了驢腸這道菜的上桌几率;慈禧平時吃個飯就得一百零八道菜,還說沒地方下筷子呢!

高務實一臉厭煩地跳過這一條,繼續往下看。劉奮庸說:四曰留心章奏。

這一條高務實掃了幾眼,繼續跳過——跟第二條其實意思一樣:皇上你不能凡事只看高拱的票擬啊,大家上疏說的話雖然未必全對,但至少忠心可嘉,不能因爲高拱看了覺得是廢話沒有票擬的,你就不看不批直接留中啊!否則“抑恐儉邪權勢之黨,轉生猜忌,御下蔽上以成其奸”呢!

高務實輕哼一聲,繼續跳過,往下看最後一條。劉奮庸說了:五曰起用忠直。

“忠直者,國之幹也。非若承望風旨,以泄他人之情;迎合權要,以樹淫朋之黨者比也。皇上即位以來,臺諫之臣間有斥遠擯棄者,尚未召還錄用,願恕狂直之罪,嘉批鱗之誠,廣仁宥於既往,作直氣於方來,則皇上包荒之德,上同覆載,而於國紀士風大有所補。”

哦,原來你說的忠直,就是那些被貶的言官?

那批人裡主要分爲三類:當年跟着徐階倒拱的;沒事天天給皇帝私生活找茬的;反對朝廷各項大政和改革的——譬如京察、俺答封貢、開海通商、一條鞭法等。

第一類和第二類純屬吃乾飯的嘴炮黨,不管是皇帝還是高拱,只要想肅清吏治,就必然容不下他們,沒什麼好說。

至於第三類嘛,你們這些人肯定沒聽說過“堅定政治立場,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與中央保持一致”——這麼大個國家,治理起來本來就難,你們身爲朝廷官員,總和朝廷大政方針對着幹,天下官員要都像你這樣,朝廷還怎麼開展工作?

所以高務實看完之後,評價很簡單:通篇廢話,重點只有第二條。

不過現在的關鍵在於,高拱會不會採納自己那天晚上的建議,隱忍不發,直到皇帝自己沉不住氣,主動出面干預。

懷着這樣的心思,高務實打着送還觀政奏疏的名頭來到內閣,他要了解一下高拱的態度。

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205章 政策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18章 鎮暹羅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73章 厚道人第132章 遇刺!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31章 急,不急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97章 高孟男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12章 入城式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47章 有詔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98章 回柳州!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