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

按照高務實的分析,馮保和張居正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要倒拱,但具體的利益點卻不完全相同。

對於張居正而言,所謂“倒拱”,就是要把高拱拉下馬來,最好是拉下馬之後再踩上一萬隻腳。畢竟高拱不倒,首輔位置就永遠輪不到他。現在高拱對他已經越來越起疑,兩個人在短短的時間裡已經從親密戰友轉變成了政敵,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只有你死我活才能化解——不對,是消弭。

馮保這邊則不然,他和高拱“爲敵”的時間,雖然看起來比張居正長得多,但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並非絕對不可調和的。

實際上,只要高拱不介意讓馮保坐上司禮監掌印的寶座,馮保跟高拱就根本沒有矛盾,因爲對於馮保而言,首輔位置上坐的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者其他大臣,其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當然,高務實知道,讓高拱不介意是不可能的。高拱和張居正雖然都是實學改革派,政治目標大抵類似,但他們二人對於內宦的認識絕不一致。

相對而言,高拱的政治態度比張居正更加堅定,他不會容忍馮保這個太子大伴坐上司禮監掌印的寶座,有機會如王振、劉瑾一般亂政,禍國殃民。

張居正則不然,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寧可用金錢賄賂、名譽籠絡等各種方式來確保自己的行政權力,也不會冒着失敗的風險去和馮保決一勝負。

這樣一來,高拱既然不可能放任馮保掌控內廷,那麼馮保和張居正之間利益出發點的不同,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但高務實想了想,還是從他們二人之中找到了一些或許可以利用上的地方。

譬如說,馮保和張居正因爲身份的不同,“倒拱”的方式必然會有區別,這就有可能是可供利用之處。

對於張居正來說,他是外廷文官,是內閣輔臣,他要倒拱,必須遵循一定的方式——如指使手下人彈劾高拱,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做法。這次劉奮庸指桑罵槐似的上疏,就是其中典型。

不過劉奮庸的膽子不夠,他的上疏過於畏首畏尾,只能算是打響了張居正倒拱的第一炮,但絕對算不上進攻主力,因此張居正必有後手。

但是這種類型的後手,高務實並不擔心。按照他的設想,張居正因爲急於在隆慶駕崩之前組建“反高同盟”,雖然在戰略上沒錯,可實際上犯了隆慶的忌諱,因爲隆慶帝的託孤思路是高拱十年,張居正再十年。

現在張居正想要越過高拱直接上位,這不僅僅是壞了隆慶帝的計劃,而且打了皇帝的臉——朕剛剛在高先生面前替你說和,現在你反倒來拆朕的臺?朕和高先生相知相護二十年,現在就指望着一個君臣相得的身後名,豈能容你破壞!

九十九拜都拜了,就差這最後一哆嗦,你竟敢不讓朕有始有終?

正是料定了隆慶的這種心思,高務實才一直堅持不懈地勸高拱忍讓,一切看皇帝的處置便是。

現在的麻煩還是在於馮保,因爲他是內宦,動手的方式和張居正完全不同。

馮保根本不需要有什麼原則,也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有什麼交待,他的一切做法,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無懈可擊了——在皇帝駕崩之後,後宮相信他即可。

只要皇帝不在了,高拱天下無敵的聖眷就不在了,到那個時候,所謂的聖眷,其實已經變成了兩宮的眷顧——太子或者說新君太小了,肯定得聽母親的話,不管是名義上的母親,還是實際上的母親。

當然,如果要選擇,想必還是生母更加不可違逆。

換句話說,只要皇帝駕崩,李貴妃的意思其實基本上就算是聖意了。

歷史上高拱之敗,歸根結底就是沒弄清楚這一點。

當時高拱從各個方面闡述了馮保與三位閣臣“同受顧命”之說的荒謬,也質疑馮保出任司禮監掌印根本不是出自“先帝遺命”,等等等等,道理十分充足。不僅如此,朝中大臣大半也站在他這一邊,六科給事中及十三道御史等科道言官也紛紛旗幟鮮明的支持他,可謂衆星捧月、一呼百應。

然而,這些都沒有用,張居正只是悄悄給本已經慌得一批的馮保出了個主意,馮保照辦之後立刻轉危爲安不說,還一擊必殺,使高拱得了個“回籍閒住,不許停留”的下場。

高拱只能驅使言官,攻擊馮保的罪惡;馮保卻能攛掇兩宮,懷疑高拱的忠誠。

他罪惡再大,只要他是我的人、聽我的話,那就不算大惡,可以諒解;你本事再大,但是忠心存疑、動機不明,那就罪大惡極,絕不容赦!

摸清人性的弱點,才能一擊必殺。

張居正果然是徐階的關門弟子,縱然別的不見得都學了,但最狠的一記殺招,卻是學得惟妙惟肖!

當年徐階幹翻嚴氏父子,歸根結底並不是他多麼能幹,而是摸準了當時嘉靖帝的心理弱點!

所以現在,高務實雖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準備,但是最主要的精力,卻仍然留在宮中,最終的殺招,也一樣留在宮中!

此時,他想了想之後,便走回自己的書案邊,拿出一張紙擺好,卻沒有研墨,而是從袖中摸出一支短小纖細的炭筆,在紙上飛快地寫了起來。

過不多時,便寫好了幾行字,又檢查了一遍,這才悄悄把紙卷好,捏在手中,走到門邊,叫道:“來人,添冰。”

外頭幾個小宦官聽了,都打算過來,其中一個穿着少監服飾的年輕宦官立刻叫住他們,笑呵呵地道:“你們幾個別忙,爺們親自去。”

小宦官們轉頭一看,一個個連忙站住,賠笑道:“原來是劉公公,這點小事怎好勞動您老,小爺要是知道了,可不得訓斥咱們不懂事麼?”

那位年僅二十多歲的“您老”劉公公大大咧咧地擺手道:“沒法子啊,我幺舅說了,高侍讀是他的舊識,讓爺們仔細侍候着,爺們再怎麼說,也不能不聽幺舅的吩咐不是?”

衆小宦官一臉恍然,紛紛賠笑道:“原來是黃秉筆的吩咐,那……劉公公您請,您請。”

原來這位劉公公不是別人,正是當初高務實去大同巡視防務時,那位業務能力出衆的監槍內官——黃孟宇的外甥劉平。

劉平見說服了身邊的小宦官們,滿意地親自叫人搬來一大塊冰放在桶中,親自提到東暖閣中。

高務實見他提着冰進來,故意大聲說道:“就放到我身邊來,遠了不涼快!”

劉平也大聲應和着他說話。但他纔剛一走近,高務實就伸手遞給他一張卷得極緊的紙筒,壓低聲音吩咐道:“知道給誰麼?”

劉平也壓低了聲音,回答道:“知道。”

高務實點了點頭,又立刻大聲道:“好了,就放這兒吧,辛苦你了……殿下回來之前我先小睡一會兒,沒事叫他們不要來打攪。”

劉平也大聲應道:“是,是,高諭德,您老放心,外頭我親自交待,斷不會有差池。”

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130章 立威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96章 地雷陣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05章 政策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11章 交接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95章 破虜(上)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