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

到了安陽之後,高務實便和帥嘉謨分道揚鑣了,徽州人丁絲絹案該到了結的時候,讓帥嘉謨快去快回,對高務實有利。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現在帥嘉謨的安全已經有了保障,刺殺案發生之後,高務實把案件引導到帥嘉謨遇刺上去,最後保定府派了兩名官差護送帥嘉謨。

兩名官差當然不夠,所以由保定車營遊擊將軍鄭德宗做主,借給保定府一個總旗護送帥嘉謨南下。

按照大明兵制,一個總旗五十人,不過實際上由於缺額的原因,這個總旗只有三十四人。人雖然不滿編,但護送帥嘉謨南下肯定夠了,畢竟他們不是普通衛所兵,而是野戰軍性質的部隊。

高珗向高務實表示說,以這批人的戰鬥力,拿去鎮守邊關可能不靠譜,但在內地走走官道肯定出不了什麼事。

高珗最近幾天一直很忙,他有些後悔這次出來只帶了騎丁,帶騎丁本來是預防高務實在路上遇到響馬、山匪,但在城中休息的時候防備刺客卻不是很擅長。

當然這其實怪不得他,畢竟誰也沒料到高務實居然會遇刺,所以他臨時派人回京,請高陌緊急加派五十名步丁趕來——騎馬步丁,主要負責駐地防衛。

高務實對此沒有反對,他花了那麼多錢,享受保護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他也不是一味龜縮防衛,雖然刺殺案被他淡化處理,轉移到帥嘉謨身上去了,卻不代表他就把這件事忘了。

一方面,高務實把所有的證據都交給了樑梧,讓樑梧繼續追查;一方面,高務實寫了幾封信與高珗向高陌請援的信一起送往京師。

他心裡覺得只有馮保有動機刺殺自己,但又對馮保是否真的會用這樣的手段心存懷疑,畢竟刺殺這種事,實在很不符合大明政治鬥爭的傳統。

這是壞了規矩的做法。

另外還有一個疑問:就算自己身死,馮保的局面難道就能好很多嗎?

只要高拱還在,並且不改變他對的馮保的態度,自己就算真的死了,馮保的處境也不會有太多改善——說到底,高務實在朱翊鈞身邊之所以能使馮保束手束腳,不是因爲他自己真的有多了不起,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高務實的背後站着高拱,高務實不過狐假虎威罷了。

小閣老,厲害之處不在於“小”,而在於“閣老”。

高務實覺得,馮保能混到現在這個局面,不應該連這點道理都看不穿,所以纔始終對此事保持一定的懷疑態度。

但懷疑歸懷疑,該做的安排還是要做,那幾封信就是他的應對。

直到安陽縣令派人來請他赴宴,高務實才從思索中醒來。

安陽縣令姓鍾名谷,既非高黨一系,也非李春芳、趙貞吉一派,而是嘉靖末年內閣重臣袁煒的門生,與高務實既無甚可親近之處,也無甚過節。【順便說一句,袁煒幼年時也有神童之稱。】

這位縣令官運不佳,會試三甲一百名開外,庶吉士也沒能考進,最開始外放了一個下縣,結果一任未滿,丁母憂去職。守孝三年之後,復職仍是下縣,幹滿一任,這才轉遷安陽縣。

安陽縣好歹是彰德府府治,乃是上縣,總算有點像做官了。

這個時候,高務實來了。

高務實乃是高拱的侄兒,這一點鐘縣令當然是清楚的,而他的恩相袁煒早已於嘉靖四十四年病故,所以眼下他在官場之中已經指望不上有誰能提攜一把,頂多就是和當年的同年互相幫襯。

出於這樣的現實,他也挺想在高務實面前混個臉熟,雖然未見得一定有用,但禮多人不怪,誰知道這位小閣老是什麼做派?

但由於彰德知府是李春芳的門生,所以他又不好親自去迎接,以免高拱沒巴結上,先得罪了頂頭上司。說起來,也是怪可憐的。

好在,高務實既然要在安陽暫住幾天,他作爲縣令,宴請一下還是理所當然的事,就算知府也不好怪罪。

赴宴其實無甚好說,不過鍾縣令很會攀關係,拿同年申時行來說事。其實鍾谷所在的嘉靖四十一年金榜也挺有意思的:一甲三人分別是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這三位在歷史上全進了內閣。

至於現在,鍾縣令攀扯的是申時行——他是同知太子經筵事。

當然,如果僅僅是同年,也沒什麼好說,但他們師出同門,都是袁煒點的卷。至於爲何申時行是狀元,而鍾谷竟然混成了三甲,高務實就不清楚了。反正鍾縣令很謙虛,說自己才淺,與申侍郎相差甚遠——才學差得遠不遠不好說,起碼宦途不順,現在地位的確差得很遠。

官場嘛,有點什麼人脈都得拿來說,鍾谷表示他和申時行不僅是同年,而且還是鄉黨——都是南直隸蘇州府人。

高務實聽了這話沒什麼反應,只是微笑着隨口應了。其實他心裡想的是:幸好你不是蘇州隔壁松江府的,否則我還要擔心你是不是徐階的鄉黨呢。

席間高務實問鍾縣令,郭閣老致仕回鄉後,是住在縣城還是鄉間,自己此來主要是拜訪他。

鍾縣令這才知道高務實此來安陽的目的,連忙說郭閣老家雖然在城中有個宅子,但他老人家自己從不來此,自回鄉起一直住在鄉間。

高務實便問道:“縣尊,貴衙之中可有人認得去郭閣老家的路?”

鍾縣令忙道:“有的,有的,郭閣老稱賢海內,鄙人也常去拜訪請益,既然高侍讀要去拜訪,不如鄙人親自領路,以示尊重。”

高務實無可無不可,推辭了一下,見推辭不掉,也就由他去了。

原本鍾縣令的意思是今天現在縣城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再去郭閣老鄉間的家中,但高務實擔心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堅持宴會一撤就去。鍾縣令也拗不過他,只好匆匆安排,撤了宴便帶高務實一行前往。

出了安陽縣城,往東走了也不過十里多路,周遭景色便完全迴歸田園了。此時正是臘月上旬,山間地頭頗有積雪,鍾縣令沒有乘轎,而是與高務實同車。

到了一處村莊,鍾縣令一手掀開窗簾,一手伸出食指指着遠方,朝高務實笑道:“高侍讀請看,那兒便是東野先生老宅。”

高務實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當下便是一怔。

堂堂致仕閣老,家中還真夠清貧的。

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11章 交接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28章 好消息第225章 三策(上)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51章 夜會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216章 準備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235章 臨別第225章 三策(下)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235章 臨別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94章 目的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64章 聯名信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257章 後續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