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

東野先生,並非指唐代的孟郊孟東野,而是在隆慶元年時隨高拱致仕的郭樸。

郭樸字質夫,世稱東野先生,安陽人。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禮部右侍郎,入直西苑,嘉靖四十年冬,郭樸任吏部尚書。四十二年三月,離職回籍守父喪。四十四年四月,世宗召樸回京任職,郭樸因守制未終,不願赴任,但世宗念其做官廉正,特欲用之,未準其請,他只好離家再次出任吏部尚書。

四十五年三月,郭樸兼任武英殿大學士,與高拱同時入閣,時內閣首輔爲徐階。是年十二月,嘉靖駕崩,隆慶即位。徐階在草擬遺詔的時候,故意不與高拱、郭樸商議,引起高、郭不滿,隔閡日深。隆慶元年五月,徐階借言路之力掀起“滿朝倒拱”風潮,高拱憤而致仕。到了九月,郭樸怒徐階專擅,也致仕回籍。告老還鄉後,回到故鄉安陽隱居於安陽東郊,過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郭樸與高拱關係甚好,施政理念也比較相似,但此前高拱想要起復郭樸,私信與他相商,卻被郭樸以爲母盡孝而拒絕。

事後高拱與高務實說起此事,高務實伯侄就覺得郭樸不肯起復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爲母親盡孝——他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資歷比高拱還足,但他在隆慶眼中,卻又肯定比不得高拱,如果借高拱之力起復回京再次入閣,他到底是居高拱之下,還是居高拱之上?

郭樸比高拱大兩歲,取進士早兩科,同時入閣,正常來講應該排名高拱之前,但一旦起復,就不一定了,所以這是一件很爲難的事,一旦處理不好,不僅起不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反而可能與高拱發生齟齬。

所以高務實想了個辦法,藉口拜師郭樸,先將他請回京師,至於起復的事,可以慢慢再想辦法。高拱對此表示同意。

至於高務實爲何反對高拱推薦高儀入閣,而堅持認爲起復郭樸更合適,除了高儀此人沒有擔當之外,還有一點則是壽命:歷史上高儀在隆慶駕崩後不久自己也因高拱的倒臺驚懼不已,很快咳血而亡;郭樸則不一樣,他活到了萬曆二十一年,享年八十三歲。

如果郭樸能夠起復回閣,後面又沒有發生什麼意外的話,他能關照高務實到而立之年。

這個優勢,連親舅張四維都不能比。

當然,除此之外,高拱與郭樸的關係能不能一直維持和睦,也是很重要的一條。不過,郭樸有“長者”之稱,本身權力慾並不強,只要高拱能對他保持應有的尊重,按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

但高務實沒有料到的是,他跟郭樸剛一見面,就被郭樸嘲諷了。

高務實按規矩恭恭敬敬地求見郭樸。郭家守貧,郭樸這裡只有一對夫妻老僕,將高務實和鍾谷領進小院之後,郭樸倒也沒有擺什麼架子,就在堂屋會見高務實二人。

但高務實才剛拜見他,郭樸便面無表情地打量了高務實與鍾谷二人一眼,道:“昔年中玄至嚴府,曾引用過韓愈兩句詩,高侍讀可知曉?”

高務實微微一怔,反應過來,點了點頭,但不清楚郭樸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當時嚴嵩當權,爲首輔多年,因年老,經常在家中理事。有一次高拱去嚴嵩家找他彙報工作,由於當時抱嚴嵩大腿的人極多,嚴嵩的管家也見多了大官,看見高拱只是個五品官,也沒把他當回事,愛理不理的叫高拱候着。

高拱的脾氣當然不是蓋的,不過他懶得跟一個下人計較。等嚴嵩出來見他的時候,他才故意大笑一聲。嚴嵩見他突然大笑,一時詫異不解,忙問他爲何發笑。

高拱道:“剛纔看見元輔出來,在場的官員都特別恭敬,不由得想起了韓愈的詩,‘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

此言一出,場面自然立刻就尷尬起來,因爲高拱把嚴嵩比作大雞,把在場的官員都比作是小雞,把所有的人都罵了一遍,在場官員的臉色都很難看。

郭樸見高務實點頭,淡淡地道:“今日倒是不同,小雞昂然來,大雞步亦趨。”

鍾縣令頓時尷尬了,有心反駁,又不敢搶了高務實的話,進退失據。

高務實心中也是一驚,暗忖:這是怎麼回事,郭老爺子爲何這麼不給面子,把我和鍾谷都罵了進去?還是說,他覺得我紈絝成性,仗着三伯的權勢在地方上狐假虎威?

不過,高務實對於應付這種老大人還是很有一套的,他不僅沒有解釋,反而一邊自己攬過,一邊給鍾谷開脫:“世伯教訓得是,是小子冒失了。不過鍾縣尊只是應小子所請,前來引路而已,此皆小子之過,望世伯明察。”說着,便上前躬身一禮。

郭樸對高務實的反應略有些詫異,不過臉色卻沒有變化,淡淡地掃了鍾谷一眼,道:“既然如此,鍾縣尊,如今年關將近,想必你也事忙,便不必在此耽擱了。”

鍾谷心裡有氣,卻不敢在郭樸面前發作,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強擠出一絲笑容,拱手道:“多謝郭公體諒,那晚生就不打擾了,異日得暇,再來請教。”

郭樸微微頷首:“縣尊慢走。老黃,代我送客。”

老僕前來朝鐘谷做了伸手虛引的手勢:“鍾縣尊,請。”

鍾谷緊繃着臉,一言不發轉身走了。

高務實恍如未見,朝郭樸一拱手,就要說話。

郭樸卻擺了擺手,淡淡地道:“你的來意,中玄已經在信裡和我說過了。”

高務實眉角微微一動,恭聲問道:“不知小子是否有此榮幸?”

郭樸沒有回答,只是打量了高務實一番,緩緩道:“聽說高侍讀入京半年,創辦京華香皂,供應大內,行銷兩京;又開京西石炭,制蜂窩煤,風靡輔畿;再圈開平諸地,迫衛所移鎮,採礦冶鐵……如今日進斗金,可謂生財有道。”

高務實心道:莫非他是要指責我貪財?

不過像郭樸這種安貧樂道的老臣,有這樣的指責倒也不出高務實意料,他面色不變地承認了下來,道:“此官民兩便之舉,小子爲此也頗費了些心思。”

郭樸哈哈一笑,面色轉冷:“這麼說來,你倒是頗爲自得?好,我也不與你爭論,中玄既然使你至此,我與他多年同殿爲臣,若直接打發你走,未免失禮。你既奉他之命欲拜我爲師,我總得考校一番,你可敢應?”

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12章 入城式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238章 暗流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205章 政策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15章 切蛋糕第144章 內因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00章 忽悠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263章 密議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14章 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