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

臘月天的夜來得很早,即便高務實寫文章的速度着實不慢,但受限於研墨以及毛筆的書寫效率,等他“交卷”也已傍晚時分。

郭樸本以爲他要挑燈夜戰,想不到竟然如此之快,當下便接過手稿,命高務實坐在一旁等候。

高務實方纔就着最後的天光寫完文章,郭樸的目力不及高務實,只好點上油燈,就着昏黃的燈光再看。

坐在一旁休息的高務實見郭樸點油燈都只點一根燈芯的小燈,心裡也頗爲感慨:此前拿徐階對比,覺得高家已經算是安貧樂道了,想不到跟郭樸一比,高家也能算得上豪奢。

當然,高家是累世官宦,與郭樸不同。高務實的太祖父高魁中舉人,授縣令,後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掌薊州冶鐵;高務實祖父高尚賢爲正德十二年進士,遷轉多地,累官至光祿寺少卿;至高捷、高拱這一輩,已經人人出仕,滿庭棟樑,家聲遠揚,又是實學宗門之家,士林景仰。

這樣的家世,有些產業也不足爲奇,反倒是徐階與郭樸二人的對比太過鮮明。徐階與郭樸,都是普通人家出身,同樣是年少得意,金榜題名,入朝爲官,官至閣老。

然而,徐階家中之豪富,何止十倍於高家?郭樸家中之貧寒,恐怕也十倍於高家。

其中差距,令人感慨。

高務實想到這一點,忽然有些理解剛纔郭樸對他的“爲難”。人家安貧樂道至此,聽說自己入京不到一年,便攢下偌大家產,日進斗金,怎能不懷疑自己貪財?

幸好,聽他剛纔的說法,總算還知道自己賺的錢主要是來自香皂、蜂窩煤和採礦,而不是仗着高拱的權勢屯田買地,要不然只怕會被直接罵出去。

跟蒙古人做生意的事看來最好不要輕易讓這位老爺子知道,否則必吃一頓排頭。就算將來瞞不住,也要讓他以爲是俺答封貢之後纔有。

高務實心裡在琢磨郭樸,郭樸其實也在琢磨高務實。

高務實這篇文章做得很好,立意高大,立論平正,誠然佳作。且觀其行文,明顯是明白了自己出題的用意,不着痕跡的解釋了自己並非貪財好貨,只是經世致用,實踐其實學宗門之家風。

高家之人,講經世致用,那是理所當然,能言行一致,更是值得讚賞,郭樸心中暗暗點頭,先前的擔憂已經去了大半。

仔細看了一會兒,郭樸擡起頭來,對高務實道:“高侍讀,你或許不知道,張太嶽曾以此題寫過一篇範文。”

高務實連忙站起身來,躬身道:“小子那閒官當不得真,先生稱我名即可。”

郭樸只是微微一笑,沒有其他反應。高務實知道他這是表示:我還沒有答應收下你這個弟子。

不過高務實也不糾結,他在想郭樸剛纔這句話的意思,思索了一下,才道:“先生所言太嶽相公的範文,似是某年主考時所作,若小子未曾記錯,其破題應當是:善理財者,得其道而自裕焉。”

郭樸微微詫異,但仍然點了點頭,彈了彈手中的稿紙,道:“單以破題而論,你這文章的破題,倒比張太嶽更見大氣。”

“豈敢與太嶽相公相提並論。”高務實連忙謙虛了一句。

不過,他心裡想的卻是:你說“單以破題論”,也就是說其他方面是張居正佔優。

誰知郭樸卻搖了搖頭,道:“時文有其特性,大抵觀其破題,便高下立判。但你與張太嶽不同,你二人雖然相差數十載,但正因爲學文長短有別,所處地位迥異,所以有些差異,不足爲奇。我只論文章,不提官位。”

高務實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心想郭樸中進士比張居正早了四榜,他倒是不介意評價,只是萬一說了什麼張居正的不是,將來該不會傳到張居正耳朵裡去,結果害了我吧?

但人家郭老先生都已經這麼說了,高務實也沒辦法,只好道:“還請先生指點。”

郭樸對他的一臉爲難毫不在意,淡淡地道:“張太嶽寫此範文之時,已是內閣輔臣,位高權重,他那文章,粗看立論平平,並無你這破題恢弘博大,但你不要以爲他是不能爲之,他只是刻意取小……你可知我所言何意?”

高務實沒思考過這點,聞言不禁有些意外,心中暗忖:張居正是有大抱負的人,行文當然能夠恢弘博大,這是不必說的。可是光看他和自己剛纔這篇文章,從破題來說,的確是我這破題比他更見高遠。

我破題爲“王者平天下之財,以道生之而已”,他破題“善理財者,得其道而自裕焉”,我一開篇便是站在君王的高度,將理財理解爲君王治理天下之道;他卻並未特指這個“善理財者”是誰,說君王當然也可以,但說普通人也未必不行。按照儒家傳統,動輒天下、聖人、聖君、萬民,我這立論的確要高一些。

只是,郭樸說張居正並非不能“恢弘博大”,而是特地“取小”,卻是何故?

高務實再仔細思索了一下郭樸剛纔的話,忽然靈光一閃:郭樸特意指出張居正寫這篇會試範文之時,已經是閣老之尊,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張居正要表達什麼政治思想,或者施政理念。

張居正的政治思想、施政理念是什麼呢?跟高拱極其類似:經世致用,講求實效。

換句話說:他沒興趣講那些大道理,他要的是做出實績。

高務實恍然大悟,拱手道:“先生,小子以爲,太嶽相公此文,之所以破題不求大而求小,乃是因爲他本已是閣臣之尊,無須求大而自顯,反而深知國朝積弊,提倡就事論事,切實做好當前實事,唯有腳踏實地之行事,摒棄好高騖遠之論道,天下方能大治。”

郭樸面色驚訝,仔細打量了高務實一會兒,才嘆道:“中玄信中誇你‘思慮甚深,不似小兒’,今日觀之,果然如此。太嶽寫此會試範文,非是要彰顯文筆才思,而正是如你所言,希望傳達求實之精神於衆考生,是以若是你與他這兩篇文章同考,你必居其上,但卻並不代表是他文章不如你,而是他此時所思所求與你不同。”

高務實誠懇地拱手道:“學生明白,謝先生指點。”

郭樸又看了他一會兒,忽然笑了起來,道:“你那三伯忒有意思,我郭質夫兩典銓務、三主掄才,他竟使你拜我爲蒙師?”

高務實聽了也有些尷尬,正不知如何回答纔算妥帖,誰知道郭樸擺了擺手:“我本是不該答應的,不過看你文章早已登堂入室,想必此後也不必我循章句讀的教,我便給他這個面子,收了你了,你有何不懂之處,再來問我吧。”

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70章 西北望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238章 暗流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28章 好消息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213章 交心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295章 成婚嘍!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