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

高務實是有心將帥嘉謨留在身邊聽用的,他的計劃攤子鋪得很開,但人才卻不夠用,有帥嘉謨這樣一個有着數學和刑名雙料專業的人才,對他而言很有作用。

說來也是好笑,新鄭高家雖然不是什麼四世三公之家,但從祖父高尚賢一輩就算是發達了,父輩也不用說,尤其是三伯高拱,門生故吏滿天下,按理說是不應該找不出人才來的。

但問題在於,高拱門下弟子雖多,幾乎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卻幾乎全在官場。同時他們的才華也未見得適合高務實現在之需,更別提高務實年紀太小,身份也不足以駕馭這些師兄,因此空有巨大人脈,卻利用艱難。

守着金山沒錢花啊。

其實高務實自從前一次在太子伴讀競爭中憑藉《龍文鞭影》脫穎而出,後來又小試鋒芒折了馮保的面子,私底下闖出一個“小閣老”的稱呼之後,高拱的門生故吏們都在心底確定師相這是要傳衣鉢給高務實了,對他的一舉一動都頗爲關心,甚至連吳兌這樣已經高居巡撫之人,對他也不敢小覷。

不過,那並不代表他們會以臣服的態度對待高務實,正相反,他們對高務實的態度大體都是幫助、提攜。

高務實自己也深知這一點,這些師兄們只能是自己今後在官場上的奧援,卻不是產業上的夥伴,自己的產業只能靠自己想辦法。

眼下雖然攤子鋪開了一些,畢竟還只是個基礎,還可以靠着高家的底蘊從家中選人,等這些生意全面展開,乃至於進軍更多的項目,缺人的現象一定會更加嚴重,到時候肯定要引進人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肯定會有人才缺口,那不如現在就開始籌劃。

這年頭,讀書讀得好的勢必先考慮當官,實在是考不上的纔會去找別的門路,而整體來說,大明的讀書人佔比又不高,這樣一來,招募人才就很困難了。

高務實知道高拱在掌握吏部之後有一個計劃,就是加大對舉人的培養和使用,現在已經再開始逐步推進了。

這本身是個好主意,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高拱的一項良政,高務實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招募人才——舉人可能有點困難,畢竟舉人已經可以候補爲官了,但秀才呢?

歷史上不也有很多落第秀才幹了不少大事麼?可見秀才這個層次,應該也是有不少滄海遺珠的。

帥嘉謨倒是接受了他的邀請,但歙縣人丁絲絹案還是必須先了結了才行,所以他必須回去。

高務實只是不知道自己暗示給他的那番話,帥嘉謨到底聽懂了沒有。如果聽懂了的話,他應該就不會再死鑽牛角尖,非要跟五縣論個是非曲直來了。

爲政有時候就是這樣,公平也好,公正也罷,都不是關鍵,對錯根本不是處理一件政務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利弊纔是。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說得真好,也真諷刺。

可是高務實也沒有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爲政更是如此。徽州這檔子事,最後肯定只能和稀泥。

高拱這樣的政治家,不會太糾結歙縣和其餘五縣到底哪一方纔是奧數冠軍,那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目的只是找一個在南直隸推行一條鞭法的突破口。

不過回頭想想,帥嘉謨固然是人才,那個休寧縣令似乎也很厲害,可見科舉制度之下,也並不是說就不會出現有能力的人才,只是社會現狀如此,大家千軍萬馬爭一根獨木橋,再優秀的人才,一門心思做官去了,也發揮不到其他方面上來。

所以這是個社會問題,絕非簡單的科舉制度問題,解決辦法也絕不是什麼廢除科舉——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不也是變相科舉?可見問題不在於考試,只在於考什麼,以及這些所考項目在整個考試中的權重。

高務實記得當年有一次和表弟一起看世界盃,他感慨了一句:“咱們國家的足球青訓體系太差,什麼時候才趕得上人家呀!”

結果他表弟哈哈一笑,說:“其實賊簡單——高考足球額外加分,加分上限100分,十年之後中國足球就天下無敵了。”

高務實目瞪口呆之後,覺得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其中還真不是沒有道理。

試想如果大明的科舉能夠加入其它科目,哪怕一開始分數比值低一點,難道就不能引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關注其他學問?

哪怕一開始的時候,只能改革到四書五經佔九十分,數學、物理各五分,以大明的人口基數,也能多出許多數學物理方面的人才來。如此潛移默化,逐步加入其他學科,逐步調整各科分數佔比,不就大事可期了?

真正的難題,反而是第一步,怎麼把其他學科加入到現行科舉體制中去——那些腐儒是絕對不肯輕易答應的。

但只要能加進去,一開始的時候無論分數佔比多低,都不是問題。

對這件事,他有一個規劃,但只是一個籠統的思路,沒有細化——他現在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份,細化了也沒用,這都是以後科舉高中、步入仕途之後的事,還要找合適的機會作爲突破口,現在計劃太細有什麼意義?

自己的考試是爲官出仕的基本前提,這是肯定的,高務實也沒有放鬆過學習,並且此次順路來安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爲了這個目的服務。

但他也不打算做一個循吏,一門心思就是升官發財過日子,他還必須把一些產業搞起來,賺錢固然是其中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產業來給天下人做榜樣——賺了錢投資工商遠比投資田產有意義得多。

如果大明的人永遠只會盯着那幾畝田,早晚會被西方人趕超,這根本都不必講什麼道理。

但高務實認爲這不需要講道理,大明這個時代的人卻未必看得穿,即便極少數看得穿的人,他看穿了也可能沒用——閒錢沒有地方投資啊!兜兜轉轉之後,他可能就覺得還是隻有買田最穩妥。

所以高務實需要自己的產業,不是爲了富甲天下、荒**蕩,也不是爲了暗植勢力、意圖不軌,他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以我爲榜樣,跟我就吃肉”。

至於個人享受,他倒也不拒絕,但那畢竟只是順便,而不是主要出發點。

一個穿越者,又有這麼好的家世,如果還一門心思汲汲於個人享受,也未免太丟分了。

至於意圖不軌……萬一的萬一,將來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上頭非要弄死自己的話——再說吧。

老子畢竟不是嶽武穆,風波亭我是堅決不去的。

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211章 目標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73章 召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94章 無間道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30章 故事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87章 回京嘍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221章 抵京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268章 揭謎(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31章 急,不急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