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故事

開建新的學校這一條高務實是贊同的,但拉攏大明士人去任教,這就大可不必了,高務實還不想被人彈劾說他圖謀不軌。

不過,這南疆的學校到底如何開辦,高務實現在不打算費太多心思,交給劉馨去做計劃,他打算自己只是最後審批一下就好。這種事劉馨固然也沒有經驗,但她到底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相對來說總比自己專業一點,只需要告訴她這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意義,相信她會知道該怎麼辦。

高務實要做的主要是爲學校取個名字。

某某大學肯定不行,這年頭“大學”二字有着特殊含義,不能輕易拿個“工匠學堂”去碰瓷,那是會出大事的。

書院也不太好,雖然當前大多數私學都叫書院,但那些書院都是爲了考科舉而開設,與高務實這個明顯不同。按他高務實的地位來說,搞書院當然沒問題,但那就只好爲科舉服務了,這個也不是不能搞,但他還是打算再等一等……等自己年紀稍微大點,可能更好。

要不,叫學院?這個好像問題不大,既不會碰瓷“大學”,也不會碰瓷別人那些“高大上”的書院。

那該叫個什麼學院呢?

京華學院?好像不太行,大明國內可能會誤解。

南疆學院?呃,名頭似乎太大了點,招搖過市不是我高務實的風格。

定南學院?咦,這個看起來還行,不過最好再加兩個字,就叫定南理工學院好了。

“定南理工學院?”劉馨聽了高務實的話,有些詫異地道:“你不覺得這有點太過於‘現代’了嗎?”

高務實搖頭道:“不不不,你覺得現代,那是因爲你和別人不同,我現在給別人說這學校叫做理工學院,他們是不會這麼理解的。”

劉馨更加詫異:“那是爲何?這理工二字難道還有其他的理解方式?”

“當然有了。”高務實笑道:“理者,理學是也。實學也好、心學也罷,其實按照大類來說都屬於理學一系。你不要以爲理學就只是我們當年教科書裡說的禁錮思想什麼的,其實它的範圍非常大,這個以後有空我再和你細說。總之你只需要知道,我現在說‘理工’,這個‘理’字只會被人們認爲是理學的‘理’,不會是其他什麼意思。

至於工,這就更簡單了,定南理工學院本身就是京華工匠學堂的分校嘛,這個工字就是工匠了。將來定南理工學院建起來,京華工匠學堂也要改名,就叫京華理工學院。”

劉馨聳了聳肩:“這些事你比較在行,你說行就行,但我想問這個師資力量從哪來?你原先在工匠學堂的老師大多都是民間手藝人,包括瀕湖先生在內,都不算正經的‘士大夫’。但你找來這些人已經不容易了,現在又要開設分校,我擔心人手不夠。”

高務實道:“那你肯定是小看民間了,大明這麼大個國家,民間高手還是很多的,這可不比現代社會,大家都是在學校讀書,如今很多人家裡富裕,都是自學成才。然後其中有些人志不在科舉,或者才華不在文章,於是便去搞自己的興趣愛好。”

劉馨道:“所以這次定南理工學院也這麼辦?”

“主要還是這麼辦,但還有另一種補充辦法。”高務實道。

“說說看?”

“安南士人。”高務實微微一笑:“大明的士人我不能隨意拉攏,但安南的士人卻不同,他們讀書本來就讀的漢書,而安南雖然名義上已經內屬,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大明置官,更談不上統治。我在安南士人之中挑些老師,大明朝廷估計連過問一下都沒興趣。”

“哦,你這麼一說,我覺得我還得問一句。”劉馨偏着螓首:“如果有些士人是從大明去安南的,這些人可以聘用嗎?”

高務實思索了一會兒,點頭道:“如果已經加入安南籍,就可以聘用。”

劉馨笑着說好,心裡卻暗道:還說安南不是你的領地,你這個做法豈不就是說只要是‘安南人’,無論什麼民族都是你的子民?

“那麼,安南以外的南疆各地呢?”劉馨當然不會把剛纔的想法說出來,畢竟高務實死不承認嘛,於是岔開話題。

“也可以。”高務實道:“其餘各國比安南與大明的關係更疏遠,大明不會有興趣管他們的閒事——你要知道,安南統治者當初對內稱皇帝,大明其實也沒管。”

劉馨點了點頭,欲言又止。

高務實問道:“有什麼話不方便問?”

“倒也不是不方便問。”劉馨皺眉道:“你還沒解釋之前爲什麼要懷疑我是受黃都統指使才建議你招攬落地士人的。”

高務實皺眉道:“我解釋了啊,之前不是說了麼,芷汀把南疆當做我的基業,而不是大明將來可以收歸囊中的領土,因此她最有可能做這個建議,畢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沒有管理者,而在她眼中,大明的讀書人肯定是最好的管理者。”

“大明的讀書人是最好的管理者?我怎麼沒覺得?”劉馨翻了個白眼:“沒記錯的話,要不是因爲有你出現,大明好像也就只有幾十年好活了。我雖然歷史學得不太好,但想必大明的內政幹得應該並不怎麼樣。”

高務實笑了笑:“大明是有些根深蒂固的問題,加上運氣也差,天災人禍全擠在一塊爆發了。不過單從行政的角度來說,大明的國家制度其實也不是很落後,歐洲這會兒也是一地雞毛,談不上有太多的先進性,啓蒙運動大佬伏爾泰還是‘中國吹’呢。

當然,咱們不能比爛,我既然來了,有些力所能及的改革,該做還是要做,至少可以比原先的大明幹得好一些。其實如果不是大明有很多歷史制度包袱,文官制度本身對於構建一個穩定社會還是很有些本事的。

南疆現在保留着一些已經過氣的王國,有些事咱們還做不徹底,但絕大多數還是可以做的。芷汀希望引入一些大明的士人,不會只是爲了讓他們教書,肯定會繼續想辦法讓他們加入這些傀儡王國,佔據重要位置……她呀,一個女人家,很多時候做事比我還心急。”

劉馨白了他一眼:“我看是你自己目的不明確,猶猶豫豫的,一邊想着給自己留條後路,一邊又還是想先把大明弄好。你這麼做,你身邊的人會怎麼辦,其實是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着。”

高務實皺眉道:“怎麼說?”

“雖說宰相門前三品官,但即便你真的做了首輔,你那些家丁的地位難道會比現在更高?對他們來說,肯定是你去南疆自立一國爲最好,因爲那時候他們肯定就不再是家丁,怎麼說也該弄個開國功臣噹噹。

開國功臣啊,按照大明的做法,那裡頭可是要出一批‘魏國公’、‘定國公’、‘成國公’、‘英國公’之類人物的。就算國公爺混不上,至少侯爺、伯爺總有機會吧?哪個不比當家丁強?難道在你家當家丁,連地位都是世襲罔替的嗎?”

劉馨到底不是“普通人”,因爲她的特殊身份,這樣的話只有她纔會直截了當的和高務實提起。其他人只要看到高務實平時的做派,就幾乎不可能慫恿他另立一國,更不會這麼直白地說起家丁們的野心。

哪怕是黃芷汀曾經問過類似的話,也不如劉馨說得如此直接。

高務實沉默下來,他不是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只是沒料到事情如此嚴重了。

爲什麼說嚴重?雖然劉馨不肯承認,但高務實認爲她今天這番說法即便不是黃芷汀直接授意,也一定是暗示過的。

黃芷汀爲什麼會這樣暗示呢?原本高務實只是以爲她由於出身土司,又是帶兵之人,所以性子會比較急,沒有料及其他。

但劉馨剛纔這麼一說,原因就不言自明瞭:黃芷汀一定是感受到了這樣的壓力,纔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或者說試探一下能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

高務實心中忍不住嘆息一聲:原來,軍功集團就是這麼誕生的呀……

京華的幾支警備軍在南疆打了這麼多仗,幾乎是每戰必勝,心氣早就養起來了,現在他們之中的高層人士也開始考慮地位問題了。

高務實甚至在一時之間有些懷疑,要不是京華的體系比較特殊,警備軍沒有京華的運力加持根本不能維繫的話,這些傢伙是不是都該找自己上書勸進了?

誰知道劉馨的話居然還沒說完,她又掠了一下耳邊的鬢角,道:“除了那些高級家丁,你們高家的族人也未必都跟你一樣死心眼。”

高務實這下真是吃了一驚:“什麼?”

“有什麼很奇怪的嗎?”劉馨一聳肩:“家丁們想着當國公爺,那你家的族人就不能有點理想?大家和你一筆寫不出兩個高字,他們就不能指望封個王爺乾乾?哪怕親王不行,郡王也可以啊,對不對?”

“操!”高務實忍不住罵了一聲,沒好氣地道:“我特麼要封個爵位都這麼難,他們竟然想一步登天?媽蛋,我是一爐金丹啊,全打算吃了我好雞犬升天?”

“誒誒,瞧你說的這話,這可都是你們高家的人……”劉馨嘿嘿笑道。

高務實一擺手:“讓他們滾犢子,我現在目標遠大得很,我打算拯救的是中華民族,不希望中國被拖入野豬皮的統治,變得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不是來做皇帝的。”

“你要說這個,我也有一件很納悶的事。”劉馨很是正經地道:“你爲啥就不能考慮把朱家換了呢?難道你現在做朱家的臣子做慣了,也有了什麼正統思想?”

高務實似乎沒料到她會問這麼一句話,但想了想,這種想法在她腦子裡出現倒也很正常,畢竟她顯然不會有什麼忠君思想。

高務實不由得嘆了口氣,道:“不是我陷入了君君臣臣的怪圈,而是皇帝由誰來做本身並不重要,只要這個制度還是世襲制,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朱家的皇帝有好有壞,難道換了姓高的就不同了,就全都是明君了?不見得吧!

而現在朱明的統治在別人眼中肯定是正統,我沒有必要去冒天下之大不韙,非得自己來做這個皇帝,你明白嗎?況且,如果我要做中國的皇帝,你說我應該通過什麼手段上位,纔不會鬧得天下大亂,兵災連綿,民不聊生?如果我不能避免這些,那我的做法和我的目的豈不是相悖了?”

“哦,你是這個想法啊……”劉馨點了點頭:“你這麼說我倒是可以理解一部分了。不過我覺得……篡位這種事,未必一定要打仗啊?歷史上難道就沒有靠着政變成功的謀朝篡位?”

高務實一臉腦殼疼的模樣:“你爲啥非要琢磨這事兒啊?是,歷史上是有這種成功的例子,但你也要知道,這樣的皇帝肯定都屬於‘得國不正’,他得防備很多人,而且一旦統治力量開始衰落,反噬的力量也就越強。”

劉馨皺了皺眉:“是嗎?”

“當然是。”高務實道:“我舉個例子,楊堅篡位建立了隋朝,他自己顯然是明君,但在他兒子楊廣時期,因爲濫用民力,導致天下皆反,隋朝事實上是二世而亡。你有沒有想過,別的很多朝代也有濫用民力的皇帝,但卻沒有誰像隋朝那樣一下子就天下大亂的,爲什麼?

還不是因爲隋朝本就得國不正,正統的觀念不夠深入人心,尤其是當楊廣還疏遠了他的統治基礎關隴軍事集團的時候,這種反噬就特別強大了。”

劉馨詫異道:“你是說楊廣呆在揚州不肯回長安,那個就是疏遠關隴集團?那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啊,真的只是爲了看瓊花?”

“瞎說,看什麼瓊花,他說到底也是懷疑關隴集團……這就是得國不正的心虛,他們楊家本來在關隴軍事集團裡並不是最強大的一家,乃是通過聯姻篡奪了大權,楊堅在時還好一點,因爲楊堅的手段厲害。

但到了楊廣,他因爲對高麗的軍事行動連續失敗,當然生怕關隴集團反噬,因此躲去了他過去的老巢揚州。可是他不知道,皇帝本身是一種象徵,當這個象徵都跑了,關隴軍事集團當然越發不滿,只能琢磨着再推出一位新的領袖來。

後來結果你也知道了,這個新的領袖依然出自關隴集團,就是隴西李氏。而這一切的根源,要說來自哪裡,其實就來自於楊氏得國不正,你強的時候別人不說話,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等到你虛弱了……嘿嘿。

朱明卻不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天下得國最正莫過於此,所以非到萬不得已,有些想法還是收起來吧。”

劉馨想了想,問道:“這個故事我可以轉述一下嗎?”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91018172646328”、“嘉輝”、“告白28”的月票支持,謝謝!

高務實居然對這句話沒有絲毫驚訝,一擺手:“儘管轉述。”

他也知道這“故事”會被轉述給誰。

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35章 蟻穴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95章 破虜(上)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47章 有詔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12章 東返第088章 安南人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01章 定調子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211章 目標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05章 升官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35章 密奏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