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

“請教狀元公的採銅之學!”

姜啓明向林延潮一揖後。

屈橫江等士子,也如姜啓明一併直起身一揖後,又重新坐下,遠望而去如波浪前後起伏。

這近千士子的聲勢,連城樓上的官員都是動容。

這一幕彷彿如孔聖,當初壘土築壇,於杏林設教,講三千弟子,授七十二賢人。

又似王陽明在龍場,以天下爲廬,開講心學,士子云來,一時輿馬之衆,飲池水立涸。

官員們不意,今日竟在此得見。

但見下方本是來叩闕鬧事的士子,現在各個都面露鄭重之色,向林延潮虛心求教。

這一幕實是匪夷所思。

林延潮袖袍一拂,也向士子們行以一禮道:“老子曾言爲學日益,爲道日損,吾學以一身而至天下家國,只在事功二字。是如明月映萬川,天下之事,無不事功之事。”

林延潮的意思,要讀書是讀得越多越好,但要明道,卻是越少越好,要想修齊治平,只在事功之中。如萬千江河,共印一輪明月,合天下萬物只是一理,我林延潮的明月就是事功。

這一句話令官員士子們沉思,事功不是王道的外用,修齊治平裡的治平之略,而林延潮卻說事功,也是修齊治平之事。

衆士子們心底雖都有疑問,但卻無一人質疑,他們生怕錯過了林延潮的下一句。

但官員們則不會這麼給林延潮面子。他們議論道:“林中允所言,天下之事皆在事功之中,那麼此將仁德至於何處呢?沒有仁德爲軌,又事得是什麼功呢?”

另一官員不屑地道:“陳龍川葉心水尚掩飾以王霸並用,義利雙行之語,將性理與事功並舉,怎麼到了林中允口中只剩下了事功?此與法家何異?”

驚世駭俗之論,必有驚世駭俗之語解之。

衆士子們靜候林延潮的答案。

風拂過林延潮的官袍,他似回想起往事:“數年之前,吾方中解元,返回故里,見我蒙師。蒙師問我讀書初心爲何?我答曰,修齊治平。諸位可能要問,要如何修齊治平,如何自身達天下呢?”

“當時蒙師說,儒字可拆爲人需二字,人力有時窮,有時達,聖賢有云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

“力有窮時,獨善其身,不勞煩別人,是爲修身。力達者,上孝父母,中敬妻子,下愛子嗣,是爲齊家。力更達者,出仕爲官,爲社稷家國謀事,是爲治國。若達至天下,則可兼濟蒼生,是爲平天下。吾師曾言,只要能作到如此,即可稱之爲‘儒’。”

城下城下一片寂靜,連方纔不屑的官員,露出認真傾聽之色。

林延潮道:“這一次歸省返鄉,我欲再拜會蒙師時,他已是不在,但蒙師當初的耳提面令卻一直記在心底。”

“自食其力,此修身之功。老吾老,幼吾幼,此齊家之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治平之功!”

“若行此三功,聖人所言‘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大同之世還能遠嗎?”

“是故我等縱使沒有荊聶之勇,唐雎之義,也可以言事功。以一身而推天下家國,若吾輩效此,三代治世可成!”

話音落下,停頓片刻,林延潮目光看向場下,但見近千士子此刻面上都是憋得通紅。

人不獨親其親,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禮運大同篇裡的話,天下大同,是孔聖一輩子的夢想,也是每個讀書人心底的夢想。

陡然間如雷掌聲響起!

衆士子們神色激動,奮力地鼓掌。

這一幕連城上的官員也是被震懾。

張居正,申時行臉色都露出莫名的神色。

而幾名官員議論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孟子的推恩之說啊!”

一名官員道:“春秋之時,楊朱言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墨子言不分厚薄親疏而兼愛,皆入歧途,唯孟子此推恩之論,深入民心。”

春期時,楊朱說要我拔一根毛來作爲天下人謀利的事,我也不幹。而墨子說,不分親疏,無論你是我的父母,還是陌生人,都對你一樣好,這就是兼愛。這兩種學說,最後都沒了,兩千年來國人還是奉行儒家親(動詞)親(名詞)之道,依親疏等差厚待親人,鄉里,最後才厚待別人。

“林中允以事功言推恩,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爲治平之功,此功見德矣,此論新矣。”

“朱子之論,以性理釋修身,再釋修齊治平,林中允以事功而釋,另闢蹊徑,且無一句在虛,句句在務實,可身體力行,此爲真事功。”

一名官員長嘆道:“明日吾就讓吾幼子拜於林中允門下,也不知他肯不肯賣我這面子。”

國子監祭酒周子義見臺階下士子們激動之狀,則是難過,吾一生勤於儒學,窮三代治世之道,教學生不可謂不用心,但數年之功,卻不如林中允幾句話下,收士子之心,此難爲情矣。

士子們的掌聲好容易停了下去,林延潮繼續道:“故而何爲功?利人利己,是爲功;何爲仁?愛人愛己,是爲仁,故功在其中,仁亦在其中……”

啪!

啪!

啪!

在場書生再度鼓起掌來,將林延潮說到一半的話,打斷了……

不少士子都是舉袖試淚,紛紛自顧道,朝聞道,夕可死矣。

周子義嘴中虛張了兩下,也是閉了下去,神色中反而露出了釋然的神色。

儒家一直主張義命分立,崇義絀利,義利不兩立。這是將義利二者,二元化了,但聖賢教我們‘惟精惟一’,義利二者不對立,要解決矛盾,一定要有‘一元化’的解決之道。

那麼利人利己的事功,就是明月映萬川裡的明月,也是林延潮學說裡,比陳亮葉適青出於藍的地方。

“好!”

連站在城樓旁站崗的官兵,也是不由自主地鼓掌爲林延潮的學說叫好。

衆官員大驚失色環顧左右,見無數官兵脫去盔甲刀槍,站在城牆邊聽林延潮說聽得入神,眼下說到妙處連他們也不由鼓掌叫好起來。

衆官員見了這一幕,臉都青掉了。

這算什麼?

眼下這算什麼?

連本是自己人,與士子們對立的朝廷官兵,此刻都站在林延潮一邊去了。

ps:感覺這一章遠超我的水平。

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第七章 洪塘社學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十章 趕出社學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第二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一千零九章 賜宴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