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些士子也就算了,但眼下連扁擔倒了都不識一個一字的官兵,竟也爲林延潮學說折服。天籟『小說

現在城下士子,城上官兵們都爲林延潮搖旗吶喊的這一幕,着實打了這些官員的臉面。

怎麼人與人差距就這麼大呢?

同樣是勸說,自己上陣被人噴回來,但林延潮卻將勸說變成了自己的講學。

官員們不知正因林延潮講得並非玄妙的大道理,即便不通文墨之人,也能切切實實的明白。

看着屈橫江,姜啓明等士子們臉上的興奮,以及被一下子點燃的熱情,林延潮也不由爲之感染。

這樣的感覺,好似一個落難之人在荒原裡行走了很久很久,以至於連說話都忘記,但突然一天遇到一羣同樣要走出荒野的人。

有什麼能比與志同道合之輩一起,爲了共同理想而努力來得更幸福,因爲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前進,這就是吾道不孤!

林延潮又是數度想開口,但數次都是還未說,即被衆士子們的掌聲打斷,不由無奈最後不由伸手按了幾次,衆士子們方纔停下。

林延潮方纔開口道:“聖賢之言片語,意有千萬解,唯有事功方可思辯,躬踐聖賢之意,故而行而後知……”

朱熹講先知後行,將知行分爲兩體。

王陽明反對朱子的看法,他說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離知怎可談行,離行怎可談知。真知即是行了,不行不足爲知之。

王陽明將知與行二元,看作一元,這就是知行合一。這一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讓無數人從知行的迷茫中走出。

也以此奠定了王陽明儒家大宗師的地位。

不過林延潮話音落下,部分士子心想,這不對啊,朱子說知而後行,王陽明講知行合一也就算了,你林三元爲了強調事功的重要,也不至於強調行而後知吧!

一名士子起身有幾分底氣不足問道:“狀元公,學生有一不明請教,朱子有言,論先後,知爲先,行爲後;論輕重,知爲輕,行爲後。”

“正因行爲重,故而不得不慎之,若是不知而行,不學而行,如此實可憂。”

此士子這麼說,衆人都是深以爲然。

城樓上劉一儒,洪鳴起幾乎要拍掌叫好了,但看左右官員都替林延潮擔心,這纔沒表露出來。但他們心底把不得這士子將林延潮問難道。

行而後知,對於現代人很好理解,這就是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對這個時代的士子們,就足以顛覆他們的世界觀了。

林延潮不假思索地答道:“學海無涯,唯有以苦學爲舟,爲學難道就不是行嗎?天下之事,無不事功之事,躬踐知之是爲行,爲學知之亦爲行。爲學不害人而利己,功也。無學是爲無功,無功是爲無知,故行爲知先……”

激烈的掌聲再次將林延潮的話打斷。

連方纔詢問的士子也是神色激動地向林延潮道:“學生冒昧,狀元公之論,學生心悅誠服。”

而洪鳴起則是恨得牙都要咬碎了,劉一儒也是面色鐵青,真是沒什麼可以難倒林延潮的。

掌聲稍歇,一名士子問道:“請教狀元公,爲學爲功,我儒者還需以何爲功?”

林延潮答道:“爲學,自食其力,皆修身之功。”

王學雖提出知行合一,但又說聖人之理,吾性自足。於是王學各派圍繞也要不要\‘爲學\‘爭議。

到底是明心見性,不學而明,還是儒家正統的勤學內察自省,以學而知?

王學中泰州學派裡顏鈞這一脈,專講率性而爲,自省自悟,有一掃古人之芻狗,自開開一片乾坤之說。

此論迎合取巧,很受下層百姓的喜歡。但林延潮明確反對這一點,泰州學派這點與孔子學而後仕的主張明顯背道而馳了。

“父母恩養,跪乳而報,子女贍養,反哺之義,手足之情,既長且久,皆齊家之功。忠君報國,兼濟蒼生,皆治平之功。”

林延潮說完,一名士子突然道:“狀元公所言兼濟蒼生,尚可理解,但古人有父而莫知其爲父,雖有君而莫知其爲君,故未有忠孝,亦未有不忠不孝。”

“說一句誅心之話,此天下乃朱家一家一姓的江山,保朱家江山於我何利?於百姓何利?無利之功何以言功?”

狂悖至極之言,官員們一併咆哮。

此何心隱之流劣徒。

真無父無君之言。

張居正眉心一動,何心隱就是說了這樣的話,而且還四處講學,才令他動了殺機。

申時行也是爲林延潮捏一把汗,這話若是解釋不當,那麼方纔林延潮一番長篇大論可謂前功盡棄。

林延潮心道,這年輕人真無知無畏,什麼都敢說。林延潮答道:“汝可知道亡國,亡天下之辯?”

“敢問狀元公,何爲亡國,何爲亡天下?”

林延潮道:“昔崖山之後,宋祚傾斜,元以北夷入主中原,我中華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此亡國亦亡天下。百年之後方得太祖驅除胡虜,復我中華,正吾衣冠,傳祖宗姓氏,使日月重光。”

“我中華之民自有我中華安之,豈可夷狄治我中華之民!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絕我衣冠,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可謂之亡天下。故保國即保天下,天下之興亡,匹夫有責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真振奮人心之語,可以聯想後世之時,中華每到了存亡絕續之時,總有仁人志士喊出這口號來。

鼓掌聲頓時響徹長安右門上下。

熱淚滾落儒衫,士子們都是邊試淚,邊鼓掌,拭淚後鼓掌,鼓掌後試淚。

問難的士子也是心悅誠服,向林延潮一揖退下。

一名官員向周子義問道:“周祭酒以爲林中允之言如何?”

周子義眼角有淚花閃動,然後緩緩道,此言非一世之言,言者非一世之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張居正默唸了幾句後,對申時行,曾省吾道:“聖上在宮中必是久侯本閣部先去面聖!”

申時行,曾省吾一併躬身道:“恭送元輔。”

ps,父親手術很成功,看着書評裡的話莫名的感動,拜謝大家關心和支持。

第四百章 不收禮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發個單章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八百六十章 鹽政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一千一百章 出山五百七十二章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九百零七章 聖旨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章 不收禮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六百三十章 講學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