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

張居正居然放心的走了?

豈不是相信林延潮已是控制住了局面?就憑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劉一儒,洪鳴起見張居正一走垂淚心道,相爺,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誰來主持大局啊!

其餘衆官員見林延潮仍立於闕下,但此刻已全沒有了方纔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天籟『小說

衆士子們反而是誠心誠意地向林延潮討教。

此人居然將叩闕逼宮之事,變成了一場講學,這說出去誰信啊?不說士子,連一旁的官兵們都是聽得津津有味。

士子爭相向林延潮,請教事功之學。

而林延潮是應對如流,有問必答。

但凡遇到士子問難,林延潮都似不假思索般,似於眉睫間得之妙語,三言兩句之下即令士子們拜服。

這等辯才這等急智,每名官員在這一刻都只能是自嘆不如,深感覺此子前途遠大,不可限量。

至於對一旁的洪鳴起不由都是一併搖頭,心道此人是如何之蠢啊,居然得罪了林三元,真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

城樓下衆士子此刻已是拜服。

“狀元公此言真撥雲見霧,深解我等之惑,只是如此事功之學更應推廣天下才是,吾等更不能見朝廷禁之。”屈橫江起身道。

衆士子們一併附和,經過今日林延潮的開壇佈道,他們已是成爲了林學的忠實簇擁。

但衆官員都眉頭一皺,林延潮此刻就是再大的能耐,也是勸服不了張居正,讓他改變主意啊。

看着士子們渴求的眼神。

林延潮笑了笑道:“曾經有位古人僱匠人雕馬。匠人取巨石而雕,三年功成,僱主視之甚奇,問匠人,汝怎知此巨石中有馬?”

這比喻令衆人不由莞爾。

林延潮道:“我輩口口聲聲言事功學,卻不見事功,正如僱主見石馬,而不見匠人三年之雕琢。”

“學派之說名目而已,古人沒有事功之學,難道就不求事功了嗎?正如程朱不出,孔聖就不談正心誠意?孔聖不出,三代就不知仁義?”

林延潮的話娓娓道來,說了一半衆士子已是露出了深以爲然的神情。

林延潮放眼四顧大聲道:“事功之學,只在事功二字而已,幾年之後,或許使事功之學不存,但只要大家記住事功二字,那麼此學不死,甚至百年後數百年後,儒學已是道亡,只要我等記住仁義二字,聖賢之學不死!”

長安右門的城樓之上,申時行對左右道:“本閣部也回宮覆命了,你們誰願與我同去。”

城樓下的掌聲如雷,響徹不止,曾省吾等堂部官員也是一併向申時行道:“吾等與閣老一併見駕就是。”

“也好。”

申時行,曾省吾走後。

劉一儒對左右道:“我道狀元公有什麼本事,也不過是這口頭事功的一套!”

洪鳴起在旁附和道:“劉部堂所言極是,此雕蟲小技何足掛齒。”

劉一儒見洪鳴起點點頭然後道:“本部堂先行一步。”

見劉一儒要走,洪鳴起連忙道:“劉部堂,你與閣老都走了,此地誰來主持大局啊?”

劉一儒拉起洪鳴起的手道:“此處還有你洪大人嗎?洪大人,你可是國之棟樑,朝廷幹臣,主持大局之事舍你其誰,不要推脫了。”

“下官?下官連一個官兵都調動不了,萬一士子們鬧事怎麼辦啊?”洪鳴起急忙,卻見劉一儒頭也不回地走了。

“洪主事,借光!”

周子義跟着劉一儒,拂袖從洪鳴起面前走過。

“洪主事,借光!”

“洪主事,唉!”

“洪主事,還是想想如何與聖上交代吧!”

其他官員一個個從洪鳴起面前經過,最後只留下洪鳴起一個個孤伶伶地在城樓上。

此刻武英殿裡,小皇帝手足無措地坐在殿內,四周都是隻有他侍奉多年的心腹太監。

“自太祖開國來,還未出現過士子叩闕之事,而朕登基恰十年之際,居然出現此事,難道朕是無道之君,不配主此神器,以繼承列祖列宗傳下的基業?”

張誠等幾名心腹太監連忙勸道:“陛下,切莫這麼說,陛下登基以來,兢兢業業,實有爲之君啊,此事說不定有人在後搬弄是非,陛下還請先進御膳,說不準立馬元輔就勸退了這些士子回宮見駕了。”

小皇帝搖了搖頭道:“朕哪裡有胃口。可有去請林講官?士子信服他的永嘉之學,若是他出面必可解決。”

“方纔宮禁回稟,說林講官已是入了皇城,料想已是去長安右門。”

“如此就好了,林講官有應變之才,他必能勸退士子。”聽說林延潮去了長安右門,小皇帝神色稍定。

小皇帝仍坐在武英殿裡等候消息,但是張居正一直沒有回宮,於是他又6續派了好幾名太監去長安右門探聽情況。但回來的幾個太監都是給他帶來失望的消息,連一貫信賴的張先生,也是毫無辦法,朝廷若不答允條件,士子就不肯離去。

小皇帝聽了再度垂下了頭,幾乎捶胸道:“滿朝大臣都不能替朕分憂嗎?”

此刻太監張鯨急匆匆地奔回殿內,喘粗氣言道:“陛下,林中允已……是到了長安右門……勸說士子了?”

小皇帝見張鯨一臉喜色,不由驚喜地問道:“林中允既來,那士子們可退去了嗎?”

張鯨笑着道:“士子們仍未散去……”

小皇帝一臉失望道:“怎麼連林中允也辦不成嗎?”

張鯨好容易喘勻這口氣道:“陛下,瞧奴才這張嘴,話沒說完,奴才該死。”

“別該死了,到底怎麼回事?”

張鯨道:“臣親眼所見,當時衆大臣們束手無策,唯獨林中允不辭艱險,竟是孤身一人出城勸說士子。”

小皇帝聽了驚道:“此真將生死置之度外,林卿家真的一個人出去了?”

張鯨笑着道:“是啊,陛下,若非奴才親眼瞧見,誰知道林中允竟有如此勇氣,古人有顏真卿罵李希烈,今有林三元勸士子!”

“呸!你這個狗才,林卿家此刻還沒死呢,你拿顏公相比,真是晦氣,再說衆士子們豈是如李希烈那樣的叛賊?”

“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張鯨見小皇帝雖是罵人,但龍顏上卻是帶着笑意的樣子,心底也不怕,只是叩頭道:“奴才肚裡墨水少,但是林三元是如顏公那樣大大的忠臣,是斷然不會錯的。”

聽張鯨這麼說,小皇帝頓時哈哈大笑,然後走到張鯨面前踢了他一腳道:“那還要你說!”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九百零七章 聖旨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七百九十章 對策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