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正月裡頭,因爲新年剛過,故而還是殘留着幾分過年的喜慶之意。

今年元旦賀儀,天子下詔免去慶賀,申時行率百官到會極門行禮即罷,至於孟春的大祫之禮,天子也以李太后感寒染病爲由拒不參加。

少了天子,場合不如以往隆重,不過百官仍是依例與會。

而以而立之齡位極人臣的林延潮,卻是以禮部尚書新年賀儀中卻是第一次亮相,不免惹百官矚目。

林延潮在百官拜賀時,盡職地履行了他的職能,堅定地站在了申時行,許國,王家屏等內閣大學士,以及吏部尚書宋纁的身旁,即不喧賓奪主,也無人可掩他之光芒。

新年慶賀之後,林延潮就一一出行,拜訪當初在廷議上投了自己一票的官員。這既是感謝支持,也是拉近關係,以後在廷議上少不了與他們打交道。

第一次廷議上自己碰了一鼻子灰,其中也有他在九卿之中人脈太少的緣故。

上元節過後,林延潮到禮部上任。

這日他舍了大轎而坐了小轎,輕車簡從行至東江米巷。

抵達衙門後,林延潮但見一排的官吏站在衙門口那墊着腳伸長脖子朝街口張望。一直到了林延潮轎子停下後,還有皁隸上來驅趕斥聲說,這不是你停的地方。

如此直到林延潮着官袍下轎後,場面方纔不一樣了。

小吏們是拜倒了一地,然後立即有人進門通稟,林延潮不以爲意立在衙門前,負手打量起這闊別兩年的禮部衙門來。

禮部衙門一貫破舊,但在去年修葺了一些,這還是多虧了前任禮部尚書朱賡的功勞。

不過門面是好看了,但官吏們住的官舍還沒修,當時朱賡拍拍屁股回了浙江老家丁憂,所以工程也只幹了一半。

然後林延潮目光動了動,但見左侍郎黃鳳翔,右侍郎趙用賢率四司官員一併出迎。

黃鳳翔五十有許,相貌堂堂,又兼在南北國子監任過祭酒,可謂師表之相。

而趙用賢則體態發福,比較肥胖一些,當年他因諫張居正奪情之事,而被廷杖得皮開肉綻,甚至掉了好幾塊肉。後來他的夫人撿了一塊巴掌大的肉,製成肉臘珍重藏之。此事被官場上傳爲佳話。

二人一左一右迎上行禮,林延潮笑了笑寒暄了幾句,之後入內拜印。

拜印後,衆官員迎林延潮至公堂參拜。

皁隸,官吏,各司官員按班按序見禮。

大多數人都是舊識,當初林延潮任左侍郎時都打過交道了,所以再次相見林延潮也都能叫出名字來。

但四司官員卻都換了,這就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現在的儀制司郎中徐即登,萬曆十一年進士,是江西豐城人。

主客司郎中俞士章,萬曆十一年進士,江蘇宜興人。主客司員外郎何喬遠,福建泉州人,他與林延潮是鄉試同榜。

祠祭司郎中蔡逢時,萬曆八年進士,南直宣城人。

精膳司郎中陳泰來,萬曆五年進士,萬曆四年與顧憲成,于孔兼同領鄉書,幾人交情極好,可謂是東林黨一員。

入座之後,林延潮笑着與衆官員說說笑話,提及當年衙門裡的舊事。聊了一陣後林延潮突然一咳,聞此衆人都是收斂笑容,在旁正襟危坐。

但見林延潮開口道:“諸位與本部堂打了幾年交道了,在座無論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明白林某之行事乃先小人後君子。今日本部堂新官上任之際,故而與諸位先約法三章,本衙門三堂四司大小官吏都要依此而行免得日後生了埋怨。”

衆官員一併稱道:“還請大宗伯明訓,我等必遵照而行。”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麼諸位聽好,本部堂所言第一事在於敏事,敏有二義,勤也快也,如有一事今日不了則遲一日,明日不了則遲二日,弊由此生矣。故敏之一字聖門屢有言之,論語有云,季文子三思而後行。而聖人卻謂,再,斯可矣。就是此意。我等衙門公門也是如此,立刻打發得者便打發,該出示者便出示,務令案無留牘,衙無留人,如此可以風清弊絕矣。故本部堂立敏事爲衙門第一事。”

下面官吏聽了都是叫苦,衙門向來都是拖延辦事,這也是他們一貫怠事鑽空子的辦法,但林延潮一上任即提出了敏事,要案無留牘,衙無留人,意思就是今日事今日辦不許拖延。

林延潮目光掃過衆人,然後道:“第二事在於練達,爲官爲吏者,當諸事練達,遇疑難事如破竹矣。今日起各官各吏,當事需熟看條例,慣知冊籍,事必獨裁,籍能自探。若要書手代勞則可,若是書手徇私,爲官匿不查者當罪,親查查出則必罪書手勿饒。三堂之中每日必升堂,處理投文等事後方允回火房,至於簽押用印不可容由屬吏保管。”

不少官吏們聽此都是額上汗水下落,這話說得是練達,其實主要是防止官吏書手勾結舞弊。官員們事事必須親力親爲,不能什麼事都假手於人。

“第三事就是節儉裁革。”

說到這裡林延潮按下話頭,語調放緩道:“這不是並非本部堂的主意,而是朝廷立的規矩,諸位都知道朝廷用度現在是捉襟見肘,馬上各衙門都會有裁撤冗官冗吏的旨意下來。本部堂也是沒有辦法啊,但我等總要體諒朝廷的難度,諸位說是不是?”

衆人都知道林延潮這是衝着非編制吏員,書手來的。所以堂下不少吏員書手臉色都很差。

林延潮笑了笑道:“諸位不必緊張,先聽本部堂把話說完。這四司書手以後每季一考。凡平日素不守法,品行不端,身體不適,老邁昏庸,無力書寫不能勝任者予以革退。以此清肅衙門,留下精勤嚴毅之員。”

“再者革積年班役,本部堂先爲表率革去本堂內班頭二人棍頭二人轎伕十六人,一共二十人,一年可以爲衙門節約兩百四十兩銀子的花銷。此事本部堂一人爲之即可,其餘兩堂不必如此。”

“另外儀祠膳三司上本時,各用一名書吏每年工食銀十二兩,此大可不必,裁革之後命一當該吏兼之。另外衙門後門官也是裁撤,後門鎖起以後無事不得出入。”

說到這裡林延潮頓了頓道:“以後照此而行,諸位可有異議?”

衆官員們明白,這裁革背後用意不簡單。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衙門裡也是如此。衙門的侍郎,郎中等官員都是朝廷任命的,這是誰也動不了的。但衙門的舊吏不少都是上一任尚書侍郎留下來的老人,林延潮新官上任這些人如何能用得順手?當然是有必要的就裁革掉一部分,然後給自己人騰挪地方,安插心腹。

但林延潮如此強勢,衆官吏們哪裡敢有二話,當即稱是。

面對於此黃鳳翔倒是無話,趙用賢卻是有些不滿,林延潮這些話從來沒與他商量過,全是由他一人拿主意。就算他是禮部尚書,衙門正堂有此大權,但如此也實在太不把他放在眼底了。

趙用賢猜想沒錯,林延潮確實沒把他放在眼底。

說完這些後,衆官吏們都是離去了。

堂上留下兩位侍郎,以及四司官員。

林延潮看了一眼趙用賢,但見他從頭到尾都是臉色陰沉,知道他有些不高興,但他也沒有在意。論人品趙用賢肯定是君子,爲官清廉,剛正不阿,當年上諫張居正也不算錯,從一名士大夫的角度而言,他的做法其實是很值得稱道的。

但是沒辦法,二人就是不對盤。

林延潮是申時行的得意門生,趙用賢與申時行是死敵,兩邊立場不一樣,親兄弟也要成爲敵人。再說當初廷推禮部尚書時候,趙用賢沒有投我一票,你以爲申時行沒有告訴我嗎?

林延潮臉上帶了一些笑容道:“現在林某可以關起門來說話,朝廷用度確實緊缺,本部堂裁減官吏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當年朱大宗伯在任時有言要修葺衙門,並置辦官舍,眼下衙門是修葺過了,唯獨官舍還未辦下。我打算從衙門裡支出一筆錢辦下此事,先將左堂右堂的宅子辦下,六月以後再給四司官員辦宅,衙門再寒磣,但也不可涼了人心,諸位說是不是?”

聽了林延潮這麼說,衆官員們大喜,這辦官宅的事他們可是期望已久了。大家都以爲林延潮又搞沈鯉那一套要大家節衣縮食的過日子,看來不是嘛。

黃鳳翔正要代表衆官員謝過,卻見趙用賢梗着脖子道:“我住慣老宅子了,官舍恐怕是住不慣。”

但見林延潮道:“素聞趙宗伯高風亮節,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既然如此就將趙宗伯的官舍先暫給四司官員的住。諸位可是聽到了,要好好謝過趙宗伯。”

衆官員們聽了都是暗笑,但見趙用賢的臉此刻已成了豬肝色。

林延潮沒把趙用賢的怒色看在眼底,繼續道:“吾在禮部任官之時,深感部裡各堂各司用印不規範,從今日各司要請部印,部裡要先見二堂的堂印,見堂印出,部印方出。只要得請之事妥帖,不必覺得勞煩,一日開印數次也是無妨。”

Ps:明日還有一更。

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一千零九章 賜宴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答書友問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三章 能否讀書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五百零二章 返家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