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

下一期的報紙上,聖旨部分登載了一篇《勸發明創造諭》,裡面就是朱由校的兵器局講話。當然,經過徐光啓和葉向高兩位的修改,講話已經面目全非,但主旨思想倒是一點沒有變化。而且在編者按裡有一段說明:奉聖諭,於京師及南直隸設立專利院,全國子民的發明創造都可以在專利院裡進行鑑定,而且想要發明創造的只要提出構想,經審查合格後,可以提供創造經費,但需要有相應的抵押。如果沒有或者不願意抵押的,可以在京師研究院來進行研究,由研究院提供所需的一切費用。

專利院的建立正在進行,而朱由校這時候正在進行度量衡的統一事宜。首先,他造出了現代天平,因爲有秤的存在,所以大明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天平。

造出天平後,朱由校讓兵器局鍛造了一斤重的鋼鐵塊,都是經過天平仔細稱量了的。然後造出了一兩和一錢的鋼鐵塊。

而長度和容積單位也是照此處理,造出了鋼尺,最小的單位是釐,然後是分,寸,尺。造出了一升,一合,一勺,一撮的鋼鐵塊。

朱由校命令給每個布政司送一套鋼鐵塊和鋼尺,以使各地校正衡器。而兵器局則繼續造出一分重和一釐重的鋼鐵塊。以現在的能力到一釐已經是極限了。

而這時,玻璃廠已經將內裝水銀的玻璃管造好了。朱由校讓人將玻璃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刻下了記號,然後又放入沸水中,又刻下記號。再將中間這一段等分成一百小段,這樣就成了一個攝氏溫度計。

當然,這個溫度計顯然不叫攝氏溫度計,朱由校就叫它溫度計。用這種方法,可以造出五百度的溫度計,當然,現在蒸汽機的蒸汽溫度也沒有達到五百度,所以短時期內應該是夠用了。

統一的度量衡對於經濟和科學研究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朱由校想要讓全國都用統一的度量衡,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沒有個十年八年來推廣,是不大現實的。但朱由校認爲,先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用統一的度量衡,倒是不難的。

而朱由校讓茅元儀辦了一份新報紙,名字就叫《大明科學報》,這是一份內部報紙,發行範圍很小,主要是京師大學堂研究院和兵器局,第一期學報中,首先介紹了什麼是科學。

科學,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

這個解釋比較拗口,但朱由校實在是想不到如何用文言文來翻譯它,而徐光啓他們的翻譯又會讓一般人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所以索性就用大白話來解釋。

也許是受到對科學解釋的影響,科學報通篇都是用的白話文。第一期報紙上,朱由校提出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1、研究程序的公開性;2、收集資料的客觀性;3、觀察與實驗條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統性;5、所得結論的再現性;6、對未來的預見性。

而至於科學的研究方法,朱由校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闡述。他認爲,進行科學研究,第一是要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首先應當注意到物體爲什麼會像它所發生的那樣進行運動,亦即物體爲什麼在某種條件下會運動得越來越快(加速運動),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則會運行得越來越慢(減速運動)。

第二是要把問題的非本質方面找出來,加以剔除。例如,一個物體的味道對物體的運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第三是要把你能夠找到的、同這個問題有關的全部數據都收集起來。例如,可以有意地讓一些球從一些斜面上滾下來;這樣做時,既可以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變球的表面性質或者改變斜面的傾斜度,等等。這種有意設計出來的情況就是實驗。

第四是有了這些收集起來的數據,就可以作出某種初步的概括,以便儘可能簡明地對它們加以說明,亦即用某種簡明扼要的語言或者某種數學關係式來加以概括。這也就是假設或假說。

第五是在有了假說以後,你就可以對你以前未打算進行的實驗的結果作出推測。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進行這些實驗,看看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第六,如果實驗獲得了預期的結果,那麼,你的假說便得到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並可能成爲一種理論,甚至成爲一條“自然定律”。

朱由校總結了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就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個世界有太多我們不懂的知識,都可以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搞明白。

朱由校明白,自己的智力最多算得上是中等水平,與大明人相比,多的不過是一些見識。所以他要把自己強於這個世代的一點點東西充分地發揮出來,與大明人的聰明才智結合起來,讓大明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長足的進步。

他呼籲大家,把精力放在研究自然規律上,平日裡司空見慣的一些事,其實是有深刻的道理在其中的。格物致知這事,是聖人教導大家探究真理的重要途徑,只要把這世界上的道理都弄明白了,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等到有一天,點燈不用蠟燭,耕地不用牛馬,就能使大明人過上象三代之治的好日子。

《大明科學報》的目的是讓大家提出奇思妙想,彼此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希望能夠讓大家的想法碰撞而產生新的火花。科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交流非常重要。在首期的報紙上,就登載了伽利略的《水中浮體對話集》的一部分,並且傳教士答應,每次從歐洲來的教士,都會將最新的書籍帶來大明,與大明的研究工作相印證。

請投推薦票,謝謝各位的支持!

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八章 進展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二十四 說禮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四十九章近衛軍的初次失利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兩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學(六)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三章兵仗局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三百一十二章 孫撫民的失敗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六章 檢舉箱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十四章第一個新年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八十六章太子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兩百二十三章 橡膠在大明的應用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六章科學實驗第五章 錦衣衛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四十章遼南有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勢的失敗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擊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國有必伸之理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