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

最先出事的是湖北巡撫章曠。

本就不想北上荊州的章曠授意李國英藉口購買的馬匹未到,在嶽州的澧縣逗留不進,生生耽擱五天。

順軍方面,奉旨從西安經商州南下勳陽境內的順軍第四軍,在提督左潘安的指揮下攻佔了小城上津,爾後沿吉水東進,奇襲青銅關,殲滅駐守於此的明軍三百餘人。

經審訊俘虜得知勳陽府那邊尚不知順軍打來,左潘安計上心來命人換上明軍衣服大搖大擺開往勳陽府城。

結果根本不知順軍打來的勳陽府城就這麼被順軍不費吹灰之力奪下,由於早先勳陽一帶不少農民參加了張獻忠的大西軍,故而義師出身的順軍於當地很有農民基礎,加上第四軍內的一些原西軍將領積極聯絡,勳陽府境同襄陽那邊一樣對順軍的到來熱烈歡迎,根本沒有任何抵抗。

原計劃中,第四軍攻佔勳陽後應當立即主力東進,配合第三軍、第十四集團軍攻打襄陽城,然而軍提督左潘安卻不想率部前往襄陽“助戰”,反而覺得他第四軍攻佔勳陽迅速,不僅襄陽那邊不知道這邊情況,荊州那邊同樣也不知道勳陽已被大順攻佔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他第四軍其實就是一支奇兵,完全可以趁荊州明軍無備一舉奪取荊州,這樣不僅徹底將襄陽的辮子兵集團圍死,也能讓他第四軍從全軍的預備隊搖身一變成爲南征的急先鋒。

左大柱子真是敢想敢幹,腦袋一拍就決定了。不過還是派人向御營回報這一情況,並說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麼的。

接到第四軍決定南下攻打荊州的急報後,樞密院副使李定國氣的大罵左潘安混賬,放着好好的襄陽不攻反而去打荊州,萬一荊州拿不下,襄陽這邊也攻不克,戰局豈不立時變成膠持狀態。屆時湖南三路明軍北上,大好局面就會傾刻轉變。

李定國之所以大怒,根本原因還是因爲順軍糧草實際也無法久撐的原因。拿下襄陽,順軍幾個集團軍纔有可能繼續南下推進,通過對明軍的繳獲支撐。但拿不下襄陽,大軍想要南進恐怕要等到明年了。

陸四也認爲左潘安決意攻打荊州太過冒險,因此命人擬詔以極其嚴厲口吻命第四軍放棄南下,立即東進攻打襄陽。

詔令被快馬加鞭送到正在南下的第四軍,軍提督左潘安卻仍是不肯奉詔東進,堅稱第四軍有足夠信心拿下荊州,屆時可以完成對阿濟格集團的總合圍,並阻斷湖南明軍北上援救,比將第四軍投入攻堅戰更有效果,且更有意義。

陸四氣的無語,仔細審視地圖,再結合各方戰報,竟是同意第四軍南下荊州,並要求第四軍要克服一切困難拿下荊州。

明軍方面,在澧縣逗留五天的湖北巡撫章曠同總兵李國英還是頂不住何騰蛟的壓力繼續北進,然而剛到荊州境內的鬆滋,卻忽聞順軍攻佔了勳陽正向荊州殺來,在沒有探明情報真實性及沒有向任何友軍通報的情況下,章曠竟和李國英帶人火速退兵。

駐防荊州要地貓兒關的守將馬蛟麟在發現順軍已經出現在關外時,一沒有盡職盡職率領部下同順軍死戰,二也沒有率部棄逃,而是命人砍斷關上明旗,搖身一變成了大順軍。

馬蛟麟的投降讓第四軍如提督左潘安所想,意外的成了一支可以決定整個荊襄戰局的關鍵力量。

兩天後,夷陵一帶的明軍也倉皇出逃,至此,通往荊州的道路完全擺在了第四軍面前。

而當時出現在夷陵的順軍,不過是第四軍派出的一支以偵察爲主的先遣隊,人數不過三百。結果夷陵明軍誤以爲是順軍大舉來攻,爲了避免被順軍包圍,守將同城中的官員連夜跑了路,速度之快,以致第二天城中百姓發現大街上都是順軍時,一個個還感到莫名其妙。

“怎麼樣,俺就說嘛,那幫子明軍就是不中用!嚇也嚇死他們了!”

進展神速並接連得手的左潘安高興的在部下面前爲自己的決策能力,以及智慧的腦袋瓜子不吝讚美之詞,隨後將全軍後勤輜重都屯在夷陵,點上四千精兵疾馳東進,於六月初三早晨出現在荊州城外。

此速度相比磨磨蹭蹭的李國英部要快上數倍,便是距離最近的吳三桂部也是遠不如。

由於行軍太過迅速,可謂不分晝夜,最終抵達荊州的順軍實際不到三千人,其餘大多中途掉隊。

荊州城中駐防的滿洲兵對西線發生的情況一無所知,等到扮成百姓的順軍死士突然開始奪門時,城中立時慌作一團。

身爲軍提督的左潘安更是身先士卒,結果無備的辮子兵被打的大敗,多從東門逃出。

此戰,第四軍不僅成功奪下荊州,斃敵數百,還奪取了明軍屯於此地的一千多艘船隻,爲順軍沿江東下奪取武昌、九江、南昌等地奠定基礎。

隨着第四軍主力各鎮的陸續到達,志得意滿的左潘安派兵出擊荊州附近各縣,當陽、荊門等地駐防的辮子兵大多被抽調至襄陽,結果在兵力遠多於己方的順軍攻擊下紛紛被殲。

荊州失守的消息很快被城中逃出的明朝官吏告知正北進的湖廣總督何騰蛟。

此時荊州城中實際只有兩千多順軍,然而大驚失色的何騰蛟卻以爲是順軍主力打了過來,並認定必是襄陽已經被順軍攻佔,否則順軍主力不可能出現在荊州,慌了心神的總督大人不顧堵胤錫勸說下令退兵。

而自岳陽北上的吳三桂在得知荊州失守後,也沒有派人查清順軍的真實兵力和作戰意圖,火速後撤百里。

結果,三路北上援救襄陽的明軍竟被一心搶功的左潘安輕鬆化解,讓人更加難以置信的是,吳三桂的前鋒兵馬離荊州城其實只有不到四十里地。

在收到撤兵命令後,這支吳三桂的前鋒兵卻沒有選擇後撤,反而是派人向荊州的順軍表示願意歸降。

其中赫然就有吳三桂的弟弟吳三輔。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