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

除吳三輔外,降順的明將還有吳三桂麾下的悍將郭雲龍,此人當年與楊坤一起攜吳三桂降清書信快馬向多爾袞求援,告之山海關虛實。

隨吳三輔、郭雲龍歸降的原關寧軍將士有三千餘,戰馬六百多匹。

荊州城內的順軍第四軍提督左潘安獲知此消息喜出望外,親自出城相迎,並在城外築高壇殺牛盟誓,意圖以此繼續誘降吳三桂的部下。

吳三輔身爲吳三桂的親兄弟卻背叛吳三桂降順,足見原關寧軍內部對時局的悲觀到了何種程度。

郭雲龍更是於城外涕哭稱:“昔年罪將豬油蒙了心,追隨吳逆引東虜入關,致使燕京易主,永昌皇帝西狩,遂有襄京之難。此罪實屬不赦之罪,今得將軍及大順厚待,罪將惶恐,但以此軀爲大順蕩平吳逆,一洗前罪!”

吳三輔、郭雲龍的叛降令荊楚大地爲之震動,也讓吳三桂怒不可遏,方寸大亂。

順軍此時若能善待吳、郭二人,並利用二人歸降加大力度誘降吳三桂部,定能起極大作用,甚至可一舉瓦解吳三桂集團。

然而當第四軍將吳三輔、郭雲龍歸降事急遞御營後,陸四沉默之後卻下密詔,命將吳三輔、郭雲龍及歸降吳軍把總以上軍官全部誅殺,一個不留,餘衆盡行編散諸軍,不使復聚。

接到密詔的左潘安儘管萬分不情願,但還是依詔設宴騙來吳三輔、郭雲龍等人,隨後刀斧手四出斬吳三輔以下軍官37人。

對於爲何要誅殺吳三輔、郭雲龍等人,陸四並沒有給第四軍太多解釋,此時的他對於荊襄戰事也沒有太多關注,而是忙於批閱通政使從北京轉來的若干奏疏。

都察院監察御史萬春元糾劾濟南通判宋士炳、知縣江某貪污虐民。

陸四批示:“各官贓私可恨,皆紗帽下虎狼也。若不嚴懲,民生何賴?着革職速解京師,究問追贓充餉,再着刑部明正典型。”

又有御史奏甘肅巡撫汪兆齡大起刑獄,幾將省境七成前明官紳打入大牢,窮其錢糧,更將官紳私產充公,致使民怨極大。

陸四批示:“前番甘肅奏報民間甚多反動士紳,朕便要甘肅嚴辦。現在看來,甘肅方面有曲解朕之意思,打擊擴大不可取,着都察院遣人至甘肅訪查,有則改之,無則最好。”

又命擬詔甘肅巡撫汪兆齡,道:“朕從前就叫你不要亂殺人,也不要亂抓人,你怎的就不聽?治理天下,農工士商都當公正看待,不可以偏見度人。這道詔令說於你聽,崇禎十七年前舊事莫要再究,對前明官紳亦當區別看待,不可一體打擊。今後不可擅開大獄,便有反動士紳,亦當依律查辦,切記。”

第三軍賀珍部自入襄陽境內後,軍紀着實嚴明,對百姓可謂秋毫無犯,陸四甚是高興,發詔嘉獎。

荊州方面,由於荊州佔守及湖南三路明軍南撤,境內明軍兵無固志,紛紛四逃。

第四軍主力兵萬餘人北進荊門,城中明將原滿洲正黃旗甲喇額真桂保計劃據險扼守,然麾下滿蒙辮子兵逃走十之六七,城防無兵可用。

有丁憂荊門的原江西巡撫李永茂等人募集三千餘人入城助城,又有鍾祥知府陳一清領兩千人趕來助守。

順軍至城下,遣使勸降,桂保、李永茂等人不應。陳一清建議趁順軍初至,立足不穩盡遣城中壯士出城攻其銳氣。

桂保納此建議,盡發城中辮子兵及前來助守壯丁七千出城,結果大敗。順軍尾隨敗軍蜂涌入城,斬桂保,又將李永茂、陳一清等明朝官員吊死在城頭之上。

六月,第四軍一部攻佔襄陽以南宜城縣,至此襄陽徹底成爲孤城一座。

十一日,順軍西線主力第三、第十四、第四、第五軍各一部並炮兵第二鎮對襄陽城發起總攻。

第三軍攻西門;第十四軍攻東門;第五軍一部攻北門;第四軍攻南門。

此役,除動用大量火炮外,又使用掘地爆炸法。

守城明軍頑強抵抗,至當天晚上三更時分,順軍以爆炸法炸燬北門一段城牆,東門也豎梯登上,明軍仍拼死抵抗。

順軍參戰將領督促部下官兵由突破口上城大戰。至初次日午時,城中明軍終是抵敵不住,襄陽失守。

河南巡撫宋獻策自知無生還之理,於順軍破城之前投一池塘自盡。武昌知府牛金星入城中一寺廟自焚死,其子牛佺死於亂軍之中。同時遇難者還有明朝荊襄道彭發祥、吏部主事王維經等。

襄陽守將滿洲人博洛領殘兵數百於原李自成建國襄陽的國府負隅頑抗,順軍多次組織進攻均被博洛擊退,後調來大量火油、木柴堆積國府外縱火焚燒。

隨着大火蔓延,濃煙密佈,內中明軍不是被燒死就是被嗆死。

至晚間火停,順軍入內發現焦屍數百。

此役,順軍以主力盡殲襄陽守軍滿漢萬餘,繳獲錢糧軍械甚多。

十五日,襄陽城外黃土淨地,大順隆武皇帝御駕入城。

入城之後,陸四立即命人在李自成遇難處設香案祭祀,並將早已打造好的金木棺材擡來城中,用以裝斂在城中一處寺廟發現的李自成乾屍。

當日,三軍數萬將士人皆着白,襄陽內外一片肅穆。

襄陽的丟失讓被阻於棗陽以東、隨州以西的阿濟格殘部成了甕中之鱉。

十八日,陸四發皇帝詔書,曉諭阿濟格部但使來降皆可保命,然獨阿濟格不赦。

“此戰犯屠夫,當寸搩!”

二十二日,不甘心被困於絕地的阿濟格率殘部試圖從隨州南下攻取被尚可喜佔領的安陸城,爾後經由此地退入武昌。

已知襄陽被大順攻佔的尚可喜部爆發驚悍戰鬥力,與辮子血戰一天,安陸城下積屍無數,辮子兵卻始終難以破城。

隨着順軍第十三集團軍的趕到,阿濟格南逃的最後希望被掐滅,與其殘部被被牢牢封鎖在隨州一帶,四面八方皆是順軍,當真是插翅難逃。

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間路短,兒女情長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三百二十章 滿洲威風,令人神往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