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

于成龍?

陸四目中一動,仔細看了眼面前穿着甚爲寒酸的中年人。

見狀,有關人員忙稟稱于成龍是山西巡撫推薦的士子,曾於崇禎十二年考取山西鄉試副榜貢生(非舉人,但有會試資格)。前年亦曾參加滿清的山西鄉試,但沒有考中。原籍永寧州,現爲蒲州士子。

因蒲州鄰近潼關,所以山西方面聞聽監國班師,便特意讓蒲州等地士子前來潼關觀監國鳳採,以爲西北大定賀。

換言之,就是山西同陝西等地的官員用士子趕考來拍監國“武功”馬屁。

陸四對此,一肚子數,但也享用。

只見他微微點頭,不用人介紹,對於成龍也熟悉的很,因爲此人曾被康熙稱爲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起來吧,進京之後好生考試,大順擇人不拘出身,但有本事,自有施展之地。到了考場之上,也不必過於緊張,心中想什麼便答什麼,字是否好看,文章是否條理明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秉心而書。要講真話。”

陸四這番話可不是隨口說的,因爲大順的恩科不再同於明朝的科舉過於注重八股,更求實務。所以,文章內容纔是錄取第一要素,文采於否,字跡如何,倒是其次。

有聰明的士子聽了這話,自是心中盤算起來。

陸四叫來負責士子進京趕考的官員,命他們不僅要承擔士子趕考來回車馬費用,吃住費用,更要給士子每人添兩件衣,備文房筆墨一套,紙一紮,另外再發銀五兩,以供途中使用。對有其它需求的士子,只要是與考試有關的,都當提供。

又詢問了衆士子一些個人情況後,陸四便命士子先行進京,沿途多加照顧,沒有再同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言語。

因爲,陸四對此人評價不高。

客觀來講,于成龍一生的確廉潔奉公,堪稱官吏榜樣。

只是,陸四認爲此人無氣節,並且是典型漢奸。

原因是順治元年清廷剛入關,天下未定,明社稷未亡,于成龍身爲崇禎朝副榜貢生,卻迫不及待參加立足未穩的清廷科舉,由此可見其鑽研仕途之心已遠甚家國情懷及民族氣節。

老話講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于成龍在崇禎朝雖沒有中舉,可也享受會試資格,並且也領取山西地方對舉人的優待,卻在胡虜入關國家危難之時,同諸多漢奸一般選擇爲胡朝效力,單這人品就差了許多。

當然,人各有志。

這世間,可以說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不願爲國家與民族奉獻自己。大概就是賊來降賊,虜來降虜,一切只爲自家利益,其它的與他無關。

可惜選擇仕清的于成龍學業實在太差,連考十幾年都不得中,直到順治十八年才以國子監生得以出仕,而其出仕的地方廣西羅城剛被清軍佔領,境內仍有衆多抗清義師。

於用所謂“治亂世,用重典”的方式嚴酷鎮壓抗清義師,大搞株連,殘酷對待義師及其家眷,製造多處無人區,名聲有如“剃頭”,這才靠着所謂地方安靖的政績受到清廷派在廣西的巡撫金光祖認可,從而扶搖直上,最終官致清廷兩江總督,留下天下第一廉吏的美名。

縱觀其一生,大致也就是兩事。

一是清廉,這點陸四也不得不承認。

二是鎮壓反清力量,初任廣西知縣,後任武昌知府,二任皆以鎮壓抗清軍民爲政績。

如此,一個漢奸的評價,于成龍也是當之無愧的。

事情也不矛盾。

漢奸也有清官,貪官也有忠臣。

自古如是。

陸四不會苛責于成龍,畢竟此子爲清廷正式效力已是順治十八年。

“恩科由禮政府主持,此次恩科不落士子,只分正副榜...”

待士子上馬車東去後,陸四交待禮政府尚書鞏焴此次恩科原則,才學皆佳者選入正榜,即甲榜。按前明三甲的話,正榜爲一甲、二甲,賜進士出身;副榜則爲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除非一塌糊塗,錯誤連天,狗屁不通,否則此次恩科不使士子落選。

要不然瞎子畫三個圈也給選入副榜,未免就太兒戲了。

“入正榜士子進士出身,一半撥入中央各政府參政實習,一半撥入地方省級參政實習。入副榜士子,則一律在國子監統一學習半年,爾後派任地方。根據國子監學業優劣評定,低則正八品,高則正七品...”

也就是說正榜考生起步比副榜考生高一級,這也是應有之義。

想了想,又交待鞏焴:“那個于成龍,你單獨閱他卷。”

“監國認爲此子可用?”

鞏焴以爲監國看中此子,欲點其上正榜,甚至賜一甲,正覺此子運氣不錯,不想監國卻搖頭道:“閱他卷,如上佳,則入正榜選用。若不佳,則撥副榜,派他地方知縣差用,不必特殊照顧。以後是否升遷,看其政績。”

前世歷史上于成龍升遷靠的是鎮壓抗清力量及自身清名,到大順朝,於是否能如前世般扶搖直上,陸四卻要看其真正的治政能力。

清官,大順需要。

但大順更需要讓老百姓過上富裕日子的官員。

歷來,官清民窮,也是個無解的事實。

此次恩科去年便就定下於今年二月舉行,然而因爲西北張獻忠的緣故,登基典禮被拖了下來,恩科自也被拖了下來。左輔顧君恩意監國回京之後便舉行登基典禮,恩科則放在四月。

對此,陸四原則上同意。

隨着大順消滅滿洲、平定西北,實際統一中國北方,很多藏匿在民間的明朝官員都已“幡然醒悟”,他們爭先恐後往大順各級政權報錄,請求錄用,其中又以往北京的最多。

光景同當年李自成入北京幾乎是一模一樣,如當年有考功司郎中劉廷諫朝見請求錄用時,時丞相牛金星見他一頭白鬚,便道:“公老矣,須白了。”

言下之意你這老頭還想做官?

急得劉廷諫連忙分辯道:“太師用我則須自然變黑,某未老也。”

結果勉強被錄用。

這一次是原明朝的吏科都給事中朱徽跑到左輔顧君恩那裡求錄用,朱已經是65歲的人了,鬍子、頭髮都白,顧君恩便不想用他。

結果朱徽竟當着一衆朝臣的面打了一套太極拳,爾後自稱“發須雖白,然老當益壯,當可爲大順再幹二十年。”

事情傳到陸四這裡,真是莞爾一笑,然後頒諭對這朱徽破格錄用,命其出使朝鮮。

前明官員只要願出仕大順的,陸四原則上都給予機會,但又都不給予實職。而前滿洲漢軍降官,又作區別對待。文官等,大多拿下殺頭。武官等,則視才分派各軍。

前番已經凌遲了范文程,現尚有寧完我等還關押在獄中,等侯監國回京處置。

鞏焴一一記下後,忽問:“不知監國可曾選題?”

選題即出題——恩科之題。

當年李自成定都西安開大順首屆科舉,由寧紹先爲主考官,用《定鼎長安賦》爲題,拔扶風舉人張文熙爲第一。

現在輪到女婿開恩科出題,又值大順統一北方,這題目如何出法,都是有深意的。

陸四沉吟片刻,道:“此次恩科,便以《南北一統是中國》爲題。”

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間路短,兒女情長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