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

宋五在鄉時在里正老馬手下出差役,會寫字,陸四的大名文宗就是宋五給錄在名冊中的。

這就具備做宰相的基本條件了。

資歷這一塊,宋五卻是有些不能服衆,因爲運河起事後宋五同蔣魁一直是隨陸文亮負責老營,安頓家小,沒有獨當一面過。

後來淮軍拿下揚州、淮安建鎮時,宋五因爲沒有什麼戰功一直沒能在淮軍中有一席之地,陸四便讓其出任山陽知縣一職,轉爲民政官。

建立江北省時,宋五方纔在知縣任上晉升爲淮安府通判,正六品,主要負責協助淮安知府鄭標處理府內糧鹽油麪及漕運市船等事。

要用陸四前世的話講,宋五大致就相當於市商貿局長。

因此,將僅正六品的宋五提拔爲從一品的中央政府宰相,實是有些驚世駭俗的。

但這正是陸四用人不拘一格之所在,也是大順新朝任官特別之處。

官職上,宋五不能服衆,但宋五又能服衆。

這個服衆不是服老順營、西營出身的那些人,而是能服老淮軍,也就是大順新朝的中堅力量。

ωwш¤Tтka n¤¢O

不管是陸四這個監國,還是夏大軍、左大柱、陸文亮、程霖、蔣魁、徐和尚這六位督撫,還是謝金生、沈瞎子、楊祥、麻三、孫五這些個鎮帥,對宋五這人都是服氣的。

因爲,打根上論,宋五纔是他們這幫人的頭。

宋五的人品,更是值得信任。

能在生死之際,不想着自身安危,卻想着將隨他出來的人一個不少帶回去,爲此冒着丟掉性命風險去找主事的人,單這份品性和鄉情,世間便是罕見。其後參加淮軍之後,也是始終以鄉親利益爲重,不懼不怕,從來沒有因爲自己曾是“官家人”而起異心,對陸四這個年輕的鄰居後生也極是推崇,這份忠心也值得陸四肯定。

故而在反覆思考之後,陸四頒諭淮安府,免宋有福(宋五)淮安通判一職,接諭即刻進京,中央另有任用。

知道監國調一個正六品小官進京任副相的人,只有行營參軍、兵政府侍郎賈漢復一人。

在進一步弄清楚那個宋有福在當淮安通判前,不過是一個給里長跑腿的鄉役,賈漢復更是驚得半天合不攏嘴,實是難抑心中困惑,便問監國何以如此,又說自古以來宰相可沒有從農民中起拔的。

“老農爲何不可爲宰相?相者,治國者。治國者首治民,治民首在知民。世間豈有比老農更知民的?”

陸四點起一根菸,對“官僚”出身的賈漢複道:“從前有沒有老農爲宰相我不管,但我大順朝老農是能爲宰相的。膠侯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我大順朝絕不同於前朝任何一個朝代,我們的官員不僅僅是讀書人,更要有其它各行各業的人。諸如木匠能爲尚書,織工能爲侍郎,挑夫能做元帥,菜農能當首輔...”

稍頓,又道:“總之,朝堂之上,絕不可使讀書人一家爲大。我大順的朝堂,當有各行各業之代表見言施策。倘若仍如從前那般使讀書人佔據朝堂,那幾十年過後,國家名器又爲讀書人所有,一代又一代,根深蒂固,形成盤根錯結的利益集團,到頭來這當官的又要視百姓爲賤種,爲螻蟻,重走明朝的老路了。”

陸四坦然告訴賈漢復,不僅中央政府要有各行各業出身做“高官”,地方也要如此,今後官員任用至少三分之一須簡拔民間。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這些人流血犧牲打下來的江山,不變色,我的後人也不致同崇禎一樣上那煤山。”

陸四意味深長。

.........

北京,就登基典禮相關的上書獲行營諭準後,左輔顧君恩就命暫管禮政府堂務事的侍郎馮銓着手部署。

馮銓首先同宮內廳提督高歧鳳通氣,大規模清理整治皇城,爲此請順天府尹方大猷組織幾千百姓進入皇城打掃衛生,重新裝飾。北京各門及主要街道亦是大規模部署,無外是張燈結綵,營造喜氣。

時值元宵,在準皇后李翠微的支持下,順天府於京師大辦焰火,禮政府更是拿出繳自滿洲存銀十萬兩購置各式貨物,免費發放京中百姓,此舉使北京城中軍民歡天喜地。不少百姓閒來無事都在城門聚集,只爲能一睹打西北凱旋歸來的新天子龍顏。

登基禮儀有永昌元年定製可依,主要“承辦人”馮銓又精於禮部事務,自是不會出太大紕漏。

爲了在監國心中留下他馮侍郎特別能辦事的深刻印象,馮銓將登基儀式放在了順天門(原承天門)。

因爲馮侍郎記得監國進京時特意在這順天門停留很長時間。

“先登基,正名天下。後閱兵,揚武八方。”

馮銓的方案大體得到了顧君恩的同意,所以順天門上也開始大作部署,城樓下的廣場也被大量士兵清理出來,以備登基典禮及隨後的閱兵禮用。

將監國“少花錢,多辦事”的教誨時刻牢記在心的馮銓,更是將原本就想好的方案正式實施起來。

即以中央政府名義行文各地,“邀請”地方賢達、士紳富戶前來北京觀禮。

“禮票”分甲、乙、丙、丁四等,一千兩到五萬兩不等。

大致捐輸越多,座席距城樓越近。

城樓之上更是給出十個名額,價值十萬兩。

馮銓宣稱凡購買此城樓之上禮票者,不僅可以近距離一睹天子龍顏,運氣好還能得到天子召見。

結果,消息傳出,搶購如潮,使得城樓之上十個席位價碼每日都在瘋漲。

山東孔家就在爭搶城樓之上席位,原因是自前任衍聖公被殺之後,大順朝遲遲不定新的衍聖公,甚至有傳言說大順朝要廢衍聖公。

故而孔家現在的當家人們爲了使家族能夠繼續在大順保享富貴,便竭盡全力要爭搶那城樓上的席位。

因爲,這樣才能讓孔家再次引起大順新君的注意。

否則,大順真就廢了衍聖公,孔家必然要家道中落。

有關馮銓借監國登基大肆斂財的彈章,正在途中的陸四收到不少,份量最重的就是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劉暴上書。

不過劉暴不知道的是,馮銓能夠如此肆意斂財,根本還是監國的默許。

如此,彈章上的再多,也是石沉大海留中不發。

“爲君者,當與民親近,與民同樂。”

在給自家妻子李翠微的私信中,陸四是這麼解釋何以登基典禮竟然同斂財掛鉤的。

“這銀子啊,你不去想辦法它就不來。你一想辦法它就來,你說怪不怪?所以啊,別看咱中央政府窮的要命,這北方也是殘破的很,但卻蘊藏着無數財富。只要肯動腦筋,財富總能源源不斷,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比讓那銀子在地窖不見天日的好。”

陸四如此對賈漢複道。

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風雲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二百零七章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七十八章 亂世唯殺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七十五章 滿洲大敗,指日可待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