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

代善、濟爾哈朗、寧完我、剛林四賊被誅後,參與此案的原滿蒙八旗官兵及滿洲宗室七百餘人伏法。

爲了深挖,保證大順政權的穩定,不致謀逆分子潛藏,刑政府尚書陳不平指示相關人員繼續徹查,務求將藏在滿洲降人中的謀反分子全部捕獲,結果此案持續近一年,最終查實事涉謀反的滿洲、蒙古、漢軍降人七千餘。

除一千餘發往軍中爲奴外,餘者皆伏法。

因此案持續整個隆武元年,故稱隆武第一大案,後世史學家又將此案同隆武三年的江南錢糧舞弊案、隆武九年的兩廣海貿案合稱“隆武三大案”。

聽說伯父代善同濟爾哈朗被大順凌遲處死後,被安置在北京西山碧雲寺隨大師玉林通修習佛法的原滿洲順治帝、大順安樂公福臨極度恐懼,唯恐大順將他拖到城中活剮,竟是當場嚇暈,之後生出一場大病,接連數日不食。

每日都做惡夢,夢醒只一語:“莫剮我,莫剮我。”

玉林通深愛福臨這個有慧根的弟子,不以其出身爲嫌,便命弟子茆溪森進京請託,希望宮中的福臨生母布木布泰能夠爲兒子求來一線生機。

茆溪森輾轉找到京中西洋教士湯若望。

這個湯若望於甲申年也就是順治元年,曾將修訂的《崇禎曆書》改爲《西洋新法曆書》103卷,進獻滿洲攝政王多爾袞。

清廷大喜,改此曆書爲《時憲曆》,頒行天下。湯若望也憑藉此功被清廷任爲欽天監正,乃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西洋教士監正。

滿清滅亡後,湯若望降順。

當年李自成入北京時曾命修訂永昌曆法,但未及實施,而曆法又關係國計民生,在實際看過湯若望進獻給清廷的《時憲曆》後,陸四認爲此歷修訂極爲嚴謹,與其前世所看到的農曆幾乎一模一樣,又考慮此歷原是崇禎曆書,便命政務院以此曆書頒行天下,更名爲《大順歷》。

湯若望這個洋監正也沒有被裁撤,而是繼續擔任大順的欽天監正,任上除本職工作外,也參與軍器局相關軍械製造事項。

茆溪森找到湯若望將滿洲那位小國主事情說出後,湯若望念在自己這個欽天監正原是滿洲所任,故而便找到軍器局提督蔡士英想辦法。

蔡士英本是滿清漢軍八旗出身,對於舊主自有一線情誼,便重賄提督宮內廳太監高歧鳳,從而居於永壽宮的布木布泰這才知道兒子將死的消息,後半生在佛像面前爲大順天子乞求平安。

急於救子的布木布泰立時寫信給自己的“新夫”,信中以極其卑憐語氣請求大順監國能夠饒她兒子一命,甚至說她可以剃度出家爲尼。

“瞧把那孩子嚇的。”

念布木布泰身段不錯,又考慮南征之後還需福臨這個吉祥物招降阿濟格麾下的滿蒙八旗兵,陸四便命人快馬往西山給福臨送了一本《法華嚴相經》,要其抄臨十遍。

果然,經書一到,福臨的病立時就去了,當日就喝了一碗粥,隨後在燈火下開始抄臨經書。

.........

行營至涿州。

在昔日圍殲多爾袞集團的戰場上,陸四特意來到一地,仔細看了看腳下,發現殘留不少南瓜枯萎的藤蔓。劃去枯葉黃草,地表之上赫然有嫩芽正在生長。

“去年當是結了不少南瓜。”

陸四右腳隨意輕踩地面,很是結實。

腳下的這片土地同視線中的荒野,也都很肥沃。

不遠處,劉體純正在同孫可望、李定國等西營出身的文武說當初的戰事。

“以奇兵北上,擊滿洲留守兵力不足軟肋,用兵機動,使北京以外州縣殘破,再以重兵壓境,迫多爾袞不得不親征,隨後斷其糧道,耗其耐心...”

在聽了劉體純所說順軍當初在山東、北直隸如何與八旗軍決戰的過程,李定國心中對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大順監國更加佩服。

“哎,對了,多爾袞的屍首埋在哪了?”

從自己親手撒下種子的南瓜地走出後,陸四隨口問一邊的羽林將樊霸。

“啊?”

樊霸也不知道這件事,因爲當初他把多爾袞的腦袋交給陳威力了。

很快,陳威力就趕了過來,然後告訴監國他把多爾袞的腦袋埋在了一棵槐樹下。多爾袞的屍首則不知道埋哪了。

“噢。”

陸四點了點頭,要陳威力去找那棵槐樹。

雖是敵人,但多爾袞也算是個梟雄,既然路過此地,陸四覺得還是可以憑弔一下的。

卻是忘記自己早年在山東有次夜裡做惡夢醒來,將擺在營帳中的豪格同孔有德腦袋斬得稀巴爛的事。

事隔一年,戰場如此大,且因爲大量屍體埋於這片土地之下的原因,使得雜草長得都比人高。

陳威力一時半會哪裡能找到那棵槐樹,看看這棵覺得像,望望那棵也覺得就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方纔確認埋有多爾袞首級的槐樹是哪棵。

“取酒來。”

在槐樹前站了一刻後,陸四命取酒,先是往樹下灑了一碗,這是於對手的尊重。

爾後直接痛飲第二碗。

因爲,實是痛快!

大丈夫人生一世,豈有比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更爲痛快之事!

禮政府尚書鞏焴突然失聲哭了起來。

這位老尚書心中萬般感觸,永昌元年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他原是以爲這漢家江山要淪於滿虜腥羶,從此亡國亡天下,未想漢家英雄不絕,軍民齊心盡誅滿虜,使天下不亡,使大仇得報,如此,怎能不大哭一場。

兵政府尚書陸之祺也不禁落淚,有道是自古書生無用,文章經綸不能救國,滿腹錦繡也不能驅虜!

想從前,他雖是進士出身,可面對那滿洲八旗的刀箭,硬是無法與之相抗,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那滿洲鐵騎一次次破關劫掠屠殺。

如今,禍害了中國三十年的噩夢,終於得解!

如何不令人欣慰。

陸尚書是爲自己而哭,也是爲這三十年死於滿虜刀下的千萬同胞在哭。

不少順營出身的將領想到山海關兵敗後的一幕幕往事,想到老闖王被韃子逼到荊襄無路可走,想到他們險些就此死絕,一個個亦是哽咽。

孫可望、李定國等西營出身文武沒有順營這邊感慨,畢竟他們出川后並沒有同清軍主力交過手,但想這三十年來滿虜對中華之禍害,個個也是胸中萬千思緒。

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