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

《定都長安賦》表達的是李自成對於推翻明朝,建立大順朝的喜悅。

《南北一統是中國》則無疑是陸四對消滅殘明政權,統一中國的渴望。

自潼關班師東歸,陸四特意在洛陽停留數日。

洛陽,十三朝古都,曾繁華爲天下之最,如今卻是殘垣斷壁,一片蕭條。

河南巡撫是袁宗第兼任,但其主要在南線負責防禦荊襄阿濟格集團,因此河南民政事務是由布政使袁有龍負責。

這個袁有龍以前便是滿清的河南右參政,其與河南巡按田文啓擒殺清將劉天祿,爲衛輝的“和平解決”出了大力。

奪取衛輝後,自西安東征的順軍主力便一路坦途,直奔北直隸境內。故而陸四命袁有龍爲河南布政使,田文啓爲按察使。左參政是從山東調來的原權德州防禦使,現兼着洛陽知府一職的朱廷翰。

“崇禎十四年以前,洛陽有丁口四百餘萬人,現今各縣統計人丁不足三十萬,民生極爲凋敝...”

朱廷翰也是有一年多沒見着監國了,可剛見面就大倒苦水,說洛陽百姓實在是苦,這也沒有那也沒有,請求中央給洛陽調撥一些錢糧,最好再免三五年賦稅,不如此,他朱廷翰就是老死洛陽任上怕也不能恢復民生。

“中央要統籌全局,不是光看你洛陽一家,如今是處處要銀子,處處要吃喝,你們這些地方父母能爲百姓向中央討要是好事,但也要多想辦法,不能一昧跟中央伸手要,還得發揮一下自身能動性...”

話是這麼講,陸四還是命行文戶政府再免洛陽三年賦稅,另外讓山東方面給洛陽調些農具種子。

畢竟,他一路看來,十三朝古都所在,簡直就是赤地。

這倒不是清軍作的惡,而是當年他岳父李自成在洛陽這裡與明軍實在是打的狠了。

“福王的屍首找到沒有?”

站在長滿雜草,一片廢墟的福王府前,陸四心有唏噓。

“臣接了監國諭令後,便使人在邙山尋找,果然發現福王墓。”

據朱廷翰說福王死後,王府兩個太監向義軍請求安葬主人,義軍憐其忠義,答應其請求。後來這兩個太監將福王的屍體用車運到邙山安葬,崇禎十六年明廷還曾派人過來專門斂葬,一切從優,喪禮視諸藩倍。

“朱常洵還是有種的,當年落在我們手中也不害怕,指着闖王大罵。事前也曾散盡王府家財募人抵抗我軍。”第二軍提督劉體純插了句道。

陸四點了點頭,那朱常洵又不是木頭人、傻子,怎麼可能大兵壓境要他性命還無動於衷。

“既然葬在邙山就不要動了,洛陽府可以給朱常洵立碑,稍稍修繕其墓,其後人前來祭拜不可刁難。”

朱常洵的後人自是那位被陸四扣在徐州的福世子,也就是原本的弘光帝。對於這位小福王,陸四原本是想擁立兩個明朝,從而漁利,不過現在大順已經統一北方,于軍事上對南明已經形成壓倒性優勢,兩個明朝甚至三個明朝的構思,倒是可以擱置。

靜觀其變吧。

朱家那幫宗室真要不省心,陸四也不介意讓他們來個八王之亂。

吩咐完這件事後,陸四又指了指一片廢墟的福王府,說此王府雖成廢墟,但磚石等物都是好東西,不妨使人清理用於城中營建。

來洛陽前,爲了弄清前世謠言困惑,陸四特意詢問過順軍參與洛陽之戰的將領,以及明軍降臣方面,經多方調查得知當年洛陽確有一人被分食,不過不是福王朱常洵,而是洛陽通判白尚文。此人在義軍破城後墜城而亡,屍骨被城外饑民分食。

這種事,便是現在也不稀奇,崇禎末年,人相食可不是單單紙面三字,赤地千里更不是什麼氣勢成語。

朱廷翰的洛陽知府衙門就設在城中原西關的城隍廟,這裡也是當年平南侯劉忠的駐驛所在。

之所以如此“落魄”,自是與陸四他岳父李自成破洛陽後,卻又因爲無法守住就一把火燒了洛陽城,拆了洛陽城牆有關。

“城牆既不存,便無須再費力修城。只要官員一心爲百姓,百姓便是官府的城牆。”

陸四生怕朱廷翰腦子發熱要大興土木重修洛陽城牆,特意叮囑他今後不許修牆。所有重心只放在恢復民生,安定市井上面。

接下來幾日,陸四除攜孫可望、李定國等人遊了洛陽有名的龍門石窟外,就是忙於對河南恢復事項及南線封堵兵團進行下一步指示。

河南巡撫袁宗第,第十軍提督黨守素、鎮帥謝金生、董學禮、楊祥、任繼榮、曹彥虎等均上書行營,希望能夠來洛陽見見監國。

其中又以第十軍軍法官大團麻三來信最爲真誠。

當然,麻三本人不識字,所以這封上書是他請參軍寫的,信中說自隨監國北上伐清以來,除在山東能與監國日夜相伴,後便再也不能追隨監國左右。便是當日監國率軍西征匆匆路過河南,麻三也沒能一睹天顏,因此心中實是想念的很。

這回聽說監國西征大勝,班師凱旋而歸,麻三再也抑止不住心中對監國,對都督的思念之情,無論如何也想來洛陽聽監國說上幾句話,哪怕罵他幾句都行。

對此,陸四一笑了之,給麻三的回信中說道:“我又不是小娘子,惹得你麻三日思夜想的。這次經過河南,我就不去看你們了,你們好生養精蓄銳,用不了幾個月我將再次親率你們南征。

到時你們這幫老弟兄們就隨我到南京城瞧一瞧,走一走,好生盡個興。嗯,聽說秦淮河的姐兒不錯,我便破例一回包了秦淮河,請你們玩上三天三夜。”

信末,想想不得勁,又補寫了一句,“誰他孃的打姐兒房中出來腿還硬實,我就再請他三天三夜。”

寫完這封信後,陸四又接見了從開封趕來的河南按察使田文啓,此人原是清廷的河南巡按。

在就刑律和剿匪緝盜作了若干指示後,正月十三,陸四自洛陽歸京。

北京,左輔顧君恩、留守陸廣遠等正在領羣臣準備大順隆武皇帝的登基典禮。

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什麼不抵抗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