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

陽武城。

張燕接到張?的求援書信後,才知道叛軍竟然把一半兵力投到了封丘和烏巢一線,這讓他大吃一驚,急忙調派援軍。他急令正在延津、酸棗一線阻敵的王當急速率軍趕到封丘城支援,命令呂布連夜渡河,率兩營南軍趕到烏巢一帶幫助張?、高順等將守住濟水河防線。

袁紹不把主要兵力放在正面戰場上展開追擊,卻集結重兵從側翼進攻意圖切斷北疆軍的退路,全殲北疆軍,這種膽識和氣魄完全出乎張燕的預料,導致北疆軍在兵力部署上出現了嚴重失誤,僅僅兩天時間內堅守在封丘和烏巢一線的北疆軍便遭到了慘重損失。

張燕又是心痛又是懊悔。自開戰以來,北疆軍還是第一次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損失四員統軍大將,近萬士卒,這是戰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急告大將軍,請他率領鐵騎大軍儘快渡河。”張燕臉色鐵青,一拳砸到案几,“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陽武城以南二十里外的濟水河畔,辛評、蔣奇等人指揮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奮力猛攻。

中壘營校尉於毒、步騎營校尉陳踐急告麴義,叛軍攻勢如潮,軍隊損失太大,請求增援。

此時北軍部分將士在玉石的統率下,已經撤到了原武城,南軍留在陽武城的兩營將士也由樊籬統率渡過了陰溝水,正在向酸棗撤離,麴義手上已經沒有了可以調派的軍隊。麴義無奈之下親自趕到陽武城,打算懇求張燕臨時從原武城抽調軍隊南下支援。

“雲天兄,命令於毒和陳踐兩位大人立即撤出戰場,退守原武城。”張燕一邊搖着蒲扇,一邊指着在府衙內匆忙進出的衛士們,“我先渡河趕到陰溝水東岸,你隨後率部撤到原武城,和我在延津會合。我們要把袁紹引過來,不能在濟水河耽擱太長時間了。”

“大將軍已經渡河了?”麴義聽說要撤,心情頓時輕鬆下來,他一把搶過張燕手上的扇子,狠命扇了幾下,“鐵騎是不是都已趕到黃河北岸了?”

張燕俯身把案几上的幾卷竹簡遞給正在收拾東西的魏延,“按時間推算,大將軍應該到了黎陽。”

“這麼說,袁紹沒有幾天高興日子了。”

“快了,他馬上就要哭了。”張燕笑道,“你的撤退速度要快一點,能丟的東西都丟掉,不要心痛。過幾天,等我們殺回來,這些東西還是你的。”

“哈哈……不但這些東西還是我的,連袁紹的人頭都是我的。”麴義把手上的蒲扇扔到張燕懷裡,轉身大步而去,“我們延津見。”

延津渡。

今天劉備捲土重來。他命令高幹在延津渡展開牽制攻擊,自己和朱靈帶人從延津渡上游十里處渡河。

渡河非常順利,數百人暢通無阻地到了對岸,但劉備和朱靈卻嗅到了一絲令人窒息的危險,兩人都感覺不對勁。這裡距離酸棗和延津只有四、五十里路,距離延津渡也只有十里,即使北疆軍沒有在此部署重兵,至少會安排北疆鐵騎往來巡查,不可能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率先上岸的突前曲小心翼翼地在附近查看一遍,回稟劉備一切平安。劉備咬咬牙,揮手下令再派兩千士卒渡河。

這兩千人還沒有上岸一半,戰馬奔騰的轟鳴聲就響徹了大河上下,一隊北疆鐵騎沿着河堤呼嘯殺來。聯軍士卒措手不及,倉惶迎戰,單薄的戰陣轉眼就被橫衝直撞的鐵騎撕得粉碎,一千多人很快便被滾滾洪流吞噬了。

劉備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撤退,攻擊再告失敗。

既然北疆軍在延津渡一線屯有重兵,無法突破,劉備隨即想到從下游一百多裡處的清水口方向實施攻擊。不管怎麼說,自己總要奉命帶着大軍殺上對岸,否則大戰結束後,北疆軍一旦完好無損地撤回去,聯軍未能實現重創北疆軍的目標,自己的罪責可就大了。

然而,他剛想到清水口,從清水口方向就傳來了求救的消息,北疆軍開始反攻了。還沒等劉備做出是否救援的決定,高柔的第二封書信就到了,北疆軍攻勢太猛,自己抵擋不住,只好撤出了清水口。

劉備拿着高柔的書信,一籌莫展。現在自己的麻煩大了,不但要馳援高柔以擋住北疆軍的反攻,還要迅速渡河攻擊延津。兩件事都迫不及待,兩件事都需要兵力,自己到底是先馳援高柔奪回清水口還是先集中兵力殺到延津?假如放棄清水口,自己就要在汲縣屯駐重兵,把北疆軍擋在清水河東岸,但這樣一來攻擊延津的兵力就不夠了。劉備左右爲難,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是好。

“先守住汲縣,把北疆軍擋在清水河東岸,然後伺機攻擊延津。”高幹看到劉備半天拿不定主意,知道他心裡顧慮袁紹,於是主動建議道,“靠我們這點人馬,再加上眼前這條黃河,想奪取延津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我們進攻延津,最大的作用其實不過就是牽制一下北疆軍的兵力,以幫助封丘、烏巢一線的聯軍迅速取得突破。所以,守住河內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之務,其次纔是幫助對岸的聯軍攻佔延津。”

高幹是袁紹的侄子,他既然說話了,那事情就好辦了。劉備毫不猶豫,立即接受了高幹的建議,命令朱靈率軍支援高柔,儘可能奪回清水口,把北疆軍打回朝歌城去。

黎陽。

黃河河面上,五條船橋猶如巨龍一般,靜靜地俯臥在滔滔河面上。

橋上旌旗飛揚,一隊隊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正從橋上通過。渡口上人海如潮,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非常熱鬧。

李弘輕輕皺了一下眉,轉身看向傅幹。“黃昏前,這裡能夠清理乾淨嗎?”

“可以,不會耽誤鐵騎大軍過河。”傅乾急忙回道,“從明天開始,所有的民夫和糧草輜重都從長壽津方向渡河,這裡的五條船橋全部留給大軍使用。”傅幹手指渡口和船橋上密密麻麻的人羣,“到了下午,這些人渡河完畢後,渡口和附近幾十裡的馳道將全部封鎖。”

李弘點點頭,“白馬城那邊可都做好了準備?”

“都已準備妥當,大將軍儘管放心。”傅乾笑道,“那邊有楊奇老大人坐鎮,王凌、王昶兩位大人相助,當萬無一失。”

“十萬鐵騎呼嘯而下,近百里範圍內的戰場將片甲不留,沒人能生存下來。”鮮于輔十分嚴肅地說道,“我們不可能告訴胡騎士卒,哪些人是叛軍,哪些人是百姓,哪些人該殺,哪些人不該殺。所以你立即書告楊奇老大人,請他竭盡所能,把白馬、平陽亭、燕城一帶的百姓撤到安全地帶,如果有人不願離開,就把他們強行趕走。”

傅幹躬身答應,“彥雲(王凌)在書信中說,最近幾個月因爲白馬、平陽、燕城一帶戰事頻繁,當地的百姓大多逃離了家園,那裡可以說是荒無人煙了。另外,根據我們從洛陽得到的消息,袁紹早在四月的時候,就曾命令河南尹、陳留郡和東郡的官吏,把大量百姓從戰火可能波及的郡縣強行南遷到了豫州和洛陽等地。”傅幹微微一笑,“袁紹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鮮于輔聞言臉顯疑色,轉頭看向李弘。

“的確有這件事。子善(顏良)打河南的時候,滎陽、成皋一帶的百姓大都逃進了虎牢關。”李弘笑道,“大軍渡河殺進兗州後,袁紹大概估計他至少要在封丘、陳留一線才能擋住我們,所以他未雨綢繆,早早就把那些地方的百姓南遷了。我們打到官渡的時候,走幾百裡的路都看不到一個人。”

“袁紹爲什麼要這麼做?他捨得拿糧食出來賑濟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難民?”

“哪有上百萬人,能有幾十萬人就不錯了。”李弘搖頭道,“從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事開始,到袁紹會盟討伐董卓,到曹操、呂布、袁術爭奪兗州,再加上連續的天災人禍,中原人口還能剩下多少?看看我們河北有多少中原人,你大概就能估猜到現在中原的人口了。”

“就算是賑濟幾十萬人對袁紹來說,也是個沉重的包袱。”鮮于輔搖頭道,“他在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還願意做這種事?當年他不是把流民往冀州趕嗎?怎麼現在又要搶人了?”

“他的目的很簡單,是爲了給自己募兵擴軍。”傅幹解釋道,“中原大戰,需要消耗大量的兵力,而袁紹要想保持自己的實力,必須迅速募兵擴軍。但他如果要在洛陽和豫州等地強行徵兵,勢必影響到洛陽和豫州的穩定局面。因此,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既能徵募到大量兵力,又不影響洛陽和豫州等地的穩定,便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便是製造流民,然後從流民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士卒。”

“中原大戰會造成很多百姓流離失所成爲流民,這些流民爲了生存,要麼從軍,要麼賤賣爲奴。總之,只要他們想活下去,就得聽袁紹的擺佈,這樣袁紹的需要就能得到滿足。另外……”傅幹指指黃河對岸,“你們不覺得官渡、開封、浚儀一帶的土地非常肥沃嗎?白馬、燕城一直到延津、酸棗一帶的土地雖然偶爾會遭遇洪災,但都是上好的土地。”

李弘和鮮于輔疑惑地望着傅幹,不知道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袁紹利用中原大戰的機會,把這些百姓全部遷走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搶奪這些土地。”傅幹繼讀說道,“這些年,袁紹對自己的部下非常慷慨,常常賞賜大量的土地給他們。幾年來,他把洛陽、豫州等地的肥沃土地都賞完了,已經囊中羞澀,這次中原大戰結束後,他需要更多的土地賞賜給自己的部下,所以他急不可耐的南遷人口。雖然他擊敗我們後,肯定能佔據兗州,會得到更多肥沃的土地,但那需要一段時間。相對來說,利用南遷人口搶到河南東部這一塊肥沃的土地,然後及時賞賜給自己的部下,乃是最省時間最省力的事,他何樂而不爲?”

李弘和鮮于輔恍然大悟。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搶到良田萬頃,袁紹的手段果然很高明啊。”鮮于輔不屑地冷笑一聲,“以我看,他賞給自己的土地大概是最多的吧?”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此乃人之常情嘛。”傅乾笑道。

李弘沒有說話。袁紹對自己的部下賞賜非常豐厚,但河北呢?朝廷是不是應該想點辦法了?

“大將軍,趙雲、燕無畏、鮮于銀、雷子、鐵鉞等諸位大人都到了。他們想問問大將軍,軍議是否即刻開始?”任意的稟報聲驚醒了陷入沉思的李弘。他想了一下,衝着鮮于輔揮了揮手,“羽行兄,我們走吧。”

“是不是再等一等?”鮮于輔一邊走,一邊說道,“晚上,劉豹、樓麓、蹋頓三位大單于和射纓彤、拓跋貉等小王都會趕到黎陽。大家在一起談談不是更好嗎?”

“晚上,我要宴請他們一次。”李弘笑道,“我要告訴他們,不管他們過去是朋友還是敵人,現在到了我的帳下,都要聽我的,否則不要怪我翻臉不認人,剁了他們的腦袋。”

“哈哈……大將軍想嚇跑他們嗎?”鮮于輔大笑。

封丘城。

連續兩天的攻擊讓北疆軍損兵折將,防線頻頻告急,但聯軍各部也遭到了沉重打擊。各部在攻擊中因爲武器、士卒作戰經驗等等原因,傷亡都很大。尤其是從長江兩岸趕來的荊州軍、汝南軍、九江軍和江東軍,損失相當大。這些軍隊本身就因爲天氣炎熱,水土不服等諸多原因嚴重減員,再加上他們的士卒大都沒有經歷過這樣殘酷的戰陣廝殺,傷亡慘重也就在所難免了。

各部統軍大將本來以爲依靠人多勢衆可以撿個便宜,誰知道兩天打下來,不但沒有拿下封丘城,渡過濟水河,反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這種損失不是他們願意接受的,個人的求戰決心隨即開始動搖,士氣也隨着傷亡的增大急劇降落。

目前,北疆軍主力已經撤離官渡,正在向延津、酸棗一線移動,在今後幾天的廝殺中,他們將面對越來越多的北疆軍,損失也會越來越大。而殺過濟水河攻佔延津酸棗堵住北疆軍的希望,隨着時間的延續也越來越渺茫。既然看不到全殲北疆軍的希望,那麼就有人不願白白損耗兵力了,尤其是紀靈的九江軍和孫輔、魯肅的江東軍。他們之所以千里迢迢趕到中原戰場,純粹是被袁紹逼的。中原大戰,無論誰輸誰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他們沒多大影響,他們該怎麼活着還怎麼活着。

大戰進行到第三天,九江軍和江東軍以兵力折損嚴重,士氣極度低迷爲藉口,率先停止了攻擊。

曹操非常憤怒,怒氣沖天,在軍議上直接指責紀靈違抗軍令,動搖軍心,並懷疑他和北疆軍有勾結。紀靈的家眷現在就在河北,這是最好的懷疑理由了。紀靈根本不理睬曹操那一套,他站起來一腳踢飛案几,指着自己的腦袋吼道,“腦袋在這裡,你來砍啊……”

紀靈本不願遵從袁紹的指令率軍趕到中原,但礙於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這才勉爲其難地率軍北上。所以曹操這一通毫無道理的指責,不但激怒了紀靈,也激怒了徐州軍的關羽和張飛。張飛因爲偷襲昌邑城的事,對曹操的兗州軍抱着極大的怨恨,這下正好給他逮着機會發泄了。他緊跟在紀靈後面,一腳踹碎案几,漲紅着一張臉,衝着曹操破口大罵,閹人、屠夫之類的話噴涌而出。

曹洪、史渙、許褚、典韋這些人一聽那能忍受,當場就跳了起來,連罵帶吼,互相推推搡搡,動手動腳。張飛眼明手快,順手抄起案几旁邊的一個酒樽,摟頭蓋臉就砸在典韋的腦袋上,當場把典韋砸得頭破血流。還沒等典韋反應過來,許褚已經縱身撲了上去。張飛怒吼一聲,一拳砸中了許褚的面目,把許褚打得鼻血長流。許褚也不是好惹的,順勢一腳把張飛踢得倒飛了出去。魯肅唯恐天下不亂,大吼了一嗓子,“不好了,張大人暈過去了,要死了。”關羽勃然大怒,一掌推開擋住他的黃忠,飛起一腿把正在擦鼻血的許褚踹得橫飛而出。張飛暈頭暈腦地爬起來,縱聲枉吼:“抄傢伙,抄傢伙,剁了曹屠夫,剁了他……”

大帳內頓時一片混亂。

曹操被親衛們護在大帳一側,神情有點發懵。他沒想到事情會糟糕到這種地步。

蒯越、鄧義、龐季、徐?等人極力勸阻。

關羽考慮到這是曹操的大營,擔心出事,急忙拉着張飛、紀靈,在一幫親衛的保護下,匆匆衝了出去。

蒯越臨時代替曹操指揮,他下令各部停止攻擊,休整一天,同時急告劉表,請他火速趕到封丘指揮大局。

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